襄国之战
襄国之战 | |||||||
---|---|---|---|---|---|---|---|
| |||||||
参战方 | |||||||
冉魏 | 后赵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冉闵 | 石祗† | ||||||
兵力 | |||||||
约十万人 | 约十万人 | ||||||
伤亡与损失 | |||||||
伤亡十万 | 数以万计 |
襄国之战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场战争,即指后赵青龙元年(350年),冉魏武悼天王冉闵率军围攻后赵都城襄国的战役。
背景
青龙元年正月,石闵即冉闵建立冉魏,同年三月,在后赵末年战乱中身处襄国的石虎之子新兴王石祗于襄国继承后赵帝位,胡人大多响应跟随[1]。自此以后,冉魏与后赵频繁作战。同年八月,冉魏取得两国苍亭之战的胜利[2]。
经过
永宁元年十一月(350年),冉闵以其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并为之配胡人军队一千为亲兵,自冉魏都城邺城发兵十余万北上进攻襄国,军队出征前,冉魏光禄大夫韦𫍲曾经劝阻冉闵发兵,言不可战,但已下定决心进攻襄国,进而彻底推翻后赵的冉闵不以为然,并不听信,反而以此极为不满,于是冉闵下令诛杀韦𫍲极其子孙,并于当日统兵出发[3][4]。
同年十一月,冉闵所统领的冉魏十万大军逼近襄国地区,并与驻守当地的后赵军队发生多次激战,期间,冉闵一路筑丘砌城,挖掘地道的方式逐步向襄国推进,但由于襄国城池很坚固,守备较为严密,一时还难以拿下,冉闵改变战略,将速战速决改为长期围困,在襄国城下修葺营地,命令军士垦作,以自给自足,就这样冉魏十万大军便对襄国进行了长期的围困,其时间长达一百多天。后赵永宁二年(351年)二月,此时身处襄国城内的后赵皇帝石祗由于冉闵的长期围困很是恐慌,虽然襄国城一时之间还难以被攻破,但冉闵的长期围困已然使石祗觉得朝不保夕了,在这种情况下,石祗无法,只好自除帝号,降称赵王,向冉闵示弱,以求对方放其一马,解除围困,但冉闵并没有因此放弃攻占襄国的计划,继续对襄国进行围困。石祗自觉不是办法,并同时派遣使者向前燕及聚居于清河的羌人姚弋仲部求援,姚弋仲部派出其子姚襄率领羌族骑兵三万八千人,前燕慕容俊派出燕国御难将军悦绾率领三万人自龙城出发前往救援[5][6]。
同年三月,后赵汝阴王、丞相石琨也从冀州率兵七万人与姚襄会合,三方兵力加起来就有十余万人,且多是精兵,实力不可小觑,冉闵听闻信息,分别派出车骑胡睦前往下场长芦抵御姚襄所率领的羌族骑兵三万八千人,派出将军孙威前往黄丘抵御石琨所部七万人,但两处作战均不利,分别为姚襄、石琨所败,所部兵力均被全歼,车骑胡睦、将军孙威两人只身逃回冉闵大营。旋即,姚襄、石琨、悦绾三方军队逼近襄国,冉闵欲亲自率所部十余万人倾巢而出,与姚襄、石琨、悦绾三方军队决一死战,而此时,冉闵帐下的卫将军王泰则向冉闵提出:“穷寇固迷,希望外援。今强救云集,欲吾出战,腹背击我。宜固垒勿出,观势而动,以挫其谋。今陛下亲戎,如失万全,大事去矣。请慎无出,臣请率诸将为陛下灭之”,意即此时不可倾巢与之战,如果与那三方军队立刻交战的话,一旦陷入胶着状态,石祗恐怕会出兵自后方袭击我军,我军腹背受敌,难以取胜,眼下之计,不如加筑防御攻势,静观时变,避其锐气,乱其计划,而且此事亦不需陛下御驾亲征,如果谋划不周,伤及陛下,到时我军群龙无首,就万事休矣,因此,末将请求陛下不要贸然领兵出战,就由营下诸将替陛下消灭敌军吧!冉闵认为正确,接受了他的建议,但随军道士法饶的一句话却让王泰的建议付诸东流,法饶说:“太白经昴,当杀胡王,一战百克,不可失也”,说是天意所指,冉魏此战必胜,冉闵一时血冲上脑,下定决意领兵出战,并说:“吾战决矣,敢谏者斩!”于是率领所部十余万人倾巢而出。战事果然如王泰所言,冉闵与姚襄、石琨、悦绾三方军队交战之时,石祗也率领出襄国,在后方袭击冉闵,冉魏大败。战中,于战前投降冉闵的胡人栗特康等人反叛,投降石祗,并生擒冉闵之子冉魏太原王、大单于、骠骑大将军冉胤和左仆射刘琦给石祗,石祗将二人杀死。同时,冉魏的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文武臣工和全部军队十余万人,都被乱军杀死。冉闵率领十余骑士兵躲回襄国行营,并于夜里趁暗逃回邺城[7]。
石祗乘胜追击,派将军刘显率领七万官兵,驻扎在距离邺城二十三里的明光宫。冉闵听到消息后非常焦急,待头脑冷静时,立即派人请大将王泰来宫里商量对策。王泰对上次出兵冉闵不听他的苦口良言而耿耿于怀,于是便以伤口未愈为借口拒不应召,冉闵对此虽然很生气,但国难当头,只好亲自到王泰家请教迎战策略。当冉闵走到王泰身边时,王泰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反复强调自己身体不佳。冉闵讨了个没趣,回到宫里气得浑身发抖,他吼道:“巴奴王泰,难道离了你我就不能打胜仗了吗!走着瞧吧,等我消灭了刘显再让你见阎王。”果然,冉闵打败了刘显以后就以叛逃罪杀了王泰。刘显被打败后,秘密派人告诉冉闵,愿意杀掉石祗立功赎罪[8],待冉闵回到邺城后,刘显杀掉了后赵王石祗和丞相乐安王石炳、太宰赵庶等十多人,将石祗首级传到邺城。冉闵在邺城大道上焚烧了石祗的首级,授予刘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9]。同年七月,刘显再次率兵攻打邺城,被冉闵击败。刘显返回襄国称帝[10]。
352年2月,刘显带兵攻打常山。冉闵本来就对刘显反复无常和称帝恨之入骨,刘显又来挑衅,岂能容忍。冉闵让大将军蒋干辅助太子冉智留守邺城,亲自率八千骑兵营救常山。刚一交战,冉闵就把刘显打垮,追奔至襄国。刘显的大将军曹伏驹开门迎纳,冉闵乘胜攻克了襄国,并把刘显和他分封的文武官员一百多人全部杀掉,将襄国的百姓全部迁到邺城。临走时,更一把火将襄国烧成灰烬[11]。
结果
后赵虽然灭亡,但是闵魏在此役失去了军中精锐及文武臣工(如王泰、石璞等),在前燕灭冉魏之战中再无法抵御前燕军队,冉魏亦很快败亡。
参考资料
- ^ 《资治通鉴 卷九十八 晋纪二十》:赵新兴王祗即皇帝位于襄国,改元永守。以汝阴王琨为相国,六夷据州郡拥兵者皆应之。
- ^ 《资治通鉴 卷九十八 晋纪二十》: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会于昌城,将攻邺。魏主闵自将击之,战于苍亭,贺度等大败,死者二万八千人,追斩靳豚于阴安,尽俘其众而归。
- ^ 《资治通鉴 卷九十八 晋纪二十》:十一月,魏主闵帅骑十万攻襄国。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之为麾下。光禄大夫韦𫍲谏曰:“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闵方欲抚纳群胡,大怒,诛𫍲及其子伯阳。
- ^ 《晋书 载记第七石季龙(石虎)下》:闵率步骑十万攻石祗于襄国,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光禄大夫韦𫍲启谏甚切,闵览之大怒,诛𫍲及其子孙。
- ^ 《晋书 载记第七石季龙(石虎)下》:闵攻襄国百余日,为土山地道,筑室反耕。祗大惧,去皇帝之号,称赵王,遣使诣慕容俊、姚弋仲以乞师。
- ^ 《资治通鉴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魏主闵攻围襄国百余日,赵主祗危急,乃去皇帝之号,称赵王;遣太尉张举乞师于燕,许送传国玺,中军将军张春乞师于姚弋仲。弋仲遣其子襄帅骑二万八千救赵,诫之曰:“冉闵弃仁背义,屠灭石氏。我受人厚遇,当为复仇,老病不能自行;汝才十倍于闵,若不枭擒以来,不必复见我也!”弋仲亦遣使告于燕,燕主俊遣御难 将军悦绾将兵三万往会之。
- ^ 《晋书 载记第七石季龙(石虎)下》:会石琨自冀州援祗,弋仲复遣其子襄率骑三万八千至自滆头,俊遣将军悦绾率甲卒三万自龙城,三方劲卒合十余万。闵遣车骑胡睦距襄下场长芦,将军孙威候琨于黄丘,皆为敌所败,士卒略尽,睦、威单骑而还。琨等军且至,闵将出击之,卫将军王泰谏曰:“穷寇固迷,希望外援。今强救云集,欲吾出战,腹背击我。宜固垒勿出,观势而动,以挫其谋。今陛下亲戎,如失万全,大事去矣。请慎无出,臣请率诸将为陛下灭之。”闵将从之,道士法饶进曰:“太白经昴,当杀胡王,一战百克,不可失也。”闵攘袂大言曰:“吾战决矣,敢谏者斩!”于是尽众出战。姚襄、悦绾、石琨等三面攻之,祗冲其后,闵师大败。闵潜于襄国行宫,与十余骑奔邺。降胡栗特康等执冉胤及左仆射刘琦等送于祗,尽杀之。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诸将士死者十余万人,于是人物歼矣。
- ^ 《资治通鉴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赵王祗使其将刘显帅众七万攻邺,军于明光宫,去邺二十三里。魏主闵恐,召王泰,欲与之谋。泰恚前言之不从,辞以疮甚。闵亲临问之,泰固称疾笃。闵怒,还宫,谓左右曰:“巴奴,乃公岂假汝为命邪!要将先灭群胡,却斩王泰。”乃悉众出战,大破显军,追奔至阳平,斩首三万余级。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祗以自效,闵乃引归。
- ^ 《资治通鉴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刘显弑赵王祗及其丞相安乐王炳、太宰赵庶等十余人,传首于邺。骠骑将军石宁奔柏人。魏主闵焚祗首于通衢,拜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 ^ 《资治通鉴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秋,七月,刘显复引兵攻邺,魏主闵击败之。显还,称帝于襄国。
- ^ 《资治通鉴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刘显攻常山,魏主闵留大将军蒋干使辅太子智守邺,自将八千骑救之。显大司马清河王宁以枣强降魏。闵击显,败之,追奔至襄国。显大将军曹伏驹开门纳闵。闵杀显及其公卿己下百余人,焚襄国宫室,迁其民于邺。赵汝阴王琨以其妻妾来奔,斩于建康市,石氏遂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