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性选举
表演性选举(英语:Show election),又称作秀选举、虚假选举、橡皮图章选举,纯属仪式之操纵选举,无民主成分。
这种“民主选举”通常出现在独裁政体、威权政体和一党制国家,为了在形式上表示尊重宪法与民意而定期举行。
就行为而言,其特征通常包含有:特定投票资格参与的选举,接近甚至超过百分之百的投票率,只有一个候选人/派系得票率达八九成以上,反对弃权票极少见,宣传民意大大有利于已掌政的当权者,投票的结果一般情况上,整个选举以延续或巩固政权为目的,因此经常出现近乎绝对性的胜利现象。有时是投票者如对某议题或某候选人投反对票或白票,会立即引起注意及该政府的整肃与秋后算账[1]。
例子
历史上较著名的表演性选举发生在意大利王国于1929年和1934年的选举,以及在1933年11月、1936年及1938年纳粹德国的选举中。在上述5次选举里,选民投票时分别只有两个选项,要么同意意大利法西斯党及德国纳粹党当选,要么反对,选票上并无其他候选人可供选择。而独裁的法西斯党及纳粹党又以各种暴力与威吓的手段,令选民在压力下不得不投下赞成票,故该5场选举的投票率均接近九成,而赞成票更超过九成,使有关党派在门面上取得了压倒性的大胜。
另外,大多数共产主义国家亦充斥着表演性选举,例子如苏联、东方集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古巴、寮国,以及柬埔寨、委内瑞拉[来源请求]等左翼民粹主义国家;伊朗、叙利亚、也门、伊拉克复兴党政权、利比亚民众国等中东伊斯兰世界;白俄罗斯、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加盟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与乌兹别克等中亚国家;阿尔及利亚、埃及、安哥拉、津巴布韦、苏丹共和国、厄立特里亚、赤道几内亚、喀麦隆、乌干达、布隆迪、多哥、加蓬、科摩罗、吉布提、尼日利亚、冈比亚等非洲国家。历史上部分资本主义国家,例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等,虽然经济发达,也有选举不公正的现象。在这些国家,选举通常有预定的结果,投票过程只是一种表演及仪式。它们通过压制反对派、以压力胁迫选民,或舞弊、操纵伪造的选票(例如韩国第四届总统选举和十月维新以后的总统选举、南越的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2014年克里米亚归属公投、缅甸及非洲、拉丁美洲军事专政下的各项选举、新加坡立国后各项选举、香港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后的各项选举[2]等),来制造一面倒的胜利。在一个极端的例子,利比里亚查尔斯·D·B·金声称,他在1927年的大选中获得约243,000张选票,超过合资格选民人数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