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萧承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承之
性别
出生384年
南兰陵
逝世447年(62—63岁)
泰山
国籍刘宋
别名萧嗣伯
职业军人
活跃时期5世纪
亲属萧道成
经历
代表作
  • 平定梁州之乱
荣誉
  • 晋兴县五等男,食邑三百四十户

萧承之(384年—447年),字嗣伯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东晋南朝宋将领,官至右军将军。其子萧道成后来篡宋自立,建立南齐,获追谥为宣皇帝

生平

萧承之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同族的丹阳尹萧摹之及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很看重他。萧承之初为建威将军朱龄石的参军,在义熙九年(413年)随朱龄石入蜀,灭掉谯蜀政权,并迁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任内善于抚绥[1]

济南御敌

刘宋元嘉初年,徙萧承之为武烈将军、济南太守。元嘉七年(430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北魏乘胜进攻南朝宋青州各郡县,其中魏将叔孙建领兵进攻济南,萧承之率数百人拒战,击退魏军。及后魏军聚集济南城下,萧承之使偃兵开城门,用空城计。部下谏道:“贼众我寡,为何如此轻敌!”萧承之道:“今日孤悬在外守着困逼的城池已是很危急的了,若果还继续示弱必然会被他们攻陷,只应该以强势应付。”魏军疑有伏兵,遂引兵而去[2]

元嘉八年(431年),在到彦之败后领兵北援的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寿张(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击败了叔孙健等军,但因为缺粮而被逼在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撤兵,一直坚守的滑台(今河南滑县)失去援兵之下最终失陷。青州刺史萧思话知道济退兵,担忧遭到魏军攻击而决定弃守治所东阳城,萧承之坚决反对却不获听从;最终东阳城没有被魏军攻击,但留下的大批粮草就被当地人焚毁[3]。战后宋文帝以萧承之有保全济南城之功,曾手书长沙王刘义欣表示打算以承之为兖州刺史,并命他将建议交给檀道济参详,然而因为承之与檀道济素来没有交情,事情就被搁下了。后转辅国、镇北中兵参军及员外郎[1]

梁州克捷

元嘉十年(432年),萧思话出任南秦二州刺史,萧承之为他的横野府司马汉中太守。就在同年十一月,仇池杨难当趁刺史交接间进攻汉中(今陕西汉中市),留守的原梁州刺史甄法护弃治所南城(今陕西褒中县)逃走,萧思话那时才到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便停驻当地,改派萧承之率五百兵先赴梁州,又派西戎长史萧汪之为其统率。萧顺之在路上招集兵众,招得一千精兵前进。元嘉十一年(433年)正月,萧顺之到达磝头 (今陕西石泉县城),时杨难当在焚烧掠夺汉中过后领兵撤走,留下他任命的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守汉中,另有魏兴太守薛健守黄金山。萧顺之就先派阴平太守萧坦攻陷黄金山下的铁城戍,至二月时赵温与薛健及仇池冯翊太守蒲早子合力进攻铁城戍[4],反为萧坦所败; 随后萧承之获得荆州刺史临川王刘义庆派的裴方明部三千兵增援,遂将黄金戍也拿下。黄金戍是东汉末年占据汉中的张鲁所修筑,南接汉中而北通驿道,兼城戍极其险要,承之据此作为基地后就向盘据汉中的赵温等进行攻击。赵温逼于承之威胁而退守汉中小城,另外薛健及蒲甲子就守下桃城。承之遂与从襄阳到来的萧思话主力部队合力进攻,屡败赵温等人,其中承之曾在峨公山被吕平围攻,但他在萧汪之等支援下大败对方[1][5]

杨难当派儿子杨和领万多人增援赵温等,并围攻承之,至三月时和承之相持了达四十日,包围圈厚达十多重。由于杨和援军都穿上坚韧的犀甲,士兵近身战时戈矛刀刃都不能刺穿,承之最终想出将长槊折成数尺长,指向敌军后让人在槊末用大斧锤击,一支就连杀数个犀甲兵。闰三月,敌军无法抵抗之下唯有烧营逃走,承之就乘胜追击至南城,再败敌军,俘杀甚多,最终收复了梁州[6]。萧承之亦因功获授龙骧将军。后萧思话进宁朔将军,承之亦随转宁朔司马、兼汉中太守。

萧承之后来入朝任太子屯骑校尉,随后又调为江夏王刘义恭的司徒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南泰山太守 ,并封晋兴县五等男,食邑三百四十户。及后又转任右军将军。

南齐宣帝

萧承之于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梁州人因为思念承之,在峨公山为他立庙祭祀。升明二年(478年),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7]。其子萧道成建立南齐,承之获追尊为宣皇帝,葬于永安陵[8]

皇考宣皇神室奏《宣德凯容乐》歌辞:“道纻期运,义开藏用。皇矣睿祖,至哉攸纵。循规烈照,袭矩重芬。德溢轩羲,道懋炎云。”

家庭

父母

妻妾

兄弟

儿女

注释

  1. ^ 1.0 1.1 1.2 《南齐书·高帝纪上》
  2. ^ 《南齐书·高帝纪上》:别帅安平公乙旃眷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
  3. ^ 《宋书·萧思话传》:“未及就征,索虏南寇,檀道济北伐,既而回师,思话惧虏大至,乃弃镇奔平昌。思话先使参军刘振之戍下邳,闻思话奔,亦委城走。虏定不至,而东阳积聚,已为百姓所焚。”
  4. ^ 《南齐书·卷一》作蒲旱子;《资治通鉴·卷一二二》作蒲甲子 ;今从《宋书·萧思话传》作蒲早子。
  5. ^ 《资治通鉴·卷一二二》:“萧思话至襄阳,遗横野司马萧承之为前驱。承之缘道收兵,得千人,进据磝头。杨难当焚掠汉中,引众西,还留赵温守梁州;又遣其魏与太守薛健据黄金山。思话遣阴平太守萧坦攻铁城戍,拔之。〔胡三省注引《水经注》:铁城与黄金戍相对,一城在山上,一城在山下。〕二月,赵温薛健与其冯翊太守蒲甲子合攻坦营,坦击破之,温等退保西水。临川王义庆遣龙骧将军裴方明将三千人助承之,拔黄金戍而据之。温弃州城,退据小城,健、甲子退保下桃城。思话继至,与承之共击赵温等,屡破之。
  6. ^ 杨难当遣其子和将兵与蒲甲子等共击萧承之,相拒四十余日,围承之数十重,短兵接,弓矢无所复施。氐悉衣犀甲,戈矛所不能入。承之断抬长数尺,以大斧椎之,一抬辄贯数人。氐不能当,烧营走,据大桃。闰月,承之等追击之,至南城。氐败走,斩获甚众,悉收汉中故地,置戍于葭萌水
  7. ^ 《南史・卷4》:“梁州之平,以功加龙骧将军,后为南泰山太守,封晋兴县五等男,迁右军将军。元嘉二十四年殂,梁土思之,于峨公山立庙祭祀。昇明二年,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曰孝皇后,陵曰永安。”
  8. ^ 《南齐书·高帝纪下》:“(建元元年五月)丙寅,追尊皇考曰宣皇帝。”
  9. ^ 《南齐书·皇后传》:〔后〕嫁于宣帝,庶生衡阳元王道度、始安贞王道生,后生太祖。
  10. ^ 《南齐书·宗室·萧遥欣传》:“遥欣字重晖。宣帝兄西平太守奉之无后,以遥欣继为曾孙。”
  11. ^ 《南齐书·萧景先传》:“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祖爰之,员外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