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布鲁姆
艾伦·布鲁姆(Allan Bloom) | |
---|---|
时代 | 20世纪哲学 |
地区 | 西方哲学 |
学派 | 柏拉图主义、保守主义 |
主要领域 | 希腊哲学、哲学史、宗教哲学、政治哲学、大陆哲学、政治学 |
系列条目 |
保守主义 |
---|
艾伦·布鲁姆(英语:Allan David Bloom,1930年9月14日—1992年10月7日)是一位美国政治哲学家、古典派著作家、学者。他曾师从列奥·施特劳斯、亚历山大·科耶夫等人,被公认为施特劳斯学派第二代的掌门人。
早期生平与教育
1930年,艾伦·布鲁姆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其父母是犹太社会工作者。布鲁姆还有一个姐姐,名为艾伦·露西尔。布鲁姆13岁时读了《读者文摘》的一篇有关芝加哥大学的文章后,告诉其父母他想进入芝加哥大学,但其父母并未理睬其要求[1]。然而,1944年当他们搬到芝加哥,其父母遇到了一个心理医生和家人的朋友,这个朋友的儿子被作为人文项目的资优学生被芝加哥大学录取。 1946年,布卢姆以同样的程序被芝加哥大学录取,15岁的布鲁姆开启了其大学生活,在海德公园附近的芝加哥的大学渡过了10年的大学生涯[1]。
在《巨人与侏儒》书的序言当中,他自述受到的教育“从弗洛伊德到柏拉图”。在他看来列奥·施特劳斯是真正让他迈向学术生涯的最重要的老师[2]。 布鲁姆18岁于芝加哥获得其学士学位[3]。本科毕业后他就读在社会思想委员会中,师从David Grene,并着手写他的论文。David Grene回忆布卢姆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幽默的学生,完全致力于研究经典,没有明确固定的职业目标。芝加哥大学的社会思想委员会是一个独特的跨学科计划,吸引了一小部分学生,针对那些希望有严格的学术要求和缺乏明确的就业打算的学生。布鲁姆于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他去巴黎师从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亚历山大·科耶夫,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其他哲学家如雷蒙·阿隆[4][5][6]。
职业生平
布鲁姆1953-1955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工作。在1955年返回美国后,他在芝加哥大学同他的朋友Werner J. Dannhauser一同授课。1960至1963年布鲁姆任教于耶鲁大学,然后1970年又任教于康奈尔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直到1979年,当他回到芝加哥大学。布鲁姆的学生中包括突出的新闻工作者、政府官员和政治学家法兰西斯·福山、Robert Kraynak、Pierre Hassner、Clifford Orwin、Janet Ajzenstat,John Ibbitson和约翰·米利根-怀特等。
1963年,在康奈尔大学艾伦·布鲁姆作为一名教师参与到 Telluride Association当中,这个项目专注于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治理。学生在康奈尔大学享受免费吃住并进行学生自治。布鲁姆的第一本书名为《莎士比亚的政治学》,内容主要关于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三篇文章的合集,同时也收入了哈利·雅法的一篇文章。他翻译和评论卢梭“致达朗贝尔在剧院,”认为这是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对话。 1968年,他出版了其最重要的翻译著作,即英译柏拉图的《理想国》。197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时,翻译卢梭的《爱弥儿》。除此之外,在他多年的教学中还有其他出版著作,受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启发写就《巨人与侏儒》;这是收集了若干杂文的文集,讨论诸多当代学者其中包括雷蒙·阿隆、亚历山大·科耶夫、列奥·施特劳斯、约翰·罗尔斯。布鲁姆是学术期刊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史》的一个贡献者和编辑,这本杂志的其他编辑还有约瑟夫·克罗波西和列奥·施特劳斯。
回到芝加哥后,布鲁姆结识索尔·贝娄并与之共同讲授课程。1987年贝娄为布鲁姆的新书《美国精神的封闭》撰写序言。贝娄后来在布鲁姆过世后撰写小说《拉维尔斯坦》暗示布鲁姆死于艾滋病。 不过,根据中国学者甘阳在《将错就错》里面的描述,布鲁姆并非死于艾滋病,根据医院的报告并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一种不太出名的怪病。
布鲁姆的最后一本书,这是他在医院濒死之际决定死后出版,名为《爱和友爱》。
哲学
美国精神的封闭
著作
- 《莎士比亚的政治学》(1981)
- 《美国精神的封闭》(1987)
- 《巨人与侏儒》(1990)
- 《爱与友爱》(1993)
- 《人应该如何生活——柏拉图<王制>释义》
参考资料
- ^ 1.0 1.1 Atlas, James. “Chicago’s Grumpy Guru: Best-Selling Professor Allan Bloom and the Chicago Intellectuals.”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January 3, 1988. 12.
- ^ Bloom, Allan. 1991. Giants and Dwarfs: Essays, 1960–1990, p. 11. New York: Touchstone Books
- ^ Botsworth, Keith. 'Obituary: Professor Allan Bloom', The Independent, October 12, 19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E. Field, The Man Who Would Marry Susan Sontag, Wisconsin, 2005, pp. 158–70.
- ^ C. Rollyson and L. Paddock, Susan Sontag: The Making of an Icon, W. W. Norton, 2000, pp. 45–50.
- ^ Reborn: Journals and Notebooks 1947–1963, ed. D. Rieff,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8, pp. 188–89.
外部链接
- Keith Botsford, "Obituary: Professor Allan Bloom", The Independent, October 12, 19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ePauw University News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Author Allan Bloom Calls on DePauw Students to Seize Charmed Yea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bben Lecture Series: September 11, 1987, Greencastle, Indiana. Accessed May 16, 2007.
- Patner, Andrew. Chicago Sun-Times, "Allan Bloom, warts and all" April 16, 2000. Accessed May 16, 2007.
- West, Thomas G. The Claremont Institute, The Claremont Institute Blog Writings. "Allan Bloom and America". June 1, 2000. Accessed May 16, 2007.
- A review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 the Human Soul: Essays in Memory of Allan Bloom[永久失效链接] by Michael Palmer and Thomas L. Pangle, in Conference Journal.
- Bloom's Lectures on Socrates, Aristotle, Machiavelli and Nietzsche at Boston University (198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llan Bloom in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