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文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文库,成立于1901年,是日治时代台湾第一座公共图书馆,也被视为目前国立台湾图书馆最早的前身。

台湾自清代以来就有大家世族的私人藏书,不过并未对外开放。1898年,当时的台湾日报记者栃内正六,动了创立图书馆的念头。该报社社长守屋善兵卫大为赞同,并且声明愿意提供其本身所藏图书以资赞助。于是官民多人在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官邸开了“台北图书馆发起人会”。当时之发起人共有官民:石冢英藏藤田嗣章堀内文次郎松冈辨木村匡町田则文、栃内正六、草场谨三郎、守屋善兵卫、木下新三郎大岛邦太郎儿玉善八等八位。他们认为,台湾当时民智未开,公共道德落后;要矫正弊端,必须由研究自修开始。“所谓研究自修途径,唯有设置公共图书馆,也别无他途”。于是会中议决通过“创办图书馆案”,并于隔年以庆祝日本皇太子嘉仁之名义,向民众捐募基金、现款、图书,其中一部分书籍,为日后创立石坂文库石坂庄作所赠与,石坂庄作也被称为国立台湾图书馆的开山祖师。1901年,台湾文库在淡水馆正式开幕。

台湾文库一开始藏书有6000余册,后扩展至一万多册。台湾文库为了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作,援引日本图书馆旧例,订出了普通及特别阅览的收费标准,收费金额分别为三钱、五钱,士兵与巡察(警察)半价优惠。不过因为台湾当时的生活水准普遍低落,因此利用率不高。1901年全年,台湾文库的阅览人数1680人;1902年全年更降到762人,平均每天只有2个人到馆。加上日后的“市区改正”及房屋腐朽,1906年8月16日淡水馆被拆除,“台湾文库”关闭,图书移交“东洋协会台湾支部”来保管。该批图书本来收藏在新公园中的“天后宫”,后来移动到大稻埕六馆街板桥富豪林本源商号所有之房屋内,日后为台湾总督府图书馆接收。目前剩余约三千册的图书,由国立台湾图书馆保管,为重要的日治时代史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