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省辖市)
台北市 Taipei City 简称:北、台北、北市 | |||||||||
---|---|---|---|---|---|---|---|---|---|
中华民国的市、首都、台湾省省会 | |||||||||
1945年—1967年 | |||||||||
1949年行政区划重划前,台湾省行政区划图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
首府 | 建成区 | ||||||||
面积 | |||||||||
• | 66.98平方千米(25.86平方英里) | ||||||||
政府 | |||||||||
台北市市长 | |||||||||
• 1951-1954 | 首任:吴三连 | ||||||||
• 1964-1967 | 末任:高玉树 | ||||||||
历史 | |||||||||
• 成立州辖市 | 1920年 | ||||||||
• 成立省辖市 | 1945年11月1日 | ||||||||
• 改制直辖市 | 1967年7月1日 | ||||||||
行政分区 | 10个区 | ||||||||
| |||||||||
今属于 | 中华民国台北市 |
台北市 | |||||||||||||||||||||||||||||||||||
繁体字 | 臺北市 或 台北市 | ||||||||||||||||||||||||||||||||||
---|---|---|---|---|---|---|---|---|---|---|---|---|---|---|---|---|---|---|---|---|---|---|---|---|---|---|---|---|---|---|---|---|---|---|---|
字面意思 | 台湾之北 | ||||||||||||||||||||||||||||||||||
|
台北市为中华民国台湾省1945年至1967年间下辖的省辖市。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治时期隶属于台北州的台北市改制为隶属于台湾省的省辖市,市政府设于建成小学校。台北市为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所在地、台湾省政府驻地,并身兼台湾的行政与经济中心,人口快速上升,于1962年达到《市组织法》中直辖市的设置标准,并于1967年升格为直辖市。
行政区划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管台湾,恢复台湾省建制,省会设于台北市。11月1日,台北市从日治时代的州辖市正式改制为省辖市,仍因袭日治时期制度,全市设有61区,辖域则维持不变。
1946年2月8日,台北市政府将全市原有的61区重新整并为10区。分别为[1]:
人口
- 以下为1966年台湾人口普查时的各区户籍人口资料。
区名 | 面积 (km²) |
人口 | 人口密度 (人/km²) |
---|---|---|---|
松山区 | 20.75 | 124,656 | 6,008 |
大安区 | 10.57 | 170,974 | 16,175 |
古亭区 | 6.70 | 153,708 | 22,941 |
双园区 | 5.23 | 101,518 | 19,411 |
龙山区 | 1.36 | 72,829 | 53,551 |
城中区 | 3.89 | 78,009 | 20,054 |
建成区 | 0.76 | 58,616 | 77,126 |
延平区 | 1.22 | 61,596 | 50,489 |
大同区 | 106,415 | ||
中山区 | 190,531 | ||
台北市 | 66.9872 | 1,118,852 | 16,702 |
升格院辖市
1967年7月1日台北市升格为院辖市,并开始讨论扩大辖区,当时有以下诸多方案,在与中央、台北县多次协商后,最终于1968年7月1日以行政院乙方案为最终结果。
内政部方案
- 方案1
不并入任何乡镇。
- 方案2
- 方案3
- 方案4
- 阳明山管理局全域
- 台北县:内湖乡、南港镇、木栅乡、景美镇、新店镇、永和镇、中和乡、板桥镇、新庄镇、三重市、淡水镇、三芝乡、石门乡、金山乡、万里乡、汐止镇、深坑乡、土城乡、芦洲乡、五股乡、泰山乡、八里乡、林口乡
- 方案5
- 阳明山管理局、台北县全域
行政院方案
- 甲方案
- 乙方案
- 阳明山管理局全域
- 台北县:内湖乡、南港镇、木栅乡、景美镇
台北市议会方案
- 甲方案
- 阳明山管理局全域
- 台北县:内湖乡、淡水镇
- 乙方案
- 阳明山管理局全域
- 台北县:内湖乡、汐止镇北侧、木栅乡、景美镇、淡水镇、三芝乡、石门乡、金山乡、万里乡
历任市长
实施地方自治前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党籍 | 届次 | 备注 | |
---|---|---|---|---|---|---|---|
兼任 | 黄朝琴 (1897–1972) |
1945年10月25日 | 1945年11月1日 | 中国国民党 | – | 外交部驻台特派员兼任。[2]:303 | |
1 | 1945年11月1日 | 1946年3月1日[a] | 1 | 首位 中国国民党籍市长。 首位台湾省籍市长。 1946年2月8日台北市由61区重划为10区。[3]:141 | |||
2 | 游弥坚 (1897–1971) |
1946年3月1日[b] | 1950年2月6日[c] | 2 | 1947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教育团体教育会南区代表。[2]:305 1946年4月15日第一届台北市参议会议员就职。 1949年1月5日起兼任台湾省政府委员。[4]:263[2]:305 | ||
3 | 吴三连 (1899–1988) |
1950年2月6日[d] | 1950年11月13日[e] | 无党籍 | 3 | 台湾省政府委员[2]:305、国民大会台湾省台南县代表兼任。 首位无党籍市长。 | |
代理 | 项昌权 (1903–2000) |
1950年11月13日 | 1951年2月1日 | 台湾省政府民政厅副厅长兼任,首位代理市长。 1950年11月29日第一届台北市议会议员就职。 |
实施地方自治后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党籍 | 届次 | 备注 | |
---|---|---|---|---|---|---|---|
1 | 吴三连 (1899–1988) |
1951年2月1日 | 1954年6月2日[f][g] | 无党籍 | 1 | 首位无党籍市长。 | |
2 | 高玉树 (1913–2005) |
1954年6月2日 | 1957年6月2日[h] | 2 | 首位台北市籍市长。 | ||
3 | 黄启瑞 (1910–1976) |
1957年6月2日 | 1960年6月2日 | 中国国民党 | 3 | 首位 中国国民党籍市长。 | |
1960年6月2日 | 1961年8月22日[i] | 4 | 首位连任成功的 中国国民党籍市长。 | ||||
代理 | 周百炼 (1909–1991) |
1961年8月22日 | 1963年12月14日 | 台湾省政府委员兼任。 | |||
3 | 黄启瑞 (1910–1976) |
1963年12月14日[j] | 1964年6月2日 | 市长任期由三年延长为四年。 | |||
4 | 高玉树 (1913–2005) |
1964年6月2日 | 1967年6月30日[k] | 无党籍 | 5 |
注释
参考资料
先前机关: 台北市 (州辖市) |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 1945年-1967年 |
后继机关: 台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