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唐人街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0年5月8日) |
美国纽约州的华人移民主要在纽约市,而纽约市唐人街主要的分布于纽约市的几个街区,如下:
- 曼哈顿:曼哈顿华埠(小粤港/勿街、小福州/东百老汇大街)
- 皇后区:皇后区的唐人街/国语埠(法拉盛、艾姆赫斯特、可乐娜)
- 布鲁克林:布鲁克林华埠(布鲁克林小福州、本森社区/布鲁克林小粤港第一、U大道/布鲁克林小粤港第二)
有些华裔社区近几十年来在纽约地区生根,包括皇后区的法拉盛,其华裔人口由于“9·11事件”的影响,最近超过了曼哈顿华埠。另外一个华裔社区位于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在布鲁克林的8大道上(40街至65街),被称为“八大道”。纽约市在布鲁克林还有其它一些比较小的唐人街: 有海湾公园道(Bay Parkway),从65街至74街,羊头湾地区(Sheepshead Bay)的“U大道”,从东12街至东24街,本森赫斯特地区(Bensonhurst)的86街,从18大道至Stillwell大道。 在皇后区有埃姆赫斯特(Elmhurst)。纽约市周边的爱迪生镇现在也发展出一个小的唐人街。
这些华裔社区的人口组成与曼哈顿华埠不一样。住在新华埠的的人一般比较富裕,商店也比较大型及运营的资本比较雄厚。法拉盛华埠主要的构成是由于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而来的香港移民,以及一部分来自台湾的移民。这些移民都有较多的资本,他们购买了之前居住在法拉盛的摩门教教徒财产。而布鲁克林的“八大道华埠”主要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的新移民。美国化的华裔一般都离开密集的华裔社区。
地理
此章节翻译品质不佳。 |
曼哈顿的华埠
曼哈顿的华埠是纽约最早的唐人街。1980-90年代之前,这里主要是广东人聚居在勿街周围。1980年代开始有很多福州人慢慢搬入,并将东百老汇周围发展为福州人聚居的唐人街区域。这一带的唐人街也演变成小粤港和小福州两个区域。
虽然福州人多数能讲国语,并且逐步扩展出了皇后区法拉盛的唐人街(以讲国语为主),但法拉盛一带房租、物价更高,工作机会也不如曼哈顿华埠丰富,再考虑到大部分福州新移民的身份及语言障碍,因此曼哈顿华埠仍然是许多新来华人的落脚点。也正是如此,很多福州人也在那时候学习了广东话,用于日常工作和沟通。很可惜他们那时会被广东人欺负,因为他们的文化、语言不一样,也因为他们中很多没有身份。
从2000年代起,皇后区和布鲁克林的华人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超了曼哈顿的华人人口。 现在很多广东人和福州人开始逐步迁移去了布鲁克林几个的新唐人街.
皇后区国语埠
皇后区也发展了两个唐人街.法拉盛华埠在皇后区是最大的最早发展的唐人街.
小台湾/台北
从1970年代开始很多台湾人移民来纽约但是因为他们大部分有高级的教育和中产阶级,包括他们是讲汉语官话而非讲广东话,他们无法融入曼哈顿华埠的广东人,因为曼哈顿华埠早期为讲广东话的工人阶级移民,所以台湾人慢慢发展自己讲官话的唐人街“小台湾/台北”。
台湾人和福州人为最早期来纽约的非粤语华人移民,台湾人和福州人讲官话和自己的方言。
联合全中国和台湾区域聚
这个唐人街聚居很多其他不是讲粤语的华人,大部分定居此地的华人讲汉语官话及其他汉语方言.
所以这个唐人街变成纽约最大最中的华人文化区因为有很多各式各样中国其他省分来的移民,不像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华人区大部分为广东和福州移民因方言不同而分开聚居.
艾姆赫斯特也是另外一个皇后区地方也有讲官话社区但规模比较小. 现在这些唐人街变成联合全中国和台湾区域聚.
布鲁克林华埠
布鲁克林小福州
日落公园有最大布鲁克林的华人区在八大道。以前这个唐人街是全部广东人但是这个唐人街没有这么大也不太发展。但是现在变成发展了全纽约最大福州区也超了曼哈顿的华人人口。
布鲁克林小粤港
现在很多广东人搬过来本森赫斯特地区和羊头湾地区也到处发展了好几个很散的新广东人唐人街.
在本森赫斯特地区发展了好几个新小广东人唐人街好像86街从18大道至Stillwell大道, 有海湾公园道(Bay Parkway)从65街至74街,18大道从65街到78街左右.
羊头湾地区U大道从东12街至东24街也发展了小广东唐人街.
在布鲁克林, 福州人唐人街和广东人唐人街分开隔了远一些距离不像在曼哈顿的广东人唐人街和福州人唐人街刚才旁边一起.2024年州议会选举,共和党推出的陈学理,首次击败多次连任的民主党 曲怡文,成为共和党在华埠一大胜利。
- ^ Selected Population Prof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 2016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1-Year Estimates Queens County, New York Chinese alone.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November 26,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