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戈培尔
Dr. 约瑟夫·戈培尔 Joseph Goebbels | |
---|---|
帝国总理 | |
任期 1945年4月30日—1945年5月1日 | |
总统 | 卡尔·邓尼茨 |
前任 | 阿道夫·希特勒(元首) |
继任 | 鲁茨·格拉夫·什未林·冯·科洛希克 (代理) |
德国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 | |
任期 1933年3月13日—1945年4月30日 | |
总统 | 保罗·冯·兴登堡(1933–1934) |
元首 | 阿道夫·希特勒(1934–1945) |
总理 | 阿道夫·希特勒 |
前任 | 职位创立 |
继任 | 沃纳·瑙曼 |
柏林大区大区长官 | |
任期 1926年11月9日—1945年5月1日 | |
指定 | 阿道夫·希特勒 |
前任 | 恩斯特·施朗格 |
继任 | 无 |
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全国领导 | |
任期 1933年8月10日—1945年5月1日 | |
指定 | 阿道夫·希特勒 |
前任 | 职位创立 |
继任 | 无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Paul Joseph Goebbels 1897年10月29日 德意志帝国普鲁士赖特 |
逝世 | 1945年5月1日 德国柏林 | (47岁)
政党 | 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 |
配偶 | 玛格达·里歇尔(1931年结婚) |
儿女 | 6名(参见约瑟夫·戈培尔的子女) |
学历 | |
职业 | 政治人物 |
内阁 | 希特勒内阁 |
宗教信仰 | 不明(前为罗马天主教) |
签名 |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德语:Paul Joseph Goebbels,德语:[ˈpaʊ̯l ˈjoːzɛf ˈɡœbl̩s] (ⓘ),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德国政治人物。其担任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擅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以及在希特勒自杀后继任帝国总理而成为第三帝国末代总理。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纳粹德国的体制。
戈培尔1921年于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关于19世纪浪漫主义喜剧。他先后做过记者、银行出纳和证券交易所传唤员。他也撰写小说及喜剧,但不被出版商认同。1923年法国比利时联军占领鲁尔区期间,戈培尔与纳粹党开始接触并于次年入党,他被任命为在柏林地区的领导人。在位期间,他充分发挥了他的宣传技能,在纳粹报纸和纳粹准军事组织冲锋队的帮助下,与当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联合。1928年,他已成为了党内数一数二的人物。
1933年,希特勒及纳粹党执政后,他被任命为宣传部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即是将纳粹党所列禁书焚毁,他对德国媒体、艺术和讯息的极权控制随之开始。
戈培尔直至最后一刻始终陪伴在希特勒身边,在希特勒自杀不久后,戈培尔在毒杀自己的六个孩子后随即自杀。
生平
出身
戈培尔出生于德国西北部小城赖特(1975年因行政区域调整并入门兴格拉德巴赫市)一个劳工阶级的虔诚天主教家庭,因此戈培尔幼时的志愿曾是当神父。由于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导致脚部的长短不一,也因此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判定免服兵役。
身为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
戈培尔自幼的学业成绩很优秀,尤其在写作与演说方面表现优异,靠着奖学金过着艰苦的生活同时在数个大学中学习文学、古典文献学、历史。这个时候的戈培尔的反犹太主义尚不浓厚。他在海德堡大学的弗里德里希·贡多尔夫教授和博士论文的指导教授马克斯·冯·瓦尔德贝格男爵都是犹太人。另外在他未来于纳粹党中取得其地位之前,曾和具有一半犹太血统的女子有着恋爱关系。
1921年在海德堡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并且想要成为记者或是广播局的职员但是却一直处于失业状态,想进入犹太系统的出版社也失败,期间曾在科隆的报社短暂工作过但因为经济不景气而被解雇,戈培尔在失业后依旧瞒着家人每天装成去上班的样子。陷入了人生的低潮的戈培尔,却对于自己的学历的自负程度增加,他在签名的时候必定前面冠上博士(Dr.)的头衔,对于自己身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变得更强大。
加入纳粹党
戈培尔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开始与纳粹党有所接触,并且于1924年8月21日于门兴格拉德巴赫城设立“国家社会主义大德意志解放运动”的分部。这是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纳粹党进行啤酒馆政变之后被镇压后被打为违法团体后,为了掩人耳目而设立的伪装团体。身为左派纳粹的戈培尔所思考的事情,以公开信“my friends of the left”的方式率直地呈现出来,这也是所谓的“戈培尔日记”,其中主张应该要和共产主义者同盟。(戈培尔在1932年11月的时候在和柏林交通局罢工时独断决定纳粹要和共产主义者共同奋斗,因此暂时失去金融界的政治献金,同时改选的议席也减少34席,因此被希特勒斥责)。
1924年10月1日开始担任报纸“自由民族”的主笔,并开始攻击犹太人出版者;1925年3月成为纳粹党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分部的党员,在数场演说之后崭露头角。
但是1926年2月14日在汉堡举行的干部会议上,重视和现有势力协调的戈培尔斥责希特勒为“投机主义份子”,并且提议要将之除名。了解戈培尔才能的希特勒,继续对戈培尔沟通,最后于同年的四月获得戈培尔的支持,被任命为柏林·勃兰登堡大管区的领导者。在被称为“红色柏林”的共产主义者基地的柏林,戈培尔发挥其煽动的能力,成功地让本来以南部为根据地的纳粹党势力进入了德国北部,这个时候的戈培尔对于共产主义者是抱持爱恨参半的态度。
1927年至1935年创办“攻击日报”(Der Angriff)并自兼发行人,对于其他新闻和杂志以及政党的言论战白热化。他的手法无非是反击其他报纸的言论,还有以大级数的字体去辱骂其他报纸以动摇读者们的感情。
1928年5月在全国选举中初次当选国会议员(纳粹党获得12席次),同年被任命为纳粹党的宣传部长。在1930年9月14日的国会选举中,戈培尔发挥长才一肩挑起领导纳粹党的宣传战总指挥,结果大跃进地获得了107席次,成为全国第二大党,得票数有640万票占投票总数的18%。接下来在1932年7月31日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一举获得230席次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同年11月6日的国会选举中保有最大党的地位但是席次减为196席)。
国民启蒙宣传部长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掌权,同年3月5日的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43.5%的票数支持,并且与德国国家人民党组成联合政府,3月13日戈培尔由纳粹党宣传部负责人身份出任新设立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与“全国作家协会”主席,这时候希特勒交给戈培尔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反犹”。[来源请求]
在戈培尔的策划下就任两个月后,在柏林和几个重要大学城进行焚书活动,将一些不属于德意志的作家如佛洛伊德、马克思等人的著作焚毁。并且推动抵制犹太商店、医院、律师。同年4月7日再通过公职服务法(Berufsbeamtentum)规定非亚利安人种不得担任公职,同时开始清扫各领域的犹太人。不过这项规定有困难之处,例如当时担任弗赖堡大学的校长名哲人马丁·海德格尔,奉命“清扫”犹太教授的时候发现这样学校有立刻关门之虞,但是接下来的反犹行动依旧继续进行[1]。
戈培尔并且经由兼任新设立的全国文化院院长、在宣传中不断攻击“颓废艺术”、杯葛犹太艺术家,有系统铲除犹太人对德国文化生活的影响力,并且买下最大的电影公司UFA,终于将所有媒体和艺术表现编入国家控制之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戈培尔也成为重要的战争宣传角色之一。不断地对国民展开宣传战,并且在大战末期德国处于劣势的时候,为了对受到轰炸的都市展开救援,从未被征兵的中年和少年男性中组织了国民防卫队“人狼”(Werewolf),因而博得了相当的支持。在已经确定德国将要失败的时候,希特勒鲜少进行演说,多由戈培尔代替其工作,以收音机广播宣告国民对于联军要进行最后抵抗。在1945年4月苏联军队进逼柏林时,戈培尔也号召柏林市民捍卫首都。戈培尔最有名宣传战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之后,在柏林体育宫(Berlin Sportpalast)进行宣传演讲(史称体育宫演讲),鼓吹全力一战。
根据他的日记记载,因为自己的宣传部遭到轰炸受到相当的冲击。另外他多次希望希特勒对于受到轰炸的柏林市民进行直接的鼓励,但是都未受到采纳。在1944年7月20日的暗杀希特勒行动时恰巧是纳粹党在柏林的唯一最高干部,对镇压反叛者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同年7月25日被希特勒任命为总体战全国领导者,对于内政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言权。1945年1月30日兼任柏林防卫总监。
帝国总理
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在自杀前与爱娃·布劳恩结婚,戈培尔为证婚人之一,并且见证两人自杀死去。4月30日依照希特勒的遗言继任帝国总理,并且和苏联军队交涉投降条件,但是苏联要求无条件投降因此谈判破裂。
战败自杀
1945年5月1日,把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用氰化钾毒死,之后和玛格塔夫人两人一起自杀以身殉党。此外亦有人称(如特劳德尔·荣格)是由戈培尔开枪杀死其妻子后随即自杀身亡。
家庭生活
1931年12月19日戈培尔和玛格塔·克邦特结婚。玛格塔是曾经离过婚的女人,并且和前夫间已有个名为哈拉尔德(Harald Quandt)的孩子。戈培尔接纳了他并视为己出。哈罗德在二次大战的时候从军并且被俘,最后成为戈培尔家族中唯一幸存的人。哈罗德于1947年被盟军释放,并于1954年随着其生父的逝世,接管了其遗产,并因此成为当时西德其中一位最富有的人。最后于1967年9月22日死于意大利库内奥的一场空难。
戈培尔家是纳粹党的高官的集会修憩场所,戈培尔和玛格塔夫人则一共有六个孩子,并被宣传为模范的德国家庭,不过实际上戈培尔曾因对其他女性的奔放态度而让婚姻陷入危机。
戈培尔有着自恋者特有的自信,同时在电影界的影响力不小使得不少女明星被迫和其发生关系。在1938年戈培尔和捷克的女明星莉妲·巴洛瓦(Lída Baarová)的关系,甚至演变成让当时的元首希特勒亲自介入,并命令戈培尔和妻子继续婚姻生活的丑闻。
战后,柏林郊外的戈培尔宅邸被苏联军队接收,之后变成东德政府的集会设施。但是在1989年时柏林墙倒塌后东德瓦解后他的宅邸转由柏林市政府管辖。担心变成新纳粹的圣地,于是关闭该宅邸并且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政恶化最后决定进行拍卖。
其他
- 热爱电影的戈培尔是《尼伯龙根之歌》和蒙太奇手法的第一部作品《战舰波将金号》的爱好者。但是两部戏的导演弗里茨·朗和谢尔盖·爱森斯坦都是犹太人。戈培尔委托将希特勒喜欢的故事“威廉·泰尔”拍摄成电影,但是弗里茨·朗旋及流亡到法国。谢尔盖·爱森斯坦则对戈培尔观看战舰波将金号后说出“我们也非得制作出我们的战舰波将金号不可”这知名发言感到愤怒。
- 戈培尔经常在后世的电影中登场。后世有不少部电影曾经提到戈培尔,例如2004年由奥立佛希斯贝杰(Oliver Hirschbiegel)拍摄的《帝国的毁灭》(德语:Der Untergang)中由德国的演员乌尔里希·马特斯(Ulrich Matthes)演出受到好评。另外像是1973年英国及意大利共同拍摄的《希特勒:最后的十日》(The Last Ten Days)、1949年苏联拍摄的《攻克柏林》(Падение Берлина)、2008年德国拍摄的《华尔基利:暗杀行动》(英语:Valkyrie)、2009年《恶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等作品都有戈培尔登场。
参见
参考文献
- Curt Riess(西城信翻译)‘ゲッベルス—ヒトラー帝国の演出者—(戈培尔—希特勒帝国的演出者—)’(日本图书出版社、1971年)
- Roger Manvell、Heinrich Fraenkel(樽井近义・佐原进翻译) ‘第三帝国と宣伝—ゲッベルスの生涯—(第三帝国与宣传—戈培尔的生涯—)’(日本东京创元社、1962年)
- 草森伸一‘ナチス・プロパガンダ 绝対の宣伝(1)宣伝的人间の研究 ゲッベルス(纳粹·宣传战 绝对的宣传(I) 宣传的人类研究 戈培尔)’(日本番町书房、1978年)
- 平井正‘ゲッベルス—メディア时代の政治宣伝—(戈培尔—媒体时代的政治宣传)’中公新书(日本中央公论社、1991年)
- 前川道介‘炎と暗の帝国—ゲッベルスとその妻マクダ—(火焰与黑暗的帝国—戈培尔与其妻玛格塔)’(日本白水社、1995年)
- ヨーゼフ・ゲッベルス(约瑟夫·戈培尔)(西城信翻译)‘ゲッベルスの日记(戈培尔日记)’ (日本番町书房、1974年)
- ヨーゼフ・ゲッベルス(约瑟夫·戈培尔)(桃井真翻译)‘大崩壊—ゲッベルス最后の日记—(大崩坏—戈培尔最后的日记—)’ (日本讲谈社、1984年)
- ^ 周惠民编著《德国史》,三民书局,2003年。ISBN 957-14-3680-X
外部链接
- Online books, movies, images, and speeches at the Internet Archive
- Collection of speeches and essays by Joseph Goebbel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Calvin University
- The Man Behind Hitl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umentary film and supplementary material from PBS
- 有关约瑟夫·戈培尔在德国经济学中央图书馆(ZBW)20世纪新闻档案中的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