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号交响曲 (西贝柳斯)
第2号交响曲 | |
---|---|
让·西贝柳斯作品 | |
调性 | D大调 |
目录号 | 作品43 |
创作 | 1901–02年 |
出版 | 1903年,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 |
乐章 | 4 |
首演 | |
日期 | 1902年3月8日 |
位置 | 赫尔辛基 |
指挥 | 让·西贝柳斯 |
表演者 | 赫尔辛基爱乐协会乐团 |
D大调第2号交响曲,作品43,是西贝柳斯七首交响曲之一,作于1901–02年间。
背景
1900年秋,西贝柳斯在阿克塞尔·卡佩兰的建议下前往意大利,后者并提供了足够的旅费。西贝柳斯于1901年1月抵达拉帕洛[1],在拉帕洛附近的山间小屋起草了第2号交响曲的初稿。1901年11月上旬,西贝柳斯致信卡佩兰,信上表示第2号交响曲将告完成[1]。有鉴于卡佩兰对此曲的重要性,作品最后也题献予他。
此章节需要扩充。 |
首演
1902年3月8日,第2号交响曲由西贝柳斯本人指挥赫尔辛基爱乐协会乐团首演,据奥斯卡·梅里坎托表示,首演极为成功,“超越了任何人的预期”[2],巩固了西贝柳斯的地位。其受欢迎的程度,使得之后立刻加演三场(3月10日、14日、16日),所有场次都宣告售罄。
西贝柳斯在首演后对作品做了一些改动,改编的版本于1903年11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演出,指挥为阿尔玛斯·耶尔内费尔特[3]。
出版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分析
第2号交响曲采取双管编制,所需的演奏时间约40-50分,是西贝柳斯篇幅最大的交响曲作品。
配器
|
|
|
|
依照工具书《管弦乐作品手册》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简记为"2 2 2 2—4 3 3 1—tmp—str"[4]。
结构
各乐章的速度变化如下:
- Allegretto – Poco allegro – Tranquillo, ma poco a poco ravvivando il tempo all'allegro – Poco largamente – Tempo I – Poco allegro
- Tempo andante, ma rubato – Poco allegro – Molto largamente – Andante sostenuto – Andante con moto ed energico – Allegro – Poco largamente – Molto largamente – Andante sostenuto – Andante con moto ed energico – Andante – Pesante
- Vivacissimo – Lento e soave – Tempo primo – Lento e soave
- Finale: Allegro moderato – Moderato assai – Meno moderato e poco a poco ravvivando il tempo – Tempo I – Largamente e pesante – Poco largamente – Molto largamente
- 第一乐章
西贝柳斯相当在意交响曲(做为一曲类)的严谨逻辑[注 1],第一乐章起始的三音动机(F♯–G–A)便是整首交响曲的核心素材,此处则是在弱拍进入,三连音的节奏有着田园风格的暗示。除了主要动机之外,第一乐章尚有许多不同的动机与主题,大都片面地出现,听众直到乐章高潮处才得以一窥主题全貌[6]。此乐章虽是以奏鸣曲式写成,但第二主题相当模糊,难以辨认。
- 第二乐章
在拉帕洛的小屋,西贝柳斯写下[7]:
唐璜啊,当那陌生来客闯入时,我正独身于黑暗中。我试图辨明来者身份,一再地发问,却没有得到回答。我试图使他发笑,但他始终保持沉默。最后,来者开始歌唱,而唐璜立刻明白了,那是死神。
草稿的同一页,西贝柳斯写下了低音管演奏的主要主题(象征死神,低音弦乐器的拨弦则被认为是脚步声)。乐章的第二主题则作于佛罗伦萨,作曲家亲注“基督”,后人则推测第二主题是前一主题的对照形象(复活之于死亡),亦有认为是描写芬兰国族命运者[8]。即使作曲家未曾明言,主题间强烈的对比性,仍赋予此乐章显著的标题音乐特色。
乐章最后,以两次强力拨弦作结,意味着“冲突”仍未得解。此一手法曾在第1号交响曲(作品39)使用。
- 第三乐章
相较于愤怒、激烈的弦乐动机,中段的双簧管则是柔和、抒情的形象,亦使用了三音动机(在此为G♭–A♭–B♭)。两个段落分别再返后,直接导向最后的乐章。
- 第四乐章
终曲乐章的调性回归D大调,音乐壮丽且富有气魄。由弦乐演奏的三音动机,便是承自第一乐章。与第一乐章不同的是,回应弦乐的并非木管,而是亮丽的小号。此外,第二、第三乐章的素材也会在此乐章重返,主要动机“得胜”的效果也因此得到增强与确立,这个手法与贝多芬的第5号交响曲、第9号交响曲皆有类似之处[9]。双簧管的主题(第72小节)个性暗沉,象征死亡的威胁迫近;据爱诺·西贝柳斯表示,此主题与身边亲友的不幸有关[2]。
评价
西贝柳斯本人表示,第2号交响曲是“灵魂的告解”[2],但他并未将此曲定位为标题音乐。公众对终曲乐章的反应特别好,认为这正是芬兰独立的困难与最终成功的写照,即使这并非作曲家本来的意图。
商业录音
此曲最早的录音由罗伯特·卡亚努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于1930年5月出版。
注释
参考资料
- ^ 1.0 1.1 特集記事:シベリウス交響曲第二番 徹底分析. 京都大学交响楽団. 2014-05-20 [2020-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日语).
- ^ 2.0 2.1 2.2 Second symphony op. 43 (1902).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7).
- ^ Ledbetter, Steven. Jean Sibelius: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43. Aspen Music Festival.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382. ISBN 0-8108-3228-3.
- ^ Goss, Glenda Dawn. Sibelius: A Composer's Life and the Awakening of Finl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9: 346. ISBN 9780226304793.
- ^ Varineau, John P.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43 (PDF). Richmond Symphony.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9-20).
- ^ Keller, James M. 2013 Jan 16, 17, 18, 19 / Subscription Season / Maazel. NY Phil.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3).
- ^ Oramo, Ilkka. Symphony No. 2. LA Phil.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 ^ Wise, Brian. Jean Sibelius: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43. AllMusic.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参见
外部链接
- 西贝柳斯第2号交响曲:国际乐谱典藏计划上的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