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7月23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1945年9月9日9时,在中华民国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东部战区大礼堂)举行,大日本帝国陆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签署投降书,向同盟国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
受降经过
1945年8月10日,日本在美军原子弹震慑下,被迫通过中立国瑞士、瑞典,向盟国发出降伏照会。[1]:10038月15日,日本政府向全国广播天皇《停战诏书》。[1]:10038月21日,日本在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经与国军联络后,派代表参谋次长今井武夫,偕同参谋桥岛芳雄中佐、前川国雄少佐、译员木村辰南,乘坐系有红十字之运输机,飞至湖南芷江,作在华日军投降之洽谈。[2]:236
今井一行下机后,乘上一辆插有白旗之吉普车,先至招待所[2]:236。洽降会议开始,今井偕随员鱼贯而入,主持投降会议者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萧毅肃,其右为美军魏德迈将军代表波特勒,其左为副参谋长冷欣[2]:236。首由萧毅肃向日方提出投降条件,今井武夫低首聆听,萧总参谋长询以日军在华分布情况[2]:236-237。今井即交出地图一幅,据载在中国之日军共1,090,000人[2]:237。此外,在台湾方面有5个师团,在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约有2个师团[2]:237。以上各地区,总共敌军投降之兵力为1,283,200人[2]:237。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为迅速办理受理事宜,恢复全般秩序起见,当即遵照最高统帅之指示,策定分15个地区受降,指派就近之最高军事长官分别接受日军之投降[2]:23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表示无条件投降,签署投降书。
受降仪式结束后,何应钦发表讲话:“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的结果。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投降签字仪式地点
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其签字仪式旧址为于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军区大院内,是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旧址、国民政府国防部旧址。其址占地面积23499.8平方米,当时由张谨农等设计,杨仁记营造厂建造,于1945年9月9日在此址举行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3]。
建筑规模
建筑风格受到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宫殿建筑的影响,中央主要入口的门厅前立着八根爱奥尼亚风格的巨大柱子,门厅顶上建有钟楼。东西方入口墙壁上分别装饰着四根爱奥尼阿式柱子,上面分别竖立着高高的塔。中央主要入口有三个拱门,东西两侧入口各有一个拱门。大礼堂内外有讲台,后面有休息室。这是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主会场原中央陆军士官学校大礼堂,北朝南,平面呈矩形,高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这座建筑物的钟塔是木材结构,尽了最大努力进行维修,但当时技术水平有限,白蚁蛀虫、风、雨等使钟塔在20多年前倒塌。
遗址保护措施
因建筑物于20多年前倒塌,故南京军区投入巨资,在文化遗产部门和建设界权威专家的指导下,展开了修复旧址、恢复原貌的维修工作。对屋顶和墙壁进行防水处理和加固,对横梁给予不改变本来面貌的保护性支持,改造建筑物的破损部位,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改造消防设施,恢复原来的样子。经过多次保护恢复和改造的中国剧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以更好地反映新面貌和历史价值的功能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分区受降情况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划分15个受降区,何应钦任全权代表。[4][5]
受降区 | 受降单位 | 受降主官 | 受降地区 | 受降办理地点 | 日军投降代表 |
---|---|---|---|---|---|
第一方面军 | 卢汉 | 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 | 河内 | 土桥勇逸 | |
第二受降区 | 第二方面军 | 张发奎 (香港除外) 夏悫 (英军代表, 香港) |
广州、香港 (由中国授权英国代表受降)、雷州半岛及海南岛 | 广州 香港 (由中国授权英国受降) |
田中久一 |
第三受降区 | 第七战区 | 余汉谋派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徐景唐和闽粤赣边区司令部副司令欧阳驹为“第四战区潮汕前进指挥所”正副主任,委任徐景唐为第三受降区受降长官,负责主持汕头受降事宜。 | 曲江、汕头 | 汕头外马路131号。该处原为国际俱乐部(亦称洋商会馆),俗称“番仔楼” | 1945年9月28日日军第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委派日军第二十三军参谋长富田直亮少将、少野修少将、山冈中校、佐濑少校向第七战区前进指挥所主任徐景唐中将、副主任欧阳驹,汕头市长谭葆寿,汤毅生副主任暨美军卢上校;各机关代表前左地区指挥官张我东、澄海县长林象盛、刘定藩参谋长,指挥所朱丽泉高参、夏蕃高参等;来宾中央社记者叶耐冰、汕头美国新闻处沈茹甘、汕报记者李君、岭东民国日报社长陈特向、汕头国民党党部书记长陈伟烈、主任陈松年、中央通讯社汕头分社社长沈之敬等,国民党第63军186师师长张泽深。 |
第四受降区 | 第四方面军 | 王耀武 | 长沙、衡阳 | 长沙 | 坂西一良 |
第五受降区 | 第九战区 | 薛岳 | 南昌、九江 | 南昌 | 笠原幸雄 |
第六受降区 | 第三战区 | 顾祝同 | 杭州、厦门 | 杭州 | 野地嘉平 |
第七受降区 | 第三方面军 | 汤恩伯 | 京沪地区 | 上海、南京 | 十川次郎(南京)、松井太久郎(上海) |
第八受降区 | 第六战区 | 孙蔚如 | 武昌、宜昌 | 汉口 | 冈部直三郎 |
第九受降区 | 第十战区 | 李品仙 | 徐州、安庆、蚌埠、海州地区 | 徐州 | 森茂树 |
第十受降区 | 第十一战区 | 孙连仲(北平)、刘云楷(北平)、李延年(济南) | 北平、天津、石家庄、保定(孙连仲) 青岛、济南、德州(李延年) |
北平、济南 | 下村定(北平)细川忠康(济南) |
第十一受降区 | 第一战区 | 胡宗南。一战区副参谋长李昆岗少将、裴昌会为副主任。出任战区前进指挥所主任,9月6日偕战区司令部作战科长杨荫寰飞机抵郑州。 | 原定洛阳地区,后为阻止八路军接受日伪军投降,第38军55师由卢氏杜关镇进驻郑州,孔从洲兼任郑洛警备司令,主力推进开封;第40军经郑州北进新乡,受降地区扩大为开封、郑州、新乡 | 郑州 | 原定第110师团长木村经宏中将,后改为第12军司令官鹰森孝、参谋长中山源夫少将以下日军43334名。 |
第十二受降区 | 第五战区 | 刘峙 | 郑州、开封、新乡、南阳、襄樊地区 | 郾城 | 9月20日举行了受降仪式,刘峙主持了仪式,日军第12军团司令官鹰森孝在投降书上签字,在郾城投降的日军有31560名。 |
第十三受降区 | 第二战区 | 阎锡山 | 山西 | 太原 | 澄田徕四郎 |
第十四受降区 | 第十二战区 | 傅作义 | 热察绥地区 | 归绥 | 根本博 |
第十五受降区 |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 | 陈仪 | 台湾、澎湖 | 台北 | 安藤利吉 |
参考文献
- ^ 1.0 1.1 杨克林、曹红. 《中國抗日戰爭圖誌》.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5年1月. ISBN 7805215413.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李怡. 《抗戰畫史》. 台北: 力行书局. 1969.
- ^ 向胜利致敬:中国战区16场大受降. [202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 ^ 从投降到受降—撼动历史的26天 - 档案乐活情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
- ^ 194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宣布受降区和受降官,历史上的今天. [201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6).
- ^ 何应钦. 《中國與世界前途》. 台北: 正中书局. 197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