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斋书录解题
著者概述
陈振孙幼年好学,性喜藏书,“尝于《班书》志传录出诸诏,与纪中相附,以便览阅”。[1]嘉熙二年(1238年)陈振孙在临安(今杭州)开始编撰此书,晚年退休时,仍继续购书、抄书不缀,分经、史、子、集4录,53类,收书多达3039种,超过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一倍,甚至藏量超过了国家书目《中兴馆阁书目》。[2]《直斋书录解题》与《郡斋读书志》齐名,被誉私家书目的“双璧”。周密称:“近年惟直斋陈氏书最多,盖尝仕于莆,传录夹漈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且仿《读书志》作解题,极其精详。”[3]
内容主旨
原书五十六卷已佚,《永乐大典》收录有此书,清初修《四库全书》时编为22卷。卷一:〈易〉;卷二 :〈书〉、〈诗〉、〈礼〉;卷三:〈春秋〉、〈孝经〉、〈语孟〉、〈谶纬〉、〈经解〉、〈小学〉;卷四 :〈正史〉、〈别史〉、〈编年〉、〈起居注〉;卷五:〈诏令〉、〈伪史〉、〈杂史〉、〈典故〉;卷六:〈职官〉、〈礼注〉、〈时令〉;卷七:〈传记〉、〈法令〉;卷八:〈谱牒〉、〈目录〉、〈地理〉;卷九:〈儒家〉、〈道家〉;卷十:〈法家〉 、〈名家〉、〈墨家〉 、〈纵横家〉 、〈农家〉 、〈杂家〉;卷十一:〈小说家〉;卷十二:〈神仙〉、〈释氏〉、〈兵书〉、〈历象〉、〈阴阳家〉、〈十筮形法〉;卷十三:〈医书〉;卷十四:〈音乐〉、〈杂艺〉、〈类书〉;卷十五:〈楚辞〉、〈总集〉;卷十六:〈别集〉上;卷十七:〈别集〉中;卷十八:〈别集〉下;卷十九:〈诗集〉上;卷二十:〈诗集〉下;卷二十一:〈歌词〉;卷二十二:〈章奏〉、〈文史〉 。每录之下有大序一篇,惜已随原书佚亡,今只剩其中九类有小序。乾隆四十三年(1704年),卢文弨以四库馆本为基础,校以“元本”残卷两种,撰《新订直斋书录解题》,恢复原书次第,“据之定为五十六卷”。
《直斋书录解题》本身的图书分类继承传统目录的分类,最明显就是效法《郡斋读书志》。但亦有其创见,如提出“语孟类”,自《汉书·艺文志》以来,历代都把《孟子》列入子部儒家类。《直斋书录解题》把《孟子》与《论语》合为“语孟类”,书中解释说“天下学者咸曰孔孟。孟子之书固非荀、扬以降所可同日语也。……故今合为一类。”。其他还有别史、诏令、法令、时令、音乐等新的类目,事实上是改《七录》的仪典为礼注,改法制为法令,《七录》之旧事及《新唐书·艺文志》之故事改为典故;另外《崇文总目》的岁时改为时令。每书写一篇叙录称之为解题,内容丰富,主要是推断撰述的时间,论考作者之时代 。《四库全书总目》推许说:“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
《直斋书录解题》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只是沿袭《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的二级类目,不如《通志·艺文略》三级类目有12大类、82小类,小类再细分422种,更为完整。另外,《直斋书录解题》亦未能反映出新式分类,如《郡斋读书志》和《遂初堂书目》的“史评”,《中兴馆阁书目》的“史抄”,还有其他如“纪事本末”等新体皆阙如。又如《春秋类事始末》本应列入“史部·纪事本末”,但《解题》未设此类,或该入“史部”,结果列入“经部”,是美中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