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盗墓迷城

典范条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盗墓迷城
The Mummy
德国版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斯蒂芬·索莫斯
监制肖恩·丹尼尔(Sean Daniel
占士·杰克斯(James Jacks
编剧斯蒂芬·索莫斯
约翰·L·鲍尔德斯顿(John L. Balderston)(未列名)
故事斯蒂芬·索莫斯
劳埃德·方维尔(Lloyd Fonvielle
凯文·贾尔(Kevin Jarre
尼娜·威尔科克斯·普特南Nina Wilcox Putnam,未列名)
理查德·沙耶尔(Richard Schayer,未列名)
主演布兰登·费雪
瑞秋·怀兹
约翰·汉纳
阿诺德·沃斯洛
乔纳森·海德
凯文·J·奥康纳(Kevin J. O'Connor
配乐杰里·戈德史密斯
摄影阿德里安·比德尔(Adrian Biddle
剪辑鲍勃·杜克西(Bob Ducsay
制片商阿尔法维尔影业(Alphaville Films
片长125分钟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1]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99年5月7日 (1999-05-07)
发行商环球影业
预算8000万美元
票房4亿1593万美元
前作与续作
续作盗墓迷城2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木乃伊
香港盗墓迷城
台湾神鬼传奇
新加坡盗墓迷城(公映)

盗墓迷城》(英语:The Mummy)是1999年美国奇幻冒险电影,由斯蒂芬·索莫斯编剧并执导,布兰登·费雪瑞秋·怀兹约翰·汉纳、凯文·J·奥康纳和阿诺德·沃斯洛主演,其中沃斯洛扮演复活的木乃伊[2]。本片一定程度上是1932年同名恐怖片英语The Mummy (1932 film)的重拍片。制片商起初打算拍摄一系列小成本恐怖片,但影片最终获得商业成功,成为票房大片

电影于1998年5月4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开拍并持续了17个星期,剧组在撒哈拉沙漠拍摄期间必须忍受脱水沙尘暴的威胁。影片的视觉效果由工业光魔公司制作,该公司利用电脑绘图技术创造了片中的木乃伊形象。杰里·戈德史密斯为电影谱写了管弦乐曲。

《盗墓迷城》于1999年5月7日上映,首周就在美国的3210家电影院中进账4300万美元,最终全球票房收入达到4.16亿美元。票房上的成功令本片于2001年推出了续集盗墓迷城2》和动画电视节目2002年还有一部衍生电影《魔蝎大帝》。2008年8月1日,影片的第二部续集《神鬼传奇3》上映。此外,环球影业还于2004年在佛罗里达环球影城推出云霄飞车景点“木乃伊复仇”,之后又在新加坡好莱坞开放。

剧情

公元前1290年,埃及底比斯大祭司印和阗与法老塞提一世的夫人安苏娜姆有了私情,法老发现他们幽会后被两人杀掉。法老王的士兵发现后,印和阗成功逃脱,而安苏娜姆自杀了。印和阗和手下的祭司在安苏娜姆下葬后盗出她的尸体并前往亡灵之城哈姆纳塔(Hamunaptra),开始仪式施咒语试图将她复活。但法老王的士兵意外出现,使得仪式因此失败,安苏娜姆的灵魂又回到了地下世界。印和阗手下的祭司被活生生地制成木乃伊,印和阗则被判要永生永世承受诅咒虫噬,和不计其数的食肉圣甲虫一起活埋。他被封在石棺中,压在古埃及神祇死神阿努比斯的脚下,还有许多神秘的战士加以监控,避免他死灰复燃,给全人类带来浩劫。

3000多年后的1923年,法国外籍兵团的里克·欧康诺与他狡猾的同伴贝尼·加伯尔在哈姆纳塔城近郊展开战争。一位很有抱负的埃及学家开罗图书馆管理员伊芙琳(Evelyn)从哥哥乔纳森·卡纳汉(Jonathan Carnahan)手上得到了一个结构复杂的盒子和一份地图,乔纳森声称这是自己在底比斯找到的。两人发现地图指向的目标是哈姆纳塔,乔纳森承认这些东西都是他从一个名叫里克·欧康诺(Rick O'Connell)的法国外籍兵团军人那里偷来的,欧康诺现在被关在监狱。伊芙琳和乔纳森一起到监狱探视里克,他声称自己知道哈姆纳塔的所在,几年前还在法国外籍兵团服役时他所在的连队就找到了该城的地址。里克与伊芙琳达成协议,后者救他免遭绞刑,然后一起前去哈姆纳塔。

里克带领伊芙琳和乔纳森一行前往亡灵之城,他们遇到了由英国知名埃及学家艾伦·张伯伦博士(Dr. Allen Chamberlain)带领的的一帮美国寻宝人,其中的向导是里克之前在法国外籍兵团的战友贝尼·加伯尔(Beni Gabor)。到达哈姆纳塔后,两队人马受到由阿德斯·贝(Ardeth Bay)领头的神秘兵团袭击,阿德斯警告他们,亡灵之城内埋葬着可怕的恶魔,一旦唤醒,后果不堪设想,但众人没有理睬,继续分头在地下城市中挖掘。伊芙琳想要找到纯制成的太阳金经Book of Amun-Ra),据说该书能带走生命,但却找到印和阗的遗骸。与此同时,美国寻宝队找到装有黑色亡灵黑经的盒子,还有盛有安苏娜姆保留器官的卡诺匹斯罐,张伯伦在美国人都忙着从罐子里搜刮战利品时偷走装有亡灵黑经的盒子。打开盒子前,他看到有雕刻文字上说,如果印和阗被唤醒,任何打开盒子的人都将受到诅咒。张伯伦没有理睬这些警告,但胆小的贝尼害怕起来,他拒绝再向美国人提供帮助并逃之夭夭。

夜里,伊芙琳打开亡灵黑经并大声念出了其中一页上的复活咒语,意外唤醒了印和阗。印和阗抓到了贝尼,并收他为奴仆,众人连夜逃往开罗,但印和阗也在贝尼的帮助下尾随而至,他将打开盒子的美国寻宝队成员的生命一个个吸干,恢复了常人的外表和全部的力量。为了阻止印和阗,里克、伊芙琳和乔纳森在博物馆与阿德斯会面。伊芙琳提及,印和阗之前在亡灵之城曾称呼自己为安苏娜姆,阿德斯和博物馆馆长泰伦斯·贝博士(Dr Terrence Bay)推测,印和阗打算再次将自己的情人复活,并且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将会牺牲伊芙琳。伊芙琳则想到,如果亡灵黑经能让印和阗复生,那么另一本太阳金经就能令他再度长眠。然而,印和阗带领一支被他操控的百姓变成的傀儡军队杀上门来,众人走投无路之下伊芙琳表示,只印和阗放过其他人,自己愿意同他一起前往亡灵之城。但印和阗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让自己的傀儡大军杀死所有的人,不过里克在紧要关头找到通往下水道的秘道,众人于是从这里逃出,但泰伦斯为了让他人有足够时间撤离而牺牲了自己。

印和阗、伊芙琳和贝尼回到了哈姆纳塔,里克、乔纳森和阿德斯也追了上来。众人经过与印和阗手下干尸祭司的一番大战成功救出了伊芙琳,而她也打开了太阳金经阅读了其上的咒语。咒语夺走了印和阗的神力将他变回凡人,里克也用剑刺中了他,印和阗就掉进死亡之河中,并在迅速腐烂的同时愤怒地诅咒自己一定要报仇,说出了三千多年前被封入石棺时的话:“死亡只是开始”。还在金字塔内抢夺宝物的贝尼意外启动了自毁机关而导致哈姆纳塔崩塌,自己被困在宝库室内,并且面前还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圣甲虫。里克、伊芙琳和乔纳森成功逃出,但也弄丢了亡灵黑经以及太阳金经,他们骑上骆驼朝夕阳前进,骆驼上还驮着贝尼的宝藏。

从上到下分别为:布兰登·费舍瑞秋·怀兹约翰·汉纳

演员

曾在法国外籍兵团服役的探险家。制片人占士·杰克斯曾就这个角色联系过汤·告鲁斯毕·彼特麦·戴蒙宾·艾弗力,但这几位演员不是无意出演,就是档期无法配合[3]。杰克斯和导演斯蒂芬·索莫斯1997年喜剧片森林泰山》(George of the Jungle)在票房上的成功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决定请布兰登·费雪出演男主角[3]。索莫斯还表示,自己觉得布兰登·费雪完全符合自己所设想的这个喜欢虚张声势的埃罗尔·弗林型角色[4]。布兰登·费雪也明白,自己的角色“玩世不恭,老没正经;要不然观众也没法跟他一块入戏”[5]
聪明但又有些笨手笨脚的古埃及文明学者,希望通过前往哈姆纳塔的旅程证明自己,获得同行的尊重。瑞秋·怀兹不大喜欢恐怖片,不过她觉得本片也不是恐怖片。她在接受采访时称本片描绘的是漫画书中的世界[6]
伊芙琳笨手笨脚的哥哥,他人生首要目标就是发财,之所以愿意与伊芙琳前往亡灵之城是因为后者称古代法老在那里藏有整个埃及的财富。乔纳森手脚不干净,片头就从入狱的欧康纳手中偷走用来开启死者之书钥匙,片尾的高潮戏段又从印和阗身上盗取同一枚钥匙。
法老塞提一世最信任的大祭司,他爱上了安苏娜姆,两人一起背叛并谋杀了法老。他受到诅咒虫噬,并被食肉甲虫活活吃掉,但在三千多年后成功复活。沃斯洛是南非舞台剧演员,他同意出演这个角色,但要求对其情节加以调整。他表示:“以印和阗的角度来说,这是个扭曲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3][7]
  • 凯文·J·奥康纳饰贝尼·加伯尔
与里克类似,他也曾是法国外籍兵团雇佣兵。贝尼痴迷于要发财,但又非常胆小怕事,面对印何阗的威胁他背叛了自己的雇主。印何阗逼近时,加伯尔用各种语言祈祷,一直说到希伯来语时,印何阗辨认出来这是“奴隶的语言”,于是把加伯尔当成自己的仆人。
从数千年前世代相传下来保护亡灵之城免被发现,防止印何阗复活的神秘兵团领袖。是法老侍卫的后代
印和阗的情人。
里克的朋友。已退休的空军上尉。剧情后期驾机帮助里克、乔纳森、阿德斯·贝前往死者之城营救伊芙琳,被印何阗的沙尘暴袭击坠机后牺牲。
博物馆馆长,伊芙琳·卡纳汉的雇主,同时也是阿德斯·贝兵团成员。后期为争取时间,掩护里克等人逃离印何阗的傀儡军团而牺牲。
囚禁里克的监狱长,加入里克、伊芙琳和乔纳森一起前往哈姆纳塔。后因为贪婪挖下古墓墙上装饰的食肉圣甲虫,被圣甲虫吃掉脑部而死。
美国探险队成员,雇用贝尼做为死者之城的向导。因为打开装着死者之书和安苏娜姆脏器的瓶罐的箱子,被印何阗追杀而死。

制作

起源

1992年,制片人占士·杰克斯决定为1990年代的原版《木乃伊》电影拍摄升级版[8]环球影业同意了这个建议,但要求他必须把成本控制在1000万美元以内[3],根据杰克斯的回忆,公司当时“本质打算是想制作低成本恐怖片系列”[3],为此他请来恐怖片导演兼编剧克里夫·巴克。巴克对电影的设想较为暴力,故事围绕现代博物馆展开,馆长实际上是邪教分子,试图将木乃伊复活[8][9]。根据杰克斯的回忆,巴克的版本“充满了黑暗、性和神秘主义”[3],他认为这“可能会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低成本电影”[9]。但在经过几次会面后,巴克与环球影业无法达成一致而分道扬镳。制片商找来的下一位导演是乔治·A·罗梅罗George A. Romero),他的设想是拍摄《活死人之夜》类型的僵尸类型恐怖片,但杰克斯和环球都觉得这样的电影太过吓人,他们希望制作一部观众面更广的作品[3]

乔·丹特Joe Dante)是下一位编导人选,他打算请丹尼尔·戴-路易斯来扮演一个忧郁的木乃伊,这让影片的成本有所上升[3]。这个版本由丹特和约翰·塞尔斯John Sayles)共同编剧,以现代为背景,专注于转世轮回并带有爱情故事的元素[9]。其中还含有一些在最终拍摄版本里出现的元素,如食肉圣甲虫等[8]。但是,环球影业当时只打算把拍摄预算控制在1500万美元左右,因此否决了丹特的提议。之后不久公司又联系了米克·加里斯(Mick Garris),不过他最终也离开项目[10],环球还联系了韦斯·克拉文,但遭到了拒绝[9]。1997年,斯蒂芬·索莫斯联系了杰克斯,他对《盗墓迷城》的设想与印第安纳·琼斯和《杰逊王子战群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中把木乃伊设计成主人公的大敌[3]。索莫斯观看原版的《木乃伊》时还只有8岁,他打算把自己所喜欢的内容改造得更具规模[11]。他早在1993年就想拍《木乃伊》,但一直有别的编剧或导演已经着手。最终他获得了向环球影业展示自己构思的机会,并准备了18页的初步构想文稿[8]。这个时候,环球的管理层因《宝贝小猪唛2:小猪进城》在票房上惨败而有所变动,公司希望能够重现1930年代原作的商业成功[12]。环球对索莫斯的构想非常满意,以致于将预算从原本的1500万美元大幅提升到了8000万美元[13]

主体拍摄

影片于1998年5月4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开拍并持续了17个星期。然后剧组转战撒哈拉沙漠边缘小镇伊尔富德(Erfoud),再又前往英国,于1998年8月29日完成拍摄[14]。这一期间埃及政治局势动荡,所以剧组无法前往[15]。为了防止在撒哈拉的烈日下脱水,剧组的医疗队制作了一种饮料,所有工作人员每两个小时就要喝一次[5]。每天都会遇到的沙尘暴给拍摄工作带来了不便,蜘蛛蝎子也都是众人面临的一大问题,许多人被咬伤后都必须空运到医院接受治疗[15]

布兰登·费雪在拍摄角色被处绞刑的镜头时差点丧命,根据薇兹的回忆,“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必须要心肺复苏”[6]。电影摄制获得摩洛哥军方正式支持,不过保险公司当时拒绝给众演员提供绑架意外保险[9],索莫斯直到拍摄完成以后才将此事告诉众人[16]

艺术指导总监艾伦·卡梅伦(Allan Cameron)在伊尔富德找到了一座休眠火山,整个哈姆纳塔的外景都是在这里搭建的。索莫斯对这个地点非常满意,他觉得把“城市隐藏在死火山口非常合理,除非进入沙漠深处,否则你绝对看不到。而且如果事先不知情,你也肯定想不到要去火山里面找[14]。工作人员对火山进行了一次测量,以便可以在英格兰萨里郡谢珀顿工作室对石柱和雕像的精确和比例模型进行复制,影片所有涉及亡灵之城地下通道的镜头都是在这里进行拍摄。这些外景的搭建耗费了16星期的时间,其中还包括片尾需要动用特技效果制作的玻璃纤维柱体镜头[14]。另一个大型外景是在英国的查塔姆造船厂搭建的,将尼罗河上的吉萨港增大一倍[17],有183米长,其中有“蒸汽火机和牵引发动机,三台起重机,一辆开放式双马马车,四马大车,五匹经过打扮的马和相应的马夫,九组驴和骡子,还有为300位经过装扮临时演员准备的市场摊位和阿拉伯风格的房间”[14]

特技效果

根据报道,本片共计8000万美元的预算中有1500万花在工业光魔公司制作的特技效果上[18][19],制片人希望能让木乃伊有崭新面貌,从而避免与过去的电影产生对比[18]。工业光魔公司负责《盗墓迷城》视觉效果制作的小约翰·安德鲁·伯顿(John Andrew Berton, Jr.)表示,他们在电影开拍前就花了三个月时间来设计这个新形象。他想让木乃伊表现出“观众前所未见的卑鄙、强悍和肮脏”。伯顿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以求达到“气势汹汹而且非常真实的木乃伊”效果[14]。工作人员对男演员阿诺德·沃斯洛进行了特殊拍摄,以便特技团队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是如何移动,并将这些镜头进行复制[18]

伯顿将真人演员和电脑绘图相结合来创造木乃伊的形象。然后他再在拍摄时用数码科技替换掉沃斯洛的脸。伯顿表示:“当你在电影中看到他时,那就是他本来的模样。当他转动头部,半边脸不知所踪,你可以直接看到他的牙齿时,(镜头上)其实也就是他的脸。这也是(这些镜头)为什么这么难制作的原因。”[14]沃斯洛形容,参加本片拍摄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体验”,“他们必须在我脸上到处贴上这些很小的红色追踪灯,以便他们制作特效。很多时候我走来走去,看起来就像棵圣诞树。”[16]化妆效果总监尼克·杜德曼(Nick Dudman)制作了片中的实体生物效果,其中包括三维化妆和假肢等。虽然片中大量应用了电脑绘图技术,但许多镜头都是使用真正活着的动物,如瑞秋·怀兹的角色身上到处都是老鼠蝗虫的一幕[15]

原声音乐

盗墓迷城:电影原声带
The Mummy: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杰里·戈德史密斯原声带
发行日期1999年5月4日 (1999-05-04)
类型原声音乐
时长57:46
唱片公司迪卡唱片
杰里·戈德史密斯专辑年表
星际争霸战IX:起义
(1998年)
盗墓迷城:电影原声带
(1999年)
第十三勇士
(1999年)
盗墓迷城原声带年表
盗墓迷城:电影原声带
(1999年)
盗墓迷城2
(2001年)
专业评分
评论得分
来源评分
AllMusic3/5颗星
Filmtracks3/5颗星
Tracksounds6/10颗星

盗墓迷城:电影原声带》由杰里·戈德史密斯作曲并指挥,亚历山大·科里奇Alexander Courage)担任管弦乐团编排[20]。这张唱片由迪卡唱片公司于1999年5月4日发行。配乐的主旋律大量采用了铜管打击乐器,这点与戈德史密斯的许多电影配乐作品保持一致[21]。不过作曲家还在其中使用了少量的人声,这与他的大部分作品相比都很不寻常[21]

《盗墓迷城》的配乐总体上获得了良好的评价。Allmusic称赞这段音乐“宏伟而戏剧化”,达到了作为影片亮点的预期[20]。其他的正面评价中则认为,这些黑暗风格的打击乐与剧情完美结合,充满了原始意味十足的张力。评论中还称赞了乐曲中人声合唱的使用,虽然曲段不多,但恰到好处,大部分评论家都觉得原声CD上的最后一首曲目表现最为出彩[21][22]。不过一些评论中也认为电影音乐缺乏凝聚力[23],并且片中接连不断的动作场面导致旋律重复次数过多,让人感到厌烦[21]CineMusic.net网站的罗德里克·斯科特(Roderick Scott)在进行总结时称,本片配乐“代表了戈德史密斯最优秀一面的同时,也呈现了他最平庸的一面”[22]

曲目列表[20][23]
曲序曲目时长
1.Imhotep4:20
2.The Sarcophagus2:17
3.Tauger Attack2:23
4.Giza Port2:01
5.Night Boarders4:08
6.The Caravan2:52
7.Camel Race3:26
8.The Crypt2:26
9.Mumia Attack2:19
10.Discoveries3:41
11.My Favorite Plague3:59
12.Crowd Control3:12
13.Rebirth8:33
14.The Mummy6:19
15.The Sand Volcano5:41

反响

票房

《盗墓迷城》于1999年5月7日上映,首周在美国3210家电影院收入4300万美元,最终本土票房达到1亿5538万5488美元,其他国家2亿6054万7918美元,全球总计4亿1593万3406美元[24]

专业评价

《盗墓迷城》所获评价褒贬不一。根据烂蕃茄上收集的82篇评论文章来看,其中45篇给出了“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60%,平均得分5.7(最高十分)[25]。而在Metacritic上收集的34篇评论中则有11篇给出好评,7篇差评,16篇褒贬不一,综合评分48(最高100)[26]。《芝加哥论坛报》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给予本片三星(最高四星)的评价,他在评论中表示:“很难说我到底喜欢这部电影的哪个方面,但我几乎对其中的每时每刻都感到享受。无论是剧本、导演、表演甚至里面那个木乃伊都说不上有什么出彩之处,但我看得一点也不闷,有时还很没道理地感到愉快”[27]。《娱乐周刊》的欧文·格雷伯曼(Owen Gleiberman)给予影片的评价为“B-”(最高A+),称“《盗墓迷城》想要让你感到不寒而悚,但在试图做到这一点的同时又放不开那些与这一目标不搭界的玩笑”[28]。《旧金山纪事报》的鲍勃·格雷厄姆(Bob Graham)对本片的演员表演和特技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29]

纽约时报》的斯蒂芬·霍尔登(Stephen Holden)写道:“这个版本的《盗墓迷城》没有自命不凡地去假装与一部搬上银幕的花里胡哨漫画视频游戏有任何不同之处。可以想象成配上动画人物的《夺宝奇兵》,但没有其中连贯的故事情节,特技效果也很俗气。(或是)想象成将其中真正的恐怖剥离,再重新包装成埃及主题万圣节舞会的《活死人之夜》,(还可以)想象为《两傻大战隐形人》(Abbott and Costello Meet the Mummy)移植为一部平·克劳斯贝鲍勃·霍普公路片,并且配上史诗规模的风格恶搞。”[30]《奥斯汀纪事报》(The Austin Chronicle)和《达拉斯观察报》(Dallas Observer)得出的结论认为,虽然表演和特技效果表现都不错,但这部电影缺乏凝聚力[31][32],《达拉斯观察报》感叹,影片虽然特技效果出色,但电影本身却没有灵魂,而这本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31]。其它一些媒体出版物认为工业光魔公司制作的特技效果对本片产生了不利影响,如《跳接》(Jump Cut)的欧内斯特·拉尔森(Ernest Larson)就觉得《盗墓迷城》“是标准的工业光魔公司作品”[33]英国电影协会的金·纽曼(Kim Newman)认为本片与数十年前的原作相比有所不及,因为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特技效果上,没有营造出像原作那样经典的气氛[34]。《今日美国》给电影的评价为两星(最高四星),认为影片“未能免俗”[35],英国电影协会也有同样的看法[34]。《今日美国》的评价中这样写道:“要是(片中)有人抱怨说有什么气味难闻,你就可以肯定镜头中将会出现一个阿拉伯人走卒。武器、拳头和俏皮话都一样快的费舍或许能让这一天不至太过难熬,但即便是他也无法让这成为一部好电影。”[35]

奖项和提名

组织 奖项 提名人 结果
奥斯卡金像奖[36] 最佳音效 莱斯利·沙茨(Leslie Shatz
克里斯·卡朋特(Chris Carpenter
里克·克莱恩(Rick Kline
克里斯·蒙罗(Chris Munro
提名
MTV电影大奖[37] 最佳动作桥段 提名
BMI电影奖[38] 最佳音乐 杰里·戈德史密斯 获奖
土星奖[39] 提名
最佳奇幻电影 提名
最佳导演 斯蒂芬·索莫斯 提名
最佳编剧 提名
最佳男演员 布兰登·费雪 提名
最佳女演员 瑞秋·怀兹 提名
最佳服装 约翰·布龙菲尔德(John Bloomfield 提名
最佳化妆 尼克·杜德曼和艾琳·西顿(Aileen Seaton 获奖
最佳特技效果 小约翰·安德鲁·伯顿
丹尼尔·珍妮特(Daniel Jeannette
本·斯诺(Ben Snow
克里斯·科伯德(Chris Corbould
提名
英国电影学院奖[40] 最佳视觉效果 提名
卫星奖[41] 提名
塞拉利昂奖[42] 提名
大片娱乐奖[42] 动作片类最受欢迎男主角 布兰登·费雪 提名
动作片类最受欢迎女主角 瑞秋·怀兹 提名
动作片类最受欢迎男配角 约翰·汉纳 提名
最受欢迎恶魔 阿诺德·沃斯洛 提名
金卷轴奖[42] 最佳音效剪辑——音效和福莱音效 莱斯利·沙茨
乔纳森·克莱恩(Jonathan Klein
理查德·伯顿
汤姆·布伦南(Thom Brennan
马克·帕帕斯(Mark Pappas
提名

改编作品

票房上的成功使《盗墓迷城》之后还拍摄了多部续集和衍生作品。2001年,续集《盗墓迷城2》上映,片中包含前作中大部分存活的主要角色,结婚后的里克和伊芙琳对抗印何阗和魔蝎大帝[43],一同出场的还有里克和伊芙琳的儿子亚历克斯(Alex[43]。这部电影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美国本土票房超过2亿美元,全球票房达到4亿3301万3274美元[44]。连续两部电影的成功引领了电视上动画系列剧的诞生并一直播出了两季[45],还有一部2002年的衍生外传作品《魔蝎大帝》面世,该片的票房收入也超过1.65亿美元[46]

2008年8月1日,本片的第二部续集《神鬼传奇3》上映。故事的背景改为中国,瑞秋·怀兹的角色改为由玛丽亚·贝罗Maria Bello)诠释[47][48]。此外,《魔蝎大帝》还通过录影带发行推出前传《魔蝎大帝2[49][50],不过这两部电影所获评价都很差[51][52][53]

2000年,科乐美环球互动推出了两款《盗墓迷城》改编的电子游戏:由英国游戏公司“REBELLiON”开发,分别面向PlayStation个人计算机平台的动作冒险游戏[54]和科乐美开发的Game Boy Color益智游戏[55]。影片还在三个环球主题乐园及度假村有了“木乃伊复仇”云霄飞车景点,分别是好莱坞环球影城[56]、佛罗里达环球影城[57]新加坡环球影城[58]

重启

2012年4月4日,环球影业宣布重启《盗墓迷城》系列电影[59]。这部电影同时也是环球怪物电影宇宙的第一部电影,于2017年上映。[60]

参考资料

  1. ^ Release. British Film Institute. London: BFI Film & Television Database.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3). 
  2. ^ Deming, Mark. The Mummy. Allmovie. Rovi Corporation.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6).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Hobson, Louis B. Universal rolls out new, improved Mummy. Calgary Sun. 1999-05-01. 
  4. ^ Staff. Show Me The Mummy (page 2).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9-05-14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3). 
  5. ^ 5.0 5.1 Braund, Simon. Equally Cursed and Blessed. Empire. 1999-07. 
  6. ^ 6.0 6.1 Jones, Alison. Great Excavations. The Birmingham Post. 1999-06-26. 
  7. ^ Roger Ebert. Roger Ebert's Movie Yearbook 2004.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 2003: 451 [2014-02-11]. ISBN 978-0-7407-3834-0. 
  8. ^ 8.0 8.1 8.2 8.3 The Mummy That Wasn't. Cinescape. 1999-05-03. 
  9. ^ 9.0 9.1 9.2 9.3 9.4 Slotek, Jim. Unwrapping The Mummy. Toronto Sun. 1999-05-02. 
  10. ^ Chase, Donald. What Have They Unearthed?. Los Angeles Times. 1999-05-03. 
  11. ^ Snead, Elizabeth. Updating A Well-Preserved Villain. USA Today. 1999-05-07. 
  12. ^ Bonin, Liane. That's a Wrap.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9-05-07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13. ^ Argent, Daniel. Unwrapping The Mummy: An Interview with Stephen Sommers. Creative Screenwriting. 1999.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Behind the Scenes. The Mummy Official Site. Universal Studios. 1999 [201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5). 
  15. ^ 15.0 15.1 15.2 Portman, Jamie. Mummy Unearths Horror, Humour. Ottawa Citizen. 1999-05-05. 
  16. ^ 16.0 16.1 Staff. Show Me The Mummy (page 3).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9-05-14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3). 
  17. ^ Kent Film Office The Mummy Film Focus. Kent Film Office.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18. ^ 18.0 18.1 18.2 Shay, Estelle. Thoroughly modern Mummy. Cinefex. 1999-04, (77): 71–76. On the special effects used in the film, and on the company who made them, Industrial Light & Magic. 
  19. ^ Slotek, Jim. Mummy Unwraps a New Fraser "Cartoon" Character. Toronto Sun. 1999-05-09. 
  20. ^ 20.0 20.1 20.2 Allmusic: The Mummy (1999 Original Score). Allmusic.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6). 
  21. ^ 21.0 21.1 21.2 21.3 The Mummy (Jerry Goldsmith) Soundtrack Review. ScoreReviews.com. [200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8). 
  22. ^ 22.0 22.1 Coleman, Christopher. The Mummy by Jerry Goldsmith. TrackSounds.com. 2000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23. ^ 23.0 23.1 The Mummy: Editorial Review. FilmTracks.com.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24. ^ The Mummy. Box Office Mojo.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4). 
  25. ^ The Mummy. Rotten Tomatoes.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4). 
  26. ^ The Mummy: Reviews. Metacritic. CBS.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4). 
  27. ^ Ebert, Roger. The Mummy. Chicago Sun-Times. 1999-05-07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4). There is hardly a thing I can say in its favor, except that I was cheered by nearly every minute of it. I cannot argue for the script, the direction, the acting or even the mummy, but I can say that I was not bored and sometimes I was unreasonably pleased. 
  28. ^ Gleiberman, Owen. The Mummy.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9-05-07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would like to make you shudder, but it tries to do so without ever letting go of its jocular inconsequentiality. 
  29. ^ Graham, Bob. 'Mummy' -- It's Aliv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1999-05-07. 
  30. ^ Holden, Stephen. Sarcophagus, Be Gone: Night of the Living Undead. The New York Times. 1999-05-07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This version of The Mummy has no pretenses to be anything other than a gaudy comic video game splashed onto the screen. Think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with cartoon characters, no coherent story line and lavish but cheesy special effects. Think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stripped of genuine horror and restaged as an Egyptian-theme Halloween pageant. Think Abbott and Costello Meet the Mummy grafted onto a road picture and pumped up into an epic-size genre spoof. 
  31. ^ 31.0 31.1 Hinson, Hal. Mummy dearest. Dallas Observer. 1999-05-07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If only generating a soul for the film itself were so easy. 
  32. ^ Savlov, Mark. The Mummy. The Austin Chronicle. 1999-05-07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33. ^ Larsen, Ernest. The Mummy: traffic in mummies. Jump Cut. 2000-07, (43): 12–15, 128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34. ^ 34.0 34.1 Newman, Kim. Sight and Sound: The Mummy.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99-06-01 [201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7). 
  35. ^ 35.0 35.1 Wloszczyna, Susan. Effects New Curse of The Mummy. USA Today. 1999-05-07. If someone complains of a foul odor, you can be sure an Arab stooge is about to enter a scene. Fraser, equally quick with weapon, fist or quip, may save the day, but even he can't save the picture 
  36. ^ The 72nd Academy Awards (2000) Nominees and Winn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2013-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37. ^ 2000 MTV Movie Awards. MTV.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3). 
  38. ^ Staff. BMI Honors Top Film and TV Composers. BMI. 2000-05-15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39. ^ Past Saturn Awards. Academy of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 Horror Films.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40. ^ BAFTA Awards Search. BAFTA.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2). 
  41. ^ 2000 4th Annual Satellite Awards. International Press Academy. [2011-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1). 
  42. ^ 42.0 42.1 42.2 The Mummy (1999) Awards. IMDb. Amazon.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8). 
  43. ^ 43.0 43.1 Travers, Peter. The Mummy Returns. Rolling Stone. 2001-05-09 [2008-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6). 
  44. ^ The Mummy Returns (2001). Box Office Mojo. Amazon.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4). 
  45. ^ The Mummy: The Animated Series (2001– ). IMDb. Amazon.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7). 
  46. ^ The Scorpion King. Box Office Mojo. Amazon.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8). 
  47. ^ Garrett, Diane; Fleming, Michael. Fraser returns for 'Mummy 3'. Variety. 2007-04-11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2). 
  48. ^ Fleming, Michael. Bello replaces Weisz in 'Mummy'. Variety. 2007-05-13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2). 
  49. ^ Peck, Aaron. Movie Review — The Scorpion King 2: Rise of a Warrior. Blog Critics. 2008-08-19 [200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2). 
  50. ^ Nix. The Scorpion King 2: Rise of a Warrior (2008) Movie Review. Beyond Hollywood. 2008-08-06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7). 
  51. ^ The Scorpion King 2: Rise of a Warrior (2008). Rotten Tomatoes.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2). 
  52. ^ 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 Rotten Tomatoes.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4). 
  53. ^ 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 Metacritic. CBS.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1). 
  54. ^ The Mummy (PSX). IGN.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9). 
  55. ^ The Mummy (GBC). GameSpot. [2011-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6). 
  56. ^ Revenge of the Mummy - Universal Studios Hollywood (Universal City, California, USA). Roller Coaster DataBase.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4). 
  57. ^ Revenge of the Mummy - Universal Studios Florida (Orlando, Florida, USA). Roller Coaster DataBase.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4). 
  58. ^ Revenge of the Mummy - Universal Studios Singapore (Sentosa, Singapore). Roller Coaster DataBase.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4). 
  59. ^ Kroll, Justin; Snieder, Jeff. U sets 'Mummy' reboot with Spaihts. Variety.com. 2012-04-04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2). 
  60. ^ Kroll, Justin. Tom Cruise's 'The Mummy' Gets New Release Date. Variety. 2016-01-21 [2016-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2)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