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维亚历史
玻利维亚是南美洲一个内陆国家。玻利维亚于1825年8月6日独立。
前殖民时代
玻利维亚的原住民文化是在高海拔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发展起来,当地氧气含量低,土壤贫瘠和气候模式极端。较宜居的低地稀疏居住着采集狩猎者社会,而多数前殖民时代的人口都集中于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科恰班巴和丘基萨卡谷地。
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至5000年之间,喀喀湖附近的番薯被培养,大约在3000-4000年前,藜麦被培养,公元前2000年开始生产铜。大羊驼、羊驼和小羊驼被驯化,用于运输、食物和衣物。
艾马拉人居住在玻利维亚西部,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他们这样已经连续至今约有2000多年。现代艾马拉人自视与先进的蒂亚瓦纳科文化有关。该文化在600年之后成为重要的地域大国。根据早期估计,在它全盛时期,该城占地约6.5平方公里,有15000 - 30000居民。[1]但是,近年利用卫星成像技术绘制了蒂亚瓦纳科三个主要山谷中“台田”(suka qullu)的范围,得出的人口承载能力估计在285,000到1,482,000之间。[2]
有历史学家指出,蒂亚瓦纳科在600年到700年间经历了巨变,为公民建筑建立了里程碑式的新标准,使居民数目大大提升。[3]蒂亚瓦纳科通过其帝国所有城市之间的贸易而获得了权力。[4]950年以后,气候出现了急剧变化,而的的喀喀湖谷地的降雨量明显减少了。[5]到了1000年左右,由于食物生产减少而无法维持庞大人口,蒂亚瓦纳科文化消亡了。接着许多年当地都无人居住。[5]蒂亚瓦纳科文化消亡后,相传莫罗文化是蒂亚瓦纳科文化的延续,但影响力明显不如后者。
1438年至1527年,印加帝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版图扩张,在第九任皇帝帕查库特克在位期间获得了许多今玻利维亚西部地区。他的继承人图帕克·印卡·尤潘基也扩张了印加帝国的版图。15世纪期间印加帝国征服了的的喀喀湖地区而玻利维亚西部成为了印加版图一部分,属于科利亚苏尤。
西班牙殖民时期
由弗朗西斯科·皮萨罗,迭戈·德·阿马格罗和费南多·德卢克率领的西班牙人发现并征服了印加帝国。1524年,他们第一次从巴拿马沿太平洋海岸向南航行,证实了被称为“别如”(后改为秘鲁)的存在,它是传说中具有黄金的土地。
由于印加帝国的快速扩张,此时它的内部非常虚荣,这让西班牙对其征服变得非常容易。1532年11月16日,发生了血腥的卡哈马尔之战。一年后,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被攻陷。
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这片区域被称为“上秘鲁”或“查尔卡斯”。受到在利马的总督区管辖。
争取独立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西班牙王室的权威减弱,反对殖民统治的情绪增长。玻利维亚历史上宣布独立可以追溯到1809年,但是经过16年的争取,才成立共和国。玻利维亚被来自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的民族英雄玻利瓦尔解救而独立,便以玻利瓦尔之名定国名为玻利维亚以资纪念。
1825年正式从西班牙独立,白人和梅斯蒂索人实行考迪罗政治和寡头政治,将印第安人排除在外。通过法律取缔印第安公社,剥夺印第安人的土地所有权。1900年,玻利维亚拥有1600万人口,但是只有三、四万人享有选举权。
19世纪
在安德烈斯·德·桑塔·告鲁斯元帅的总统任期期间,玻利维亚经历了一段成功时期。社会和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桑塔·告鲁斯参与了玻利维亚内部事务以及成功的将秘鲁和玻利维亚并为秘鲁-玻利维亚邦联。由于桑塔·告鲁斯宣称其国家为印加帝国的继任者之后,这一举动被邻国感觉影响了地区力量平衡,并且是对在前印加帝国领土上国家的威胁。
独立后的玻利维亚经常和周边国家发生战争,因而失去了很多土地,有现今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脉和沿海地区,巴西南部,和巴拉圭北部。特别是在1879年到1883年的硝石战争,玻利维亚丧失其唯一滨海省份,包括重要港口安托法加斯塔,玻国自此成为内陆国家。
20世纪
构成大半人口的土著居住生活仍然恶劣。他们失去了受到教育,经济和政治参与的机会。在查科战争(1932-1936)中,玻利维亚被巴拉圭击败。大查科的大部分地区被割让与巴拉圭。
玻利维亚国民革命运动是20世纪拉丁美洲中最显著的社会政治事件之一。在1941年,国民革命运动(Revolutionary Nationalist Movement)在从查科战争的灰土中出现。国民革命运动作为中产阶层的政治联盟,避开马克思主义,使用了更适合于玻利维亚的社会现实的一个模糊的民族主义思想。加入了瓜尔韦托比利亚罗埃尔(1943年至1946年)的军队和文官混合的政府。1946年,国民革命运动被采矿寡头和人民党左翼革命运动(PIR)废黜,其成员逃亡。经过六年的组织,国民革命运动在1949年10月发起一场简短而血腥的内战,但是被击败,并再次流亡。国民革命运动在1951年选举中取得胜利,但是被反对派称为欺诈,获选的总统职位被剥夺。1952年4月9日,国民革命运动领导了一次成功的起义,并称为玻利维亚国民革命。1953年8月2日,埃斯登索罗颁布法律,废除大庄园制,实行土地改革。
1982年至今
1984年玻利维亚结束军事独裁实行民主选举的文职政府。
2003年的天然气管道风波(通过智利港口,向北美输气)引起全国抗议活动、全国总罢工,总统桑切斯、接任的代理总统梅萨被迫先后下台逃亡海外。
2005年12月18日举行总统选举。艾马拉印地安人,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埃沃·莫拉莱斯以53.75%的选票赢得选举,并于2006年1月22日就职,成为该国首位美洲原住民总统,亦成为玻利维亚第一位左翼总统。开始了以渐进式的社群社会主义(即印第安社会主义)为基本价值理念的玻利维亚国家构建。
2009年1月25日玻利维亚共和国历史上的第16部宪法,也是首部全民公投的宪法以61.8%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2009年3月26日,莫拉莱斯签署最高法令宣布将原国名“玻利维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Bolivia)改为“多民族玻利维亚国”(El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以64.2%支持率成功连任。
参考资料
- ^ Kolata, Alan L. 'The Tiwankau: Portrait of an Andean Civilization'. Blackwell Publishers, Cambridge, 1993. p. 145
- ^ Kolata, Alan L. Valley of the Spirits: A Journey into the Lost Realm of the Aymara. John Willy and Sons, Hoboken, 1996.
- ^ Isbell, William H. 'Wari and Tiwanaku: International Identities in the Central Andean Middle Horizon'. 731–751.
- ^ McAndrews, Timothy L. et al. "Regional Settlement Patterns in the Tiwanaku Valley of Bolivia". Journal of Field Archaeology 24 (1997): 67–83.
- ^ 5.0 5.1 Kolata, Alan L. 'The Tiwankau: Portrait of an Andean Civilization'. Blackwell Publishers, Cambridge,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