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玺符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州南越文王墓出土的南越国时期的错金铜虎节

玺符制,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命令凭证[1][2]

历史

符牌起源于夏商时期玉制礼器“牙”,后经过衍生发展,又称“符节”、“符牌”、“牌符”等。春秋战国时期,牙璋逐步发展成为兵符而使用,君王任命官吏作为凭证,免职时“夺玺”。调兵用虎符,国王掌右符,将领握左符,得不到右符不得发兵。国王有效的控制了行政、军事权力。[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吸取嫪毐伪造玉玺谋反的教训,决定制作一套国玺,并由自己亲自执掌佩带铃盖,以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他规定天子之印独称“玺”,群臣官印及百姓印章只能称“印”[4][5]

参考

  1. ^ "印"古时称"玺":先秦印章源于劳动工具--文化. 人民网. [202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2. ^ 由玺印朱迹追溯美的历史. 光明网. [202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3. ^ 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古代的“身份证”——符牌. [202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4. ^ 武则天忌谐音改“玺”为“宝” 传国玉玺历尽沧桑——中新网. [202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5. ^ "印"古时称"玺":先秦印章源于劳动工具. 中新网. [2021-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