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 (刘宋)
王蕴(?—477年),字彦深,小字阿答[1],琅邪临沂人。南朝宋宁朔将军、湘州刺史。王僧朗的孙子,王彧之兄王楷子。
生平
王蕴父亲王楷人才凡劣,所以王蕴不被人们礼遇,常感到羞耻。王蕴家贫穷,在担任广德令时碰上宋明帝即位,但四方拥戴晋安王刘子勋为帝,王蕴为了凭军事改变处境,遂抓住机会起兵支持宋明帝,并常常抚刀说:“龙泉太阿,汝知我者。”遂假宁朔将军,建安王刘休仁司徒参军,广德令如故。叔父王彧不高兴,对他说:“阿答,汝灭我门户。”王蕴回答:“答与童乌(王绚小字)贵贱异。”宋明帝最终取胜,遂以功封吉阳县男,食邑三百户。历任中书郎、黄门郎、晋陵太守及义兴太守,但王蕴为官却处处贪贿放纵,将被收捕治罪,因为太后王贞风的缘故,只是免官。宋后废帝元徽初年,王蕴再当上给事黄门侍郎,后转东阳太守。但他未到郡就任就遇上桂阳王刘休范进犯京城。当时叛军进攻朱雀门,右卫将军王道隆兵败被杀,王蕴亦力战受重伤跌在河渠里,幸得人救起。同年叛军被平定,王蕴转任侍中。然而在乱时开东府门迎叛军的抚军长史褚澄却转为吴郡太守,司徒左长史萧惠明说:“褚澄开城纳贼,为大郡太守,王蕴被甲死战,弃而不收,赏罚如此,何忧不乱!”时主朝政的褚澄兄褚渊感惭愧,遂用王蕴为宁朔将军、湘州刺史[2][3]。
王蕴轻躁薄行,当时沈攸之为荆州刺史,王蕴和他交好。时以“四贵”之一掌握朝政的权臣萧道成是沈攸之政敌,王蕴遂与攸之图谋推翻他。王蕴藉母亲去世,罢官还都的机会,在巴陵停留十余日,期间和沈攸之商定图谋。当时萧道成世子萧赜为郢州行事,王蕴至郢州,想要除掉萧赜,据夏口,与荆州联合。萧赜察觉其意,称病不往,王蕴之计不得行,只能回到建康。昇明元年(477年)十二月,沈攸之于荆州起兵,当时王蕴与司徒袁粲等人秘密结谋,打算响应攸之。原本计划是袁粲据守石头城,在晚间尚书令刘秉及任侯伯等将领入赴石头后据石头城起兵,另配合宫内刘韫及卜伯兴率宿卫军进攻守朝堂的萧道成以及出兵新亭的黄回一起行动。可时刘秉却因恐惧而过早赴石头城,最终令计划完全败露,王蕴知刘秉入石头后就知图谋要失败了,只好仓卒领兵前去石头城,但被萧道成安放在石头牵制袁粲的薛渊阻在南门外,王蕴于是知袁粲已败,散众而走,逃到斗场被擒,在秣陵市被斩[4][5]。
参考文献
- ^ 据《南齐书·高帝纪上》及《南史·卷二十三》。《宋书·王景文传》作“阿益”
- ^ 《南史·卷二十三》:“桂阳之逼,王道隆为乱兵所杀,蕴力战,重创御沟侧,或扶以免。事平,抚军长史褚澄为吴郡太守,司徒左长史萧惠明言于朝曰:‘褚澄开城以纳贼,更为股肱大郡,王蕴被甲死战,弃而不收,赏罚如此,何忧不乱!’褚彦回惭,乃议用蕴为湘州刺史。及齐高帝辅政,蕴与沈攸之连谋,事败,斩于秣陵市。”
- ^ 《资治通鉴·卷一三三》:“甲午,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门纳南军,〔《考异》曰:宋书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南齐书作“车骑典签茅恬”,盖皆为褚澄讳耳。今从《宋略》。〕拥安成王准据东府,称桂阳王教曰:‘安成王,吾子也,勿得侵犯。’澄,渊之弟也。”
- ^ 《宋书·袁粲传》:“时齐王入屯朝堂,秉从父弟领军将军韫入直门下省,伯兴为直阁,黄回诸将皆率军出新亭。粲谋克日矫太后令,使韫、伯兴率宿卫兵攻齐王于朝堂,回率军来应。秉、候伯等并赴石头,本期夜发。其日秉恇扰不知所为,晡后便束装,未暗,载妇女席卷就粲,由此事泄。先是,齐王遣将薛渊、苏烈、王天生等领兵戍石头,云以助粲,实御之也。又令腹心王敬则为直阁,与伯兴共揔禁兵。王蕴闻秉已奔,叹曰:“今年事败矣!”时齐王使蕴募人,已得数百,乃狼狈率部曲向石头。本期开南门,时已暗夜,薛渊等据门射之,蕴谓粲已败,即便散走。齐王以报敬则,率所领收蕴杀之,并诛伯兴。”
- ^ 《宋书·王景文传》:景文兄子蕴,字彦深。父楷,太中大夫,人才凡劣,故蕴不为群从所礼,常怀耻慨。家贫,为广德令,会太宗初即位,四方叛逆,蕴遂感激为将,假宁朔将军,建安王休仁司徒参军,令如故。景文甚不悦,语之曰:“阿益,汝必破我门户。”阿益者,蕴小字也。事宁,封吉阳县男,食邑三百户。为中书、黄门郎,晋陵、义兴太守,所莅并贪纵。在义兴应见收治,以太后故,止免官。废帝元徽初,复为黄门郎,东阳太守。未之郡,值桂阳王休范逼京邑,蕴领兵于朱雀门战败被创,事平,除侍中,出为宁朔将军、湘州刺史。蕴轻躁,薄于行业,时沈攸之为荆州刺史,密有异志,蕴与之结厚。及齐王辅朝政,蕴、攸之便连谋为乱,会遭母忧,还都,停巴陵十余日,更与攸之成谋。时齐王世子为郢州行事,蕴至郢州,谓世子必下慰之,欲因此为变,据夏口,与荆州连横。世子觉其意,称疾不往,又严兵自卫,蕴计不得行,乃下。及攸之为逆,蕴密与司徒袁粲等结谋,事在粲传。事败,走鬬场,追禽,斩于秣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