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乌克提纳翼龙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乌克提纳翼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早期, 100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目: 翼龙目 Pterosauria
科: 鸟掌翼龙科 Ornithocheiridae
亚科: 鸟掌翼龙亚科 Ornithocheirinae
属: 乌克提纳翼龙属 Uktenadactylus
Rodrigues & Kellner, 2009
模式种
沃德利乌克提纳翼龙
Uktenadactylus wadleighi

(Lee, 1994)

乌克提纳翼龙属(属名:Uktenadactylus)是翼龙目的一,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北美洲。化石最初被归类于残喙翼龙的一个种,随者近年的重新研究,发现这个化石是独立属。

发现与命名

在1992年,美国德州塔兰特县发现一个部分口鼻部化石,来自于爪爪组(Paw Paw Formation),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早期的阿尔比阶森诺曼阶交界。两年后,这个标本(编号SMU 73058)被建立为残喙翼龙的新种,沃德利残喙翼龙(Coloborhynchus wadleighi)。种名是以挖掘化石的Chris Wadleigh为名。研究人员根据残喙翼龙与这个化石的口鼻部前端宽广、前段有三对朝向两侧的长牙齿,而将这个德州化石归类于残喙翼龙的新种。

自从1914年,雷金纳德·胡利(Reginald Hooley)提出残喙翼龙、槌喙龙是同种动物之后,残喙翼龙的有效性遭到质疑。这个新发现的口鼻部化石,证实残喙翼龙是有效属,不同于槌喙龙[1];而槌喙龙目前被视为是鸟掌翼龙异名[2]

近年在巴西东北部发现的许多翼龙类化石,使古生物学家得以重新研究早期发现的欧洲翼龙类化石,包含残喙翼龙。其中,一些南美洲翼龙类化石被归类于残喙翼龙的新种,但许多南美洲古生物学家不接受这些分类。在2009年,巴西古生物学家泰莎·罗德里格斯(Taissa Rodrigues)与亚历山大·克尔纳(Alexander Kellner)提出残喙翼龙的重新研究,认为该属只有一个种,只分布于欧洲,不存在于南美洲。在同份研究里,他们将美国的口鼻部化石建立为新属,模式种沃德利乌克提纳翼龙Uktenadactylus wadleighi)。属名中的“Uktena”,是当地切罗基人神话里的长角巨蛇,是种普遍存在于印地安人的传说生物,常带来大雨、闪电;“daktylos”在古希腊文意为手指,是翼龙类的属名常见字根之一[3]

体征

这个口鼻部化石包含前上颌骨、部分上颌骨,总长约15公分。上颌具有头冠基部,最高处有7.5公分,最宽处只有4毫米,显示牠们生前的高而窄的头冠。口鼻部前段宽、中段狭窄。上颌左侧有8个齿槽,右侧有6个齿槽。上颌的第一对牙齿,朝向前方。从第一对牙齿之后,牙齿逐渐变大,第三对牙齿是其中最大的牙齿,横剖面直径为17.6到17.7公分。第四对牙齿非常小,而之后是略大的牙齿,越后方牙齿越小型。研究人员推测,口鼻部中段较狭窄、中段的牙齿较小,因为此段落可以协助固定住易滑的鱼类身体。研究人员在命名乌克提纳翼龙时,提出牠们有数个自衍征:第一对牙齿之间的略上方有个椭圆形凹处、第二对牙齿之间的内部中线有个凹处。在1994年的最初研究,提出这些洞孔可能是气孔

分类

罗德里格斯、克尔纳在重新研究残喙翼龙时,根据地层学、形态学、种系发生学等方面,而提出这个德州化石不同于残喙翼龙。在地层学方面,欧洲的残喙翼龙生存于贝里亚阶凡蓝今阶交界,而北美洲的乌克提纳翼龙生存于阿尔比阶森诺曼阶交界,晚了约3000万年。虽然两者的化石材料零碎、稀少,罗德里格斯、克尔纳仍整理出两者的差异处,足以建立为两个不同属。残喙翼龙的头冠起始于口鼻部前端、上颌的内侧有较深的凹处、腭骨隆脊旁有平行的沟。

残喙翼龙、乌克提纳翼龙的相同特征为:第二对与第三对牙齿大于第四对、口鼻部前段宽而扁平、横剖面呈长方形、头冠有类似宽度;而发现于摩洛哥焚风翼龙Siroccopteryx)也有类似特征,焚风翼龙也曾被归类于残喙翼龙的一个种。罗德里格斯、克尔纳提出这三个属组成一个演化支,属于鸟掌翼龙科

参考资料

  1. ^ Hooley, R. W. On the Ornithosaurian genus Ornithocheirus, with a Review of the Specimens from the Cambridge Greensand in the Sedgwick Museums, Cambridge. Annals and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 1914, 8 (78): 529–557. 
  2. ^ Lee, Y.-N. The Early Cretaceous Pterodactyloid Pterosaur Coloborhynchus from North America. Palaeontology. 1994, 37 (4): 755–763. 
  3. ^ Rodrigues, Taissa; Kellner, Alexander W.A. Review of the peterodactyloid pterosaur Coloborhynchus. Zitteliana. 2009, B28: 21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