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蕨
槲蕨 | |
---|---|
槲蕨[1]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纲: | 真蕨纲 Polypodiopsida |
目: | 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
科: |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
属: | 槲蕨属 Drynaria |
种: | 槲蕨 D. roosii
|
二名法 | |
Drynaria roosii Nakaike(1992)
| |
异名 | |
|
槲蕨(学名:Drynaria roosii;骨碎补)是水龙骨科槲蕨属下的一个种。常附生于树干或岩石。[2]与常见的崖姜蕨外观相似,但槲蕨除了和崖姜蕨一样会环绕树干,还会往垂直方向延伸生长。
形态特征
根茎肉质细长,具有黑褐色披针形鳞片。腐植质搜集叶卵形,长约7~10公分,宽约6~8公分,初生时为绿色,随即转为褐色,边缘具锯齿。一般叶一回羽状深裂,长约25~40公分,叶柄具翅延伸至基部。孢子囊群圆形,不具孢膜,散生于叶背。[2]
分布
中国、越南、泰国、寮国等。台湾常见于中低海拔森林中,附生于树干,岩壁或砖墙上。[2]
参考资料
- 槲蕨 Drynaria roosii Nakaike.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昆明: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