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
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 | |||||||||||
---|---|---|---|---|---|---|---|---|---|---|---|
菲律宾前自治区 | |||||||||||
1989年—2019年 | |||||||||||
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于菲律宾位置图 | |||||||||||
坐标:7°13′N 124°15′E / 7.22°N 124.25°E | |||||||||||
首府 | 哥打巴托市 (临时和事实上的政府所在地) Parang (法定政府所在地,1995-2001)[1] | ||||||||||
人口 | |||||||||||
• 2015 [2] | 3,781,387 | ||||||||||
历史 | |||||||||||
历史 | |||||||||||
• 成立 | 1989年8 月 1 日 | ||||||||||
• 棉兰老穆斯林邦萨摩洛自治区成立 | 2019年2 月 26 日 | ||||||||||
行政分区 | |||||||||||
| |||||||||||
今属于 | 邦萨摩洛 |
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他加禄语:Rehiyong Awtonomo ng Muslim Mindanao)是1989年-2019年存在于菲律宾南部的一个穆斯林自治区,包括了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巴西兰省(除伊萨贝拉市)、南拉瑙省、苏禄省、塔威塔威省、玛京达瑙省和马拉维市。该大区拥有自己的政府,驻于哥打巴托市。该大区面积26974平方公里,人口4120795(2007年)。
历史
棉兰老岛原住民自称为摩洛人,早在14世纪已定居在此。16世纪西班牙帝国的征服者统治了菲律宾并传入罗马天主教,在棉兰老岛遭遇原住民激烈反抗,使西班牙未能完全控制此地区。1898年美国在美西战争后取得菲律宾,开始将菲律宾其他地区的居民计划性的迁徙到棉兰老岛,此种政策一直延续到菲律宾马可仕总统时期,使得穆斯林在棉兰老成为少数民族并被迫离开原居住地。
1968年3月18日发生的贾比达大屠杀使得摩洛人开始组织穆斯林武装对抗当时的马科斯政府,1972年最强大的武装组织成立了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成为穆斯林与中央政府对抗的主力。1976年,马科斯政府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签署的黎波里协定决议设立“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迟至1990年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才正式成立,1996年9月菲律宾政府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签署最终和平协议。
摩洛民族解放阵线里不愿接受自治安排的派系于签署协定的隔年1977年离开该组织,并于1984年成立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目前发展为菲律宾规模最大的分离组织。2012年10月时任菲律宾总统艾奎诺三世与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签署《邦萨摩洛框架协议》,2018年7月继任总统杜特尔特促成菲律宾国会通过《邦萨摩洛组织法》,目标是设立邦萨摩洛自治区。2019年1月21日,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哥打巴托市和伊萨贝拉市举办第一阶段公民投票,压倒性支持成立“棉兰老穆斯林邦萨摩洛自治区”,来取代原本的穆斯林自治区。
2019年2月6日北拉瑙省和哥打巴托省的部分城镇也举办了第二阶段公投,其中哥打巴托省有63座村庄公投加入邦萨摩洛自治区,而北拉瑙省虽也有6座村庄愿意加入邦萨摩洛自治区,但北拉瑙省公投却拒绝放行[3][4]。
参见
参考资料
- ^ Regional Legislative Assembly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 in Muslim Mindanao. An Act Fixing the Permanent Seat of Government for the Autonomous Region in Muslim Mindanao at the Municipality of Parang, Province of Maguindanao (PDF). September 22, 1995 [August 9,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August 29, 2016).
- ^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5). Highlights of the Philippine Population 2015 Census of Population. PSA. [2016-06-20].
- ^ 林行健. 63村表決加入 菲南莫洛國自治區擴大. 中央社. 2019-02-14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 ^ 菲南摩洛國自治區擴大. 菲律宾商报. 2019-02-15 [2019-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