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爱民
杜爱民 | |
---|---|
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士 花莲教区 | |
原文名 | Antoine Duris |
教省 | 天主教台北教省 |
教区 | 花莲教区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9年 法国 |
逝世 | 1995年3月日 法国 | (85—86岁)
国籍 | 法国 |
教派 | 罗马天主教 |
杜爱民(法语:Antoine Duris,1909年—1995年3月),巴黎外方传教会神父,长年在台湾花莲县万荣乡马远村传教,并投入阿美族语与布农族语的研究。
生平
杜爱民早年在贵州、四川、云南一带传教[1]。虽他不是语言学科班出身,可是他在黄果树传教时,就写了布依语字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包括他与其他巴黎外方传教会来花莲县对原住民传道[3]。杜神父就在花莲县万荣乡马远村传教四十多年[4],在台湾期间只回过法国三次[1]。
在1984年底前,国民党政府尚以“部分人士运用母语及罗马拼音传教,有居心叵测之嫌,因此必须有效加以制止,并予劝导,并应力求传教士使用国语传教,以免妨碍国语文教育之推行”。在戒严时期尽管政府对用罗马拼音严加禁止,花东地区的牧师和神父依然偷偷指导教友用原住民族语罗马字,多年多半不和官方接触。[2]
杜爱民专注投注在阿美族与布农族语文的研究上,能细述各地阿美语间微妙的差异,以及知道阿美语对物品称谓很细,如有八种名词来区分各种不同的蜜蜂[1]。他的阿美语字典,被其他使用的神父称赞,因为例句多,对学语言很有用,缺点是以法国音拼音,一般人不易接受[2]。1990年,他又出版一本法文版阿美语文法一书[1]。他在教堂时举行礼仪,坚持使用阿美语,但青少年不喜欢母语而远离教会[2]。
杜爱民也经常在巴黎外方传教会会刊上,发表布农族风情、民俗的文章,外国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学者,往往老远到瑞穗乡富源天主教堂向他请教[4]。至于他的布农语字典,各地布农族部落的神父人手一本,可是多半只能参考,因为他是从马远村取样,和台东、南投等地有些差异[2]。像是白冷会的贾斯德,他的布农语则从高雄县桃源乡所学来[5]。
1990年采访时,八十一岁的杜爱民仍然保持着每天工作八小时的规律,在瑞穗乡富源村的天主堂旁老旧屋打字,编辑字典,对于人问他钻研阿美、布农语文的动机,他就说是因为老人时间多[1]。1994年5月20日,教育部公布奖助补助母语研究著名单,杜爱民获得十万元奖励[6]。同月,他因传染病返法国疗养,次年3月底在法国过世[2]。
接任杜爱民的神父无论举行弥撒或讲道,都使用国语,一下子就找回七十多名青少年教友[2]。2001年11月7日,法兰西学术院将该年中法文化奖颁给驻花莲巴黎外方传教会,以感谢杜爱民、莫德明、余发光、牧德全、刘一峰、裴德、博利亚、潘世光等神父对于编纂阿美族语、布农族语字典的贡献[3]。
参考
- ^ 1.0 1.1 1.2 1.3 1.4 陈佩周. 漫漫歲月編字典 杜愛民照拂阿美、布農族. 《联合报》. 1990-09-07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2.5 2.6 王蜀桂. 台灣南島語系的最後知音--外籍神父. 《联合报》. 1995-09-30~10-02 (中文(台湾)).
- ^ 3.0 3.1 徐志谦. 編纂原住民語字典,巴黎外方傳教會獲中法文化獎. 《中国时报》. 2001-11-08 (中文(台湾)).
- ^ 4.0 4.1 邱显明. 禁說母語 原民語陷危機. 《自由时报》. 2008-01-23 [2020-04-01] (中文(台湾)).
- ^ 卢俊义. 盧俊義牧師:懷念布農族守護者賈斯德神父. 《苹果日报》. 2017-03-21 [202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中文(台湾)).
- ^ 教育部廿日公布八十三年度獎助補助母語研究著作山胞母語. 《中国时报》. 1994-05-2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