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会典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会典馆,是清朝纂修《钦定大清会典》的机构。

历史

清朝的会典初纂于康熙二十三年,续修于雍正四年,重修于乾隆十三年,又续修于嘉庆六年、光绪十二年。前后共计纂修五次。[1]

乾隆年间重修大清会典时,便曾开会典馆。《湖海诗传》载,“文肃(王安国)晚年充会典馆总裁,所撰欲上比周官。”《耆献类征·汪由敦王公安国墓志铭》也载,“公所议必斟酌古今,折衷圣籍,期于正人心,明典制,以翊赞休明之运,虽违俗,侃侃弗顾也。五礼自朝廷达于乡,遂载在会典,卷帙繁重,学士大夫莫能遍观熟讲。民间吉凶婚姻,各以其俗,尚未遵一,爰是取臣工士民所当循用者为通礼,颁诸郡邑。公长礼部为删正繁曲,一断以国朝制度。命充《大清会典》总裁官,会典与通典相表里,公因得一手编辑。每会典进呈,附以通礼,悉禀皇上,睿裁改正。凡十年而告成。”同时,裘曰修曾充会典馆副总裁。《耆献类征·卿贰裘曰修国史馆本传》载,“乾隆十八年,署户部右侍郎,充会典馆副总裁。”[1]

《国朝宫史续编》载,“文华殿东桥北三座门内,今为续修大清会典馆。”上述《国朝宫史续编》所称的续修,应为嘉庆六年的续修。可见此次续修也曾开会典馆。[1]

光绪年间续修时,又开会典馆。光绪十二年十月总管内务府折:“续修《大清会典》开馆应用房屋,查得东华门三座门迤北有房一所,共计一百八间,向系恭备各项开馆之用。第因年久失修,房屋破损,并有倾圮坍塌者,必须赶紧兴修,方足以备开馆之用。”该折奉旨依议,折后并附有拟定会典馆房间单:“总裁堂三间,科房、厨房共八间。提调堂七间。满总纂房七间,书库、科房、茶房共九间。汉总纂房三间,科房、厨房、茶房共十二间。汉纂修房五间。汉誊录房七间,茶房一间,纸库、科房、界画处、装订处共十九间。收掌房、科房共十二间。纸班房、皂班房、茶房共七间。以上共房一百八间。”《翁文恭日记》载,“光绪十六年正月初八日,会典馆开馆,诣馆行李,拈香九叩,提调、总纂皆来。”《会典馆收各项书籍图册档》载,“本馆奏开图画处。于光绪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开办。”[1]

1914年春,北京政府国务院呈请设立清史馆,纂修清史。同年3月9日,大总统袁世凯发布大总统令,批准了国务院的呈请。同年8月,袁世凯派贴身秘书吴璆,携亲笔信赴青岛,礼聘前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为清史馆馆长。清史馆遂正式成立,馆址设在紫禁城东华门内,房屋一百余间,库房一座(即国史馆书库),原是清朝国史馆和会典馆馆址。[2]

建筑

南三所前路东原来有房十九楹,为“内养狗房”。三座门内路东原来有房十二楹,为“鹰房”。[3]《内务府册》载,“鹰房十二,狗房十九。”《沧州近诗》载,“康熙朝李牟山入直,见午门内调鹰。”《啸亭续录》载,“鹰狗处向在东华门内长街,设总统二人,以侍卫兼之。豢养鹰狗备搜狝之用。其牧人皆以世家子弟充之,许其蟒袍、纬帽。壬戌迁于东安门内长房。”此处的壬戌指清朝嘉庆壬戌年。后来,东华门内上述两房的所在地改建为会典馆,此为嘉庆朝、光绪朝续修大清会典的场所。[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清宫述闻:正续编合编本,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第307-308页
  2. ^ 邹爱莲、韩永福、卢经,《清史稿》纂修始末研究,清史研究2007年01期. [2013-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6). 
  3. ^ 文华殿,新漫步者,于2013-10-15查阅. [2013-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5).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