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曾约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曾约农
性别
出生(1893-11-23)1893年11月23日
 大清直隶省顺天府
逝世1986年12月31日(1986岁—12—31)(93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北投区台北荣民总医院
墓地 中华民国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第一公墓
国籍 中华民国
籍贯湖南湘乡
民族汉族
母校皇家矿冶学院
信仰基督新教
父母父:曾广铨
家族伯父:曾广钧
经历

曾约农(1893年11月24日—1986年12月31日),湖南湘乡人,中国教育家。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曾孙,东海大学首任校长与终身荣誉校长。[1][2]

生平

东海大学将校门口的道路命名为约农路,以纪念曾约农校长

生于光绪十九年农历10月17日(公元1893年11月24日)[3][4]。为清朝名臣曾国藩嫡系曾孙,晚清首任驻俄公使,名臣曾纪泽是祖父,父亲曾广铨,曾任清政府兵部员外郎、驻英使馆参赞。襁褓时,随时任驻英使馆参赞的父亲赴英。自幼博通经史,卓尔不群。弱冠考取第一届庚子赔款赴英留学,在伦敦大学攻读矿冶。1916年毕业后,旋入剑桥皇家矿冶学院研究,学成归国后与堂姐曾宝荪创办艺芳女校长沙,艺芳盖纪念祖母之名。1925年任湖南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筹建省立湖南大学。对日抗战胜利后,王东原将军乃合并湖南原有的各专科学校,扩创为“省立克强学院”,聘曾约农任院长一职。1949年避难香港,随后转赴台湾,受聘为台湾大学教授,后于1955年被东海大学董事会推举为首任校长。1956年中华民国政府派其为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代表,以其博识宏论蜚声国际论坛。 1966年,国民政府选拔好人好事代表,曾约农入选,接受表扬。不久,应聘为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1][2]

曾约农校长接获聘书之时,即致函东海大学董事会杭立武董事长,缕陈其对此一大学的构想。认为大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保存与培养文化,因此课程之选订,务使能建立一种包括古风之文化环境,再进一步地沟通东西、古今文化。其次,基督教育与其他性质之训练皆有赖知识与经验,因此教职员生必须维持高度标准,校内团体生活应受基督教条管制,以及学校当局应与政府合作。最后,并提出关于行政方面的诸项指导原则。凡此,均获董事会的支持与嘉许。劳作教育和通才教育两项制度,最能表现东海的建校理想与曾校长的贡献。[1][2]

1958年曾约农先生任期届满退休。东海全校师生极力慰留,甚至有学生绝食以示其慰留之意。临别前,曾约农先生赋有〈留别东海〉一诗抒怀:

1973年,东海大学为纪念曾约农先生,遂将校门口连接到教学区的主要道路命名为约农路。在曾任内,延聘名建筑师贝聿铭建路思义教堂,至今仍为校园的名胜古迹。路思义教堂的形状恰似一顶太平天国的黄色顶冠,并且当时天国人人信仰上帝,以教堂的方式为天国作纪念恰如其分,是对太平天国不畏强权、对抗满清、唤醒国人奋斗崛起的纪念;据说贝聿铭童时住苏州祖宅即太平天国忠王府,贝后亨寿103岁逝于美国。1962年,曾国藩曾孙、东海大学第一任校长曾约农在世界书局把《李秀成亲供手迹》影印公布于世,每份售价新台币两百四十元,内容较刻本多9,000多字,为33,300多字。全书没有结尾。曾约农将原稿捐赠国立故宫博物院,题名为《李秀成亲笔供词》;大陆则称为《李秀成自述原稿》。

1986年12月31日,因多种老人病并发,逝世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耆寿九十三岁。[1][2]

家族

先祖
 
 
 
 
 
 
 
 
 
 
 
 
 
 
 
 
 
 
曾祖父:曾国藩
 
 
 
 
 
 
 
 
 
 
 
祖父:曾纪泽
 
 
 
 
 
 
 
 
 
 
 
 
 
 
曾祖母:贺氏
 
 
 
 
 
 
 
 
 
 
 
父:曾广铨
 
 
 
 
 
 
 
 
 
 
 
 
 
 
 
 
 
祖母:刘氏
 
 
 
 
 
 
 
 
 
 
 
 
 
 
曾约农(1893-1986)
 
 
 
 
 
 
 
 
 
 
 
 
 
 
 
 
 
 
 
 
外祖父:李元度
 
 
 
 
 
 
 
 
 
 
 
 
 
 
母:李氏
 
 
 
 
 
 
 
 
 
 
 
 
 
 
 
 

参见

引用

外部链接

教育职务
东海大学
首任 东海大学校长
第一任

1955年-1958年
继任:
吴德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