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钧
曾广钧(1866年—1929年),字重伯,号觙庵,又号伋安,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孙[1]。
曾广钧为曾国藩三子曾纪鸿长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3]。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
诗学成就
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将曾广钧点为“天巧星浪子燕青”,并借曾国藩《读李义山诗集》五绝的诗味说:“奥缓光莹称此词,涪翁原本玉溪诗。君家自有连城璧,后起应怜圣小儿。”“圣小儿”一语源出王闿运,他在宣统元年甲戍题《环天室诗集》卷首曰:“重伯圣童,多才多艺,交游三十余年,但以为天才绝伦,非关学也;今观诗集,蕴酿六朝三唐,兼博采典籍云云。”这是对曾广钧诗学内涵的很有影响的概括评语,后人遂多以“圣童”、“圣小儿”等语呼重伯。
汪国垣还说:“环天室诗多沈博绝丽之作,比拟之工,使事之博,虞山之后,此其嗣音。太傅、惠敏,并致力玉溪,至重伯则所造尤邃,可谓克绍家风矣。”在其看来,袭风义山是曾氏家族诗学的“连城璧”。正因为曾广钧在其《环天室诗集》中写下了大量的摹仿李商隐的作品,才成为在清末诗坛上颇有影响的“西昆派”代表诗人。
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点曾广钧为“天彗星拼命三郎石秀”:“曾重伯为求阙斋主人之孙,早慧,王湘绮目为圣童。诗承求阙崇尚玉溪之论,而不学韩、黄,惊才绝艳,犹是楚、骚本色。七律《和李亦元王聘三庚子落叶词》十二首最负盛名,狄葆贤所谓‘摹玉溪之妍辞,继谢家之哀诔’,盖为悼珍妃而作。”对于珍妃之死,世间曾有诸多谈论,曾广钧据此写下的十二首七律,既是他集中的盛名之作,也是诗学义山的最典型作品。《近百年词坛点将录》点曾广钧为“天巧星浪子燕青”:“‘上接孟荀驺论纵,旁通骚赋楚歌狂。澧兰沅芷无穷竟,况复哀时重自伤。’(黄遵宪《酬曾重伯编修》)王湘绮称为圣童之曾重伯,不徒诗笔才华绝世,《环天室词》亦迥异恒蹊。所谓‘刻黛量颦,裁琼界恨,有人寄托遥深’(《一萼红·题无爱填词图》)者,即是自我写照。宜海内才人齐声倾倒,如‘万朵红莲礼白莲’也。”
参考资料
- ^ 光绪己丑科会试同年齿录
-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光绪十五年。己丑。五月。丙午朔。……○乙卯。引见新科进士。……杜本崇、周树模、饶士腾、刘彭年、丁惟禔、费念慈、魏时钜、熊方燧、陈嘉言、许叶芬、曾广钧、江标、陈长橿、徐仁铸、陈钟信、叶昌炽、王万芳、王同愈、张孝谦、卢丛林、何尔钧、陈祥燕、恽毓鼎、刘启端、程棫林、刘若曾、陆钟琦、熙元、邓维琪、孙鼎烈、豫泰、陈鸣秋、张澂、崇寿、欧阳熙、马步元、刘尔炘、傅世炜、熙瑛、曹树藩、段友兰、叶新第、薛启荣、朱锦、爱仁、刘奉璋、李传元、姚士璋、景方昶、余诚格、张鸿翊、孔繁昌、王祖同、徐德沅、薛宝辰、高枬、王尤、朱延薰、戚扬、张维彬、钟广、王继香、赵秉璋、冯端、林孝恂、吴嘉瑞、武玉润、唐右桢、刘元亮、孙廷翰、钱骏祥、希廉、李鹏飞、陈曾佑、宫耀月、梁銮藻、喻兆蕃、王垿、刘秉钧、宝丰、黄炳辰、程丰厚、萨嘉乐、劳肇光、温仲和、梁肇荣、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 ^ 《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四):光绪十六年。庚寅。夏。四月。庚子。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引见己丑。科散馆人员。得旨。修撰张建勋。编修邹福保、李盛铎、刘世安、业经授职。二甲庶吉士张孝谦、费念慈、景方昶、刘启端、周树模、程棫林、余诚格、高熙喆、王万芳、刘若曾、叶昌炽、熊方燧、豫泰、陈嘉言、李传元、曾广钧、瑞洵、陈昌绅、许叶芬、段友兰、连捷、徐德沅、曹树藩、杜本崇、吴嘉瑞、魏时钜、王同愈、丁惟禔、恽毓鼎、崇寿、马步元、刘元亮、王继香、张鸿翊、傅世炜、钟广、余朝绅、张澂、高枬、饶士腾、朱延薰、卢丛林、熙瑛、薛宝辰、熙元、陆钟琦、江标、徐仁铸、王祖同、宋滋兰、俱著授为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