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的纪念日
时的纪念日(日语:時の記念日/ときのきねんび Toki no Kinenbi),是日本东京天文台(今国立天文台)联合文部省外郭团体财团法人之生活改善同盟会制定的纪念日,为了倡导守时的观念于1920年(大正9年)所制定,日期定为每年6月10日。
由来
《日本书纪》天智天皇十年四月辛卯条(天智天皇10年4月25日,格里高利历671年6月10日)有如下记载:
“ | 置漏克于新台。始打候时动钟鼓。始用漏克。此漏克者天皇为皇太子时始亲所制造也。云云。 | ” |
由此,日本首个钟即是在西历6月10日制成的。其中“漏克”同“漏刻”,即水钟。
传播
1921年起由台湾总督府引进台湾,比照日本国内,藉以培养台湾人准时、守时、惜时的精神。战后因日人遣返,此纪念日自然消失,但在教科书《认识台湾 历史篇》曾提及。
时的纪念日在台湾被当作大事在宣导。以1922年为例,全台各学校都张贴了醒目的宣传海报,并由师长在晨会训示学生守时的重要。12时一到,诸寺庙、教会开始鸣钟擂鼓,工厂及火车亦呜汽笛。此时各户人家便将时钟、手表拨至12时整。各城也会办理盛大活动吸引注意,甚至以一早就以停电方式唤起民众关心。[1]
参考文献
- ^ 林佩欣,《图解台湾史》,台北:书泉,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