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用性
易用性(英语:Usability),是一种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概念,易用性设计的重点在于让产品的设计能够符合使用者的习惯与需求。以互联网网站的设计为例,希望让使用者在浏览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压力或感到挫折,并能让使用者在使用网站功能时,能用最少的努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译称
“Usability”这个名词目前在汉语资料中出现有:優使性、使用性、易用度、易用性、好用性和可用性等不同的意译名称。
定义易用性
定义
易用性通常与产品的功能有关(参考下方ISO的定义),不止是使用者界面的特性(同样参考下方的系统可接受度框架,其将有用分成功效和易用性)。例如,在主流消费者产品的场合中,一辆汽车如果没有倒车排挡,以前者的观点来看,它是不可用的;而以后者的观点来看,它欠缺了这方面的功效。
在评估使用者界面的的易用性时,此定义可以简化为“目标使用者感受到该操作界面的有效性(有达到目的)以及效率(使用时所需的工夫或时间)”。其主观的感受可以透过一些准则加以衡量,例如:使用者界面设计的原则(Principles of User Interface Design),以提供数量化的结果,此测量结果通常以百分比显示。
区分易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与易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简称UE)是很重要的。易用性测试指的是某产品或软件容易使用的程度,而易用性工程则是确保产品品质的研发与设计程序。
易用性是非功能性需求的一个例子,就像其他非功能性需求,易用性无法直接测量,而必须透过间接测量或观察某些属性的方式,例如:使用者对于系统是否容易使用所回报的问题数量。
ISO标准
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制定的ISO 9126(1991)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Quality文件将易用性定义为:
A set of attributes that bear on the effort needed for use, and on the individual assessment of such use, by a stated or implied set of users.
同样也是由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ISO 9241-11(1998)Guidance on Usability文件也对易用性做了如下定义:
The extent to which a product can be used by specified users to achieve specified goals with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in a specified context of use.
系统可接受度
易用性专家Jakob Nielsen与计算机科学教授Ben Shneiderman曾经分别讨论系统可接受度(acceptability)的框架,其中指出易用性是“有用”(usefulness)的一部分,而且包含下列元素:
- 可学习性 (Learnability)
- 效率 (Efficiency)
- 可记忆性(Memorability)
- 很少出现严重错误 (Errors)
- 满意度 (Satisfaction)
易用性的考量
易用性需要考量之事项包括:
- 谁是使用者,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学习什么?
- 使用者想要/需要什么?
- 使用者一般具备什么背景?
- 使用者作业的环境
- 机器应该负责做什么?
以上问题,可以在专案起始时,透过使用者分析与工作(task)分析找出答案。
其他可能
- 使用者需要学习使用的方法多久,才能熟练地运用?
- 什么和多少错误会在使用时发生?
- 发生错误后,能否记忆在工作中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