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迪南一世 (保加利亚)
斐迪南一世 | |||||
---|---|---|---|---|---|
保加利亚大公 | |||||
统治 | 1887年7月7日-1908年9月22日(21年77天) | ||||
前任 | 亚历山大一世 | ||||
保加利亚沙皇 | |||||
统治 | 1908年9月22日-1918年10月3日(10年11天) | ||||
继任 | 鲍里斯三世 | ||||
出生 | 1861年2月26日 奥地利帝国维也纳 | ||||
逝世 | 1948年9月10日 盟军占领下的德国科堡 | (87岁)||||
安葬 | |||||
配偶 | 玛丽亚·路易莎 (1893年结婚—1899年妻逝) 罗伊斯-科斯特利茨的艾蕾诺尔(1908年结婚) | ||||
子嗣 | 鲍里斯三世 基里尔王子 保加利亚的伊芙多基娅 保加利亚的娜洁日达 | ||||
| |||||
王朝 |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 ||||
父亲 | 奥古斯特·萨克森-科堡-哥达 | ||||
母亲 | 克蕾曼汀·德·奥尔良 | ||||
宗教信仰 | 罗马天主教 | ||||
签名 |
斐迪南一世(俄语:Фердинанд I,德语:Ferdinand I,1861年2月26日—1948年9月10日),全名斐迪南·马克西米利安·卡尔·利奥波德·马利亚·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俄语:Фердинанд Максимилиан Карл Леополд Мари Сакскобургготски),保加利亚大公国第二任亲王及保加利亚王国首任沙皇。该人物在二十世纪初的两场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皆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族背景
斐迪南·马克西米利安·卡尔·利奥波德·马利亚·萨克森-科堡-哥达斯基于1861年2月26日出生于奥地利帝国首都维也纳,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奥古斯特与波旁-奥尔良的克蕾曼汀的第三子,也是年纪最小的孩子。奥古斯特王子的长兄是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的丈夫斐迪南二世;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是奥古斯特王子的堂弟;比利时第一任国王利奥波德一世是他的叔叔。克蕾曼汀公主是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与王后两西西里的玛丽·阿美莉亚的第四个女儿。所以斐迪南一世有着萨克森-科堡-哥达王室、波旁王室及匈牙利科哈里家族的血统,又与葡萄牙王室、英国王室、比利时王室有着亲戚关系。
早年生活及教育
作为一个身世显赫家族的孩子,斐迪南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他先是就读于维也纳的特蕾西亚学院,并在毕业后,进入军事学校接受军官训练。完成训练后,他以中尉的身份被分配到奥地利骠骑兵第十一团。1886年11月1日斐迪南被调到匈牙利皇家国土守卫队,一直持续到他当选为保加利亚大公为止。
在成为保加利亚大公之前,他经常与家人周游欧洲列国–瑞士(1864年)、英国(1865年)、意大利(1866年)、丹麦和瑞典(1871年)、法国(1871-1872年)、奥斯曼帝国(1870年)、比利时(1875年)等国都有着他的足迹。除此之外,他也对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1879年5月,他与其兄长奥古斯特前往巴西亚马逊雨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研究,并在回国之后,在1884年于维也纳出版其研究成果,名为 《Itinera Principum S. Coburgi》[1]
保加利亚大公
斯塔姆洛夫时期 (1887-1894)
1886年8月,保加利亚大公亚历山大一世在一场亲俄政变后被迫退位,结束了其七年的短暂统治。王位的空缺使各国的王公贵族都想利用该机会来为家族争光。最终,来自奥地利的斐迪南·冯·萨克森-科堡-哥达被选为保加利亚的新任大公,然而,纵使依据1878年的柏林条约,选举应当合法,然而依旧不被大多数的欧洲国家承认,德国宣布非法,奥及英则采取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在诸列强之中,将保加利亚视为保护国的俄罗斯尤其愤怒,双方关系早已在1885年因保方擅自与东鲁米利亚合并而恶化,更是在斐迪南的继位后降到了一个冰点。在事件发生后,作为保加利亚名义上的宗主国的奥斯曼帝国并未表态,事实上,柏林条约中规定每任保加利亚大公皆应该在得到该国的同意之后才得以登上王位。1887年7月7日,斐迪南在国际普遍不看好情况下正式接受保加利亚人民赐予的皇冠。
在成为保加利亚的新君主后,斐迪南一世着手改善上任大公造成的与俄的恶劣关系,然而,以反俄政治家,斯特凡·斯塔姆博洛夫为首相的新政府却在接下来的七年持续把持着保加利亚的外交政策。斯塔姆博洛夫时期的保加利亚维持着其反俄政策并与奥斯曼保持友好关系,同时尝试在奥斯曼统治的马其顿地区扩大保加利亚的影响力。种种反俄政策都使希望与俄罗斯和好的斐迪南都对斯塔姆博洛夫首相感到极大的不满。1894年5月31日,斐迪南一世解除后者的职务[2],并由康斯坦丁·斯托伊洛夫替换他。隔年7月15日,斯塔姆博洛夫于索菲亚街头遇刺,并在3天后宣告不治。恰好在同年的11月1日,反保的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驾崩,尼古拉二世即位。
1894年至1908年
阻碍双方友谊的人物的死去代表斐迪南一世终于可以正式开始改善保加利亚与俄罗斯的关系,而新任俄国沙皇也有同样的意愿。保方为了示好,决定让皇储鲍里斯接受东正教信仰。1896年,在尼古拉二世的祝福下,皇储鲍里斯正式受洗为东正教教徒,即使教宗良十三世反对此举。至此,曾经敌对的两国正式和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3]之后,有了俄罗斯支持的斐迪南一世正式被列强认可为保加利亚的统治者。
斐迪南担任大公的21年间,保加利亚在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他兴建铁路使得各大城市得以连接起来,并且包括首都索非亚在内的大城市皆得到了现代化。1890年代推出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法律使工业开始发展,丰富的矿产更让大量来自奥、德、比的资本涌入保加利亚。1890年到1915年的25年间,工业为该国贡献了15%的GDP。除此之外,他普及国民教育,使得保加利亚的的文盲近乎绝迹。[4]而1888年索菲亚大学的开设更为该国培养了许多的人才,前保加利亚总统热哲夫即为校友。在政治方面,1879年的特尔诺沃宪法得到了延续,该宪法在当时的欧洲被视为前所未有的,无论是在人权,财产权,自由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份的保障。在一个相对有好的社会气氛下,保加利亚的文化得到了复兴,伊万·瓦佐夫于1894年发布长篇小说 《在枷锁下》 (Under the Yoke) 就是文学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保加利亚沙皇
1908年10月5日,一场震惊全欧洲的事件发生了,保加利亚大公斐迪南一世于特尔诺沃圣四十人教堂宣布保加利亚正式从鄂土曼的手里解放出来并更换其头衔为全保加利亚人的沙皇。[5]事实上,此举依据1878年的柏林条约应当非法,然而奥斯曼的政治不稳定性及接下来的波斯尼亚危机都使诸列强默许该事件的发生。隔年四月,国际正式承认保加利亚法理上的独立。
奥斯曼帝国日渐衰落的国力都使得巴尔干诸国认为这是扩张领土的时机,其中保加利亚将目光投向鄂土曼统治的马其顿及色雷斯等含有大量保族人口的地区,以此达成大保加利亚的梦想。为此,自独立以来,该国就持续进行高度的军事化,大力扩充军备。1911年,斐迪南一世任命伊万·格绍夫作为首相,负责与塞尔维亚,希腊及黑山商讨关于结盟的事宜[6]。隔年5月,在保加利亚的邀请下,认为时机成熟的塞尔维亚答应军事同盟,随后,希腊及黑山也同意加入,是为巴尔干同盟。
1910年7月15日,斐迪南一世成为了第一位以飞机进行移动的国家元首,在一次前往比利时的参观中。[7]
马其顿问题
源起
19世纪末期,在第十次俄土战争中遭到惨败的奥斯曼帝国使其在巴尔干半岛的控制遭到了大大的打击。后著日渐衰落的国力使得包括新建立的保加利亚大公国在内等的巴尔干国家皆认为这是扩张自身在奥斯曼领土的影响力的机会。在依旧处于奥斯曼统治下的领土中,马其顿地区的民族组成最为复杂,造成了包括希腊,保加利亚及塞尔维亚在内的国家皆宣称对此地的拥有权,并引发了三国之间的对抗,其中属保加利亚和希腊两国间最为严重。
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
1893年,宣称自身为代表全马其顿地区的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在塞萨罗尼基成立。该组织宣称其唯一目的为建立一个独立的马其顿国家,而非并入某个特定的国家,因此开放各民族的加入。然而,依据部分历史学家的说法,该组织很快就演变为一个为了保加利亚对马其顿地区的兼并而活动的组织。而事实上,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的成员确实大多数皆由生活于马其顿地区的保加利亚人所组成。
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的成立使得希腊与保加利亚在马其顿地区的对抗升级为武装冲突。为了回应该组织的建立,希腊方面也在1903年成立了其在马其顿地区的代言人-马其顿委员会。
伊林登起义
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称沙皇之后,斐迪南一心想恢复中世纪保加利亚帝国的辉煌。1912年保加利亚与黑山、塞尔维亚和希腊结成巴尔干同盟,共同反抗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10月8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打响,保加利亚于10月17日对土宣战。高度的军事化使保加利亚军队迅速取得了东、西色雷斯并一度推进到君士坦丁堡近郊。很快的,保军就与其盟友会师。1913年5月30日,土耳其战败,并签订伦敦条约。该条约使保加利将近乎整个色雷斯地区纳入其领土中。除此之外,伦敦条约的签订彻底终结了奥斯曼在欧洲600多年的统治。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国内普遍对保加利亚的领土分配感到极大不满意,尤其是对瓦尔达尔马其顿地区的分配 (在当时被视为保族居住地),为此,在奥匈帝国的支持下,保加利亚于同年6月29日对其旧盟友宣战,是为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一开始,保军推进的很顺利,然而,对南多布罗加觊觎已久的罗马尼亚利用保加利亚集中兵力在希腊与塞尔维亚的战线上而导致双方边境的空虚开始动员军队,并在十一日对保宣战[8],大大增加了保加利亚各战线的压力。同时,东南边的鄂土曼也以收回含有大量土族人口的东色雷斯为借口对保宣战。很快的,罗马尼亚就推进至索菲亚附近,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保加利亚被迫投降。战后签订的布加勒斯特条约使该国损失了大量领土及人口,是为第一次国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1918)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失败并没有使斐迪南一世放弃他建立一个新拜占庭的梦想,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一战爆发,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由于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战败,保加利亚秘密与奥匈帝国谈判,企图趁火打劫,夺回失去的领土。1915年10月1日,在部分中立主义者及亲协约国人士反对下,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该国的加入对奥匈帝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很快的,11月4日马其顿地区重要城市斯科普里陷落,次日,塞尔维亚战时首都尼什也随之落入保军手中。最终,塞尔维亚战役以同盟国的胜利结束,保加利亚占领整个瓦尔达马其顿及塞尔维亚东南大部。隔年9月,罗马尼亚以协约国成员身份进入一战,保加利亚跟随德国和奥匈帝国向罗马尼亚宣战,跟着德奥军队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军进展顺利,并攻占了南多布罗加。
一战末期的1918年9月24日,保加利亚军队发生哗变。9月27日,起义军宣布成立共和国。斐迪南一世的马林诺夫政府派出代表团与起义军进行谈判,不料谈判代表中的亚历山大·斯坦姆鲍利斯基加入起义军并成为共和国总统。起义军在9月29日逼近首都索非亚,政府宣布退出战争,并请来德国军队镇压了起义。
退位
1918年10月3日,斐迪南一世在协约国的要求下退位,王位让给了长子鲍里斯。斐迪南流亡奥地利。
晚年生活
斐迪南后来生活在他的故乡德国科堡,依靠德国政府的抚恤金生活。1948年在那里去世,享寿87岁,葬于科堡的圣奥古斯汀天主教大教堂。
斐迪南一世还是一位作家、植物学家、鸟类学家和集邮家。
荣誉
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一世 的敬称 | |
---|---|
参考敬称 | 陛下 |
语体敬称 | 陛下 |
保加利亚
- 圣亚力山大十字勋章, 27 May 1883[9]
- Founder and Grand Master of the Civil Merit Order, 1891[9]
- Founder and Grand Master of the Military Merit Order, 19 May 1900[9]
- Founder and Grand Master of the Order of Saints Cyril and Methodius, 18 May 1909[10]
婚姻与子女
斐迪南一世于1893年4月20日与帕尔马公爵罗贝托一世的长女玛丽亚·路易莎(意大利文:Maria Luisa Pia Teresa Ana Ferdinanda Francesca Antonietta Margherita Giuseppina Carolina Bianca Lucia Apolonia,保加利亚文:Мария-Луиза Бурбон-Пармска,1870年—1899年)结婚,有二子二女:
- 长子鲍里斯·克莱门特·罗伯特·玛利亚·庇护·斯坦尼斯拉夫(Борис Клемент Роберт Мария Пий Станислав,1894年1月30日—1943年8月28日),1918年继位为沙皇鲍里斯三世。
- 次子基里尔·亨利·弗朗茨·路德维希·安东·卡尔·菲利普(Кирил Хайнрих Франц Лудвиг Антон Карл Филип,1895年11月17日—1945年2月1日),普雷斯拉夫亲王,1943年至44年为摄政王,1945年被共产党处决。
- 长女伊芙多基娅·奥古斯塔·菲律宾·克蕾曼汀·玛丽亚(Евдокия Аугуста Филипина Клементина Мария,1898年1月17日—1985年10月4日)
- 次女娜洁日达·克莱门蒂娜·玛利亚·皮娅·玛热拉(Надежда Клементина Мария Пия Мажелла,1899年1月30日—1958年2月15日),1924年与符腾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阿尔布雷希特·欧根·玛利亚·菲利普·卡尔·约瑟夫·福图纳图斯结婚,有三子二女。
由于玛丽亚·路易莎在生下纳杰日达后第二天去世,斐迪南于1908年2月28日在科堡与罗伊斯-科斯特利茨亲王亨利四世的女儿艾蕾诺尔(德语:Eleonore Caroline Gasparine Louise Reuss,1860年8月22日—1917年9月12日)结婚,两人没有任何子嗣。
参考
- ^ 存档副本.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 ^ 存档副本. [202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 ^ 存档副本. [202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 存档副本. [202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 Independence of Bulgaria - one of the great victories in history of Bulgarian diplomacy. bnr.bg. [202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2) (英语).
- ^ 存档副本.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 ^ 存档副本 (PDF). [2023-07-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8).
- ^ 存档副本. [202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2).
- ^ 9.0 9.1 9.2 The Grand Master of the Bulgarian Ord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fficial website of H.M. Simeon II
- ^ State Gazette, No. 104, 21 May 1909
祖先
先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