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政务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政务官(英语:political appointee)源自于英国政党政治,系为避免因政党轮替而影响施政而产生的制度。政务官是经由政治任命,对政策负责或随执政党同进退的官职[1],相对于文官公务员系统中的事务官。政务官是受民选首长(例如总统)指派任命,任期并不固定。常见的政务官包括多数民主国家内阁部长、政府秘书长幕僚长[2][3]

各国情况

在美国,政务官包括总统直接指派任命的白宫幕僚长白宫新闻秘书(白宫发言人),以及其他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的高级首长,例如国务卿副国务卿国务次卿国务院各局助理国务卿(助卿)、内阁正副部长、次长、助理部长、国家情报总监国家安全顾问以及美国驻外大使和驻联合国常任代表(驻联合国大使)等等。

一般而言,新总统就任后所有政务官的任命程序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包括举行听证会、委员会及全院表决等程序;通常国务卿是最优先处理的人事案,从正式提名到确认同意任命约一周左右。

学理上之政务官,即“随政党进退、政策变更而定去留之人员”(如各部会首长等),目前中华民国法律上称政务人员,目前仅有《政务人员退职抚恤条例》专为政务人员退抚事项详作规定。相对于政务官的称作事务官常务官,学理上政务官与事务官加起来合称“行政官”。

目前所指称的广义政务官职包括总统府正副秘书长发言人国家安全会议正副秘书长、咨询委员、行政院院长副院长秘书长、政务副秘书长、发言人、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各部会首长政务副首长,以及立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三院秘书长和考选部部长、铨叙部部长等,另外还有少部分的驻外大使[4]

在台湾,绝大部分政务官均由总统直接任命或由行政院长提请总统任命,立法院(国会)并无人事同意权;少数政务官(司法院院长副院长大法官考试院院长副院长、考试委员、监察院院长副院长、监察委员及审计长)由总统依《宪法》规定提请立法院行使人事同意权。依法律规定立法院对检察总长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中央选举委员会之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任命享有同意权。另,地方民选首长依《地方制度法》任命之直辖市副市长、副县(市)长、一级机关单位首长亦属政务官。

1997年第四次修宪后,由于立法院不再拥有阁揆之人事同意权,内阁负责的对象实质上已经由国会转为总统,因此依1996年总统直选之后的宪政惯例,总统任期届满时,所有府会政务官需一并同其进退,行政院院长也会率领全体阁员于新总统就职前提出内阁总辞,由将卸任的总统批准;另外,如果阁揆因各种因素辞职时,内阁通常也会跟着总辞,内阁政务官如未获慰留则将随阁揆同去。至于国会改选后内阁应否总辞,则因现今体制为双首长制而有所争议;不过若国会改选结果执政党失利,阁揆几乎都会提出总辞以示负责。[5]

日本的政务官包括内阁副总理大臣官房长官、各部会大臣副大臣无任所大臣等高级首长,随着首相的轮替或内阁改组而有异动。

在韩国,政务官包括总统直接指派任命的总统秘书室长首席秘书官及其他各秘书官、发言人和内阁部会首长等等,以及总统提名、需经国会同意任命的国务总理。在惯例上,各部会长官在任命前会先由国会举行人事听证程序,经国会同意后再由总统正式任命;不过此一听证仅有咨询的效力,实际上如果国会不同意首长人选,总统仍然可以直接任命之。

捷克的政治体制偏向内阁制,总统虽然自2013年起改为直接选举而似有权力扩张的迹象,不过至今仍未能对内阁人事进行实质上的干预,仅有象征性的任命权力。通常国会改选之后,总理会先自国会选出并由总统任命,其余内阁阁员等政务官再由总理与执政联盟的各党派协商,经总统象征性的咨询后,最后正式任命组阁。

其他国家

在世界各地的公务员特定的非军人领域上都有政务官。[6][3]

参见

参考资料

  1. ^ 存档副本 (PDF). [2021-09-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3). 
  2. ^ 郝玉明. 推进职位分类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 (1). 
  3. ^ 3.0 3.1 黄宏. 《公务员法》刚修订 6月1日施行 有两段话最易被忽略. js.zjol.com.cn. 浙江在线. 2019-01-02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4. ^ 中华民国的外交体系当中并没有明订驻外大使属于政务官还是常任文官,一般而言是由常任的外交官轮调,但在实际运作上,派驻重点国家的外交代表多数会采取政治任命,例如驻美大使驻日大使;而现任的驻德大使谢志伟驻法大使吴志中驻欧盟兼驻比利时大使李淳等亦为政治任命。
  5. ^ 最近几次事例包括:2012年时任阁揆吴敦义因当选副总统提出总辞;2020年时任阁揆苏贞昌于选后象征性提出总辞,但获留任;2024年选举结果虽未政党轮替,惟执政党在立法院席次有所消长,时任阁揆陈建仁以面对国会新民意为由提出总辞,获慰留至看守结束。
  6. ^ Gee, D. The First Ambush? Effects of army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PDF). Veterans For Peace UK. 2017-07-03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12) (英国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