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技术性失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技术性失业(英语: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指因技术进步,达成相同产能的劳动力需求减少,所引发的失业现象,例如在耕作农业机械发明并采用后,生产相同数量的农作物,所需的农民人数减少,而减少的农民能找到其他的工作前, 这些农民就会因为农业技术的进步而失业。

最早因为技术性失业和所引发的社会运动,是英国的卢德运动

科技进步,大量与快速地使用机器人工智能取代多余的人力[1],虽然新科技确实也能创造新工作,像过去农业、工业自动化后,释出的人力可以从事当时新创的服务业工作[2],但随着机器人深度学习技术的问世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全面性地影响所有产业,包括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农业、矿业以及其他产业等,而现在创造新工作的速度已不足以弥补原有劳动力被取代的速度,也就是说,每创造出1份新工作时,会有2份甚至更多的就业岗位消失,例如,影视服务的百视达在2004年时聘有8万4千名员工,当年营收60亿美元,但到了2017年,影音串流平台网飞却只在聘用4千5百名员工的情况下,营收却达116.9亿美元。[3]

根据英国牛津大学在2013年,对于美国702种主流工作电脑化影响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0~20年之间,47%的工作有被取代的风险[4];发达国家于1980年代电脑化技术增加了8%的就业机会;但到了1990年代只增加4.4%;至于2000年以后,新职务仅增加了0.5%[5],服务业的工作岗位也正快速的被机器取代,包括数码相机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取代传统相机、底片、照相馆、相片冲印[6],以及2014年初上路的台湾高速公路etag电子收费系统,取代人工收费员。制造业部分,也正在逐步以智慧化、自动化等科技来取代工人,甚至进一步出现完全无工人的关灯工厂,商业上,网购搭配无人车无人机配送、加上自助取货、自动贩卖机无人商店等趋势[7][8],无论是原来100个工人减到90人、80人、50人,乃至于20人或全部被取代,都造成人力暂时性或永久的失业状态,即使有新工作,但所需的技能与条件未必符合被取代的工人。

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失业者将失去参与经济分配的权利,且要找到新工作越来越困难,但工厂仍能借着机器人、自动化、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生产出足够甚至更多的产品来赚取营收,造成贫富差距加大。[9][10]

技术性失业会使得人民消费力下降,让企业无法取得足够营收,被迫裁员减薪倒闭,进一步降低消费力,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循环就会结束。[11]

然而,企业会花钱雇用员工,是为了要购买员工的劳力,员工有钱消费只是附带效果,当未来由AI或机器人取代时,企业不必再花人事费(包括薪资社会保险退休金提拨、培训费用等)雇用员工,而照样能制造生产或提供服务,原本用于支付人事费的支出变成利润或支付购买或租用自动化或AI科技的费用,以及能源费、原物料等成本,市场就会变成企业主+股东+能源商+机器人厂商之间等经济循环,劳工阶级就会一无所有,失去价值,被市场经济驱逐掉。

另外,如极端状况而言,市场上存在制造AI机器人的厂商A,以及利用AI机器人开发原物料的厂商B,只要厂商A生产机器人提供给厂商B,厂商B将开发出来的原物料当作价金交付厂商A,如此便能形成一经济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并不需要劳工阶级的人类来当作消费者。

而最近数十年的科技发展,加大了贫富差距,也造成年轻世代的低薪现象,终身雇佣制解体,而看似弹性但无法保障生计的不稳定工作正快速增加,包括零工经济、时薪劳工,英国更出现零工时契约之就业制度

认为技术能创造就业机会的理由

基于以下理由,当科技进步,也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减缓或抵销技术性失业的发生:

  • 科技发展本身也是要由人类进行,例如新的机器人或新技术。
  • 企业可以用新技术的获利或所降低的成本用于招聘更多的员工或扩张业务、扩大市场。
  • 降价让大众的购买力增加,大众就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有余钱从事其他的消费。
  • 利用获利投资其他行业,创造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
  • 将获利挥霍一空的消费,也会间接创造就业机会。
  • 腾空资源让新的欲望转变成新的需求,创造新的产业。

例如,当自动提款机采用之后,银行能以更低的成本开设更多的分行,或是发展更复杂的金融服务,反而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参见

参考文献

  1. ^ 人类不适任的未来英语Humans Need Not Apply,或YouTube上的十分钟让你看懂“科技性失业”-人类不适任的未来
  2. ^ 沒錢沒戲唱!基本收入的資金哪裡來?. 报导者. 2016-07-27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3. ^ The ‘Blockbuster Effect’ in the Age Of Automation. [2021-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4. ^ 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SUSCEPTIBLE ARE JOBS TOCOMPUTERISATION? (PDF). [2019-02-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5. ^ McChesney, Robert W.; Nichols, John. People Get Ready: The Fight Against a Jobless Economy and a Citizenless Democracy. Nation Books. 2016-03-08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0) –通过Amazon. 
  6. ^ 奕之华. 相館沖印店興衰史的見證,一位從小在相館長大的朋友自白 - 癮科技. 2014-09-18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7. ^ Will Your Job Be Done By A Machine?.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8. ^ Will a robot take your job?. 2015-09-11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1) –通过www.bbc.com. 
  9. ^ 30步走到月球:失業率和低薪關機器人什麼事?. 台湾时代精神运动. 2013-03-24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10. ^ YouTube上的机械的崛起—为何现在的自动化和以前不同了?
  11. ^ 马丁.福特. 不消費的超級勞動力─機器人. [201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