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明内斯库撞击坑
行星 | 水星 |
---|---|
座标 | 10°47′N 245°52′W / 10.79°N 245.87°W[1] |
水星方格列表 | 爱明内斯库方格 |
直径 | 125千米(78英里)[1] |
命名 | 米哈伊·爱明内斯库 |
爱明内斯库撞击坑(英语:Eminescu)是水星上一个有多环结构的撞击坑,直径125公里。因为在该撞击坑上形成的其他陨石坑非常少,因此推测它是10亿年前形成的年轻撞击坑[2]。爱明内斯库撞击坑和拉德特拉迪撞击坑相当类似,其地貌是介于更大的复杂撞击盆地和较小的只有中间峰的撞击坑转换之间[3]。
爱明内斯库撞击坑的喷发物和链状的次级撞击坑从撞击坑环向外延伸了该撞击坑约一倍半径远的距离。该撞击坑没有明亮或阴暗的射纹系统,并且它的高程高于周围受到大量陨石撞击的平原。该撞击坑壁因为滑移而形成了一块由明亮物质形成的区域。它的坑底有相当复杂的结构,其中包含了喷发物沉积,撞击熔融和可能由火山溢流喷发形成的区域[3]。
爱明内斯库撞击坑偏蓝的明亮中间峰形态是一个圆形的环峰(Peak ring)[2]。该山峰的颜色相当不寻常,类似其他水星撞击坑底部的明亮沉积物。在撞击坑环峰内部和外部的坑底都被海湾状分布的暗色平坦物质覆盖。这些平原可能是因为火山活动而形成。距离环峰较远,靠近坑壁的坑底区域则是被明亮的物质覆盖。而这些区域还可再分为东北角平坦的明亮平原和其他崎岖的区域。明亮的区域可能是因为撞击熔融形成[3]。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Eminescu. USGS. [201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4).
- ^ 2.0 2.1 PIA10610: Now Introducing: Eminescu. NASA. April 17, 2008 [July 17,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 ^ 3.0 3.1 3.2 Schon, S.C.; Head, J.W.; Prockter, L.M.; MESSENGER Science Team. Eminescu and the transition to peak-ring basins on Mercury. 41st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2010: 1263. Bibcode:2010LPI....41.12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