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德意志帝国城市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帝国首都柏林菩提树下大街的繁荣景象,1900年
普鲁士王国黑森-拿骚省的最大城市法兰克福的罗斯市场,1890-1900年
萨克森王国最大城市莱比锡的歌剧院,1890-1900年

1871年至1910年间,德意志帝国经历了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流动,而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往往很差,这为随后德国国内的社会冲突奠定了基础。

1871年至1910年间,居住在城市地区的德国人数量显著增加[1]。1871年至1910年间,居住在2,000人以下社区(地区)的德国人比例从64%下降至40%,而居住在20,000至99,999人社区的德国人比例从8%上升至13%,在同一时期,居住在人口超过100,000人的社区中的人口比例从5%增加到21%。

然而这种城市化在德国各地发生的情况并不均衡[2]。具体而言,德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集中在北部和西部,而德国南部和东部则保留了以农村为主的特征[3]。例如在1910年,东普鲁士波森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不到2,000人的社区中,这个比例在全体德国人中为五分之二,在莱茵兰和威斯特法伦为五分之一。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德国最强劲的城市化发生在莱茵兰威斯特法伦萨克森和勃兰登堡[4]。此外这一时期德国的工业发展集中在鲁尔萨克森西里西亚。在这些地区的总人口中,47%的勃兰登堡省人口、40%的威斯特伐利亚省人口和50%的莱茵省人口在1910年居住在20,000人或更多的社区中。

1875年至1910年间,德国城市的人口大幅增加。在此期间,拥有超过10,000名居民的德国城市数量从271个增加到576个。同时,德国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数量从同期的3个增加到23个。此外,杜伊斯堡埃森基尔等城市的人口在此期间都增加了五倍或更多[5]。杜伊斯堡的人口从37,380人增加到229,438人,埃森的人口从54,790人增加到294,653人,基尔的人口从37,246人增加到211,627人[6]

德国人口定居城市规模分布(1871–1910)[7]
规模/年份 1871 1875 1880 1885 1890 1895 1900 1905 1910
少于 2,000 63.9% 61.0% 58.6% 56.3% 53.0% 49.8% 45.6% 42.6% 40.0%
2,000 至 4,999 12.4% 12.6% 12.7% 12.4% 12.0% 12.0% 12.1% 11.8% 11.2%
5,000 至 19,999 11.2% 12.0% 12.6% 12.9% 13.1% 13.6% 13.5% 13.7% 14.1%
20,000 至 99,999 7.7% 8.2% 8.9% 8.9% 9.8% 10.7% 12.6% 12.9% 13.4%
100,000 及以上 4.8% 6.2% 7.2% 9.5% 12.1% 13.9% 16.2% 19.0% 21.3%

参考资料

  1. ^ GHDI – Document. Germanhistorydocs.ghi-dc.org. [201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4). 
  2. ^ GHDI – Document – Page. Germanhistorydocs.ghi-dc.org. [201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4). 
  3. ^ Abrams, Lynn. Bismarck and the German Empire: 1871–1918. Routledge. 24 January 2007: 13–. ISBN 978-1-134-2291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April 2017). 
  4. ^ GHDI – Document – Page. Germanhistorydocs.ghi-dc.org. [201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4). 
  5. ^ GHDI – Document. Germanhistorydocs.ghi-dc.org. [201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4). 
  6. ^ GHDI – Document. Germanhistorydocs.ghi-dc.org. [201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4). 
  7. ^ GHDI – Document. Germanhistorydocs.ghi-dc.org. [2017-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