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乐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9月12日) |
广东汉乐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广东省大埔县 |
分类 | 传统音乐 |
序号 | 82 |
编号项目 | II-51 |
登录 | 2006年 |
客家 |
---|
广东汉乐,又称外江弦、儒家乐或汉调音乐等,是流行于广东的一种民间器乐,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东部,如梅州、汕头、韶关和惠州惠阳等地,此外也广泛流行于江西、福建、广西、海南、台湾以及东南亚的华人之间。
历史
广东汉乐被认为是客家人祖先在700年前从中原地区南迁时,将中原古汉乐与客居地的民间吹打乐和庙堂音乐等乐种融汇交流而成。因其在数百年间传承少有变化,有“中州古乐的活化石”之称。2006年,被中国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同时也是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为了正本清源,一九六二年第一届羊城音乐会上,经众多音乐家研讨,正式定名为"广东汉乐"。
2012年10月,梅州文艺团体广东汉剧乐团以作品《翠子登潭》夺得央视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冠军。[1]
特色
广东汉乐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并与梅州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元素。
广东汉乐曲调婉转儒雅且古朴大方,有着较为完整的体系与艺术风格。从汉乐曲牌名称看,既有气派高贵的《将军令》、《北进宫》(北正宫)、《朝天子》等,也有典雅清秀,别具儒家风范的《出水莲》、《柳叶金》、《琵琶调》、《西厢词》等,还有紧贴大众生活的《迎宾客》、《百家春》、《卖杂货》、《嫁好郎》等。《出水莲》为广东汉乐的代表作,故现在的影视艺术舞台上也经常可以听到此作的表演节目。[2]
广东汉乐的演出形式和内容
广东汉乐可以包括几种演出形式
- 和弦索:为丝竹乐形式,由头弦领奏,搭配月琴、琵琶、壳子弦、胖胡、三弦、笛子等乐器。
- 锣鼓吹:为锣鼓乐形式,由唢呐主奏,配合苏锣、小锣、钹、碗锣、乳锣、梆子、摇板等打击乐器。
- 清乐:由筝、琵琶、椰胡三种乐器合奏,又称作“三件头”。
- 中军班:是一种在兴宁市、梅县、大埔和福建西部的职业乐班,主要在婚丧喜庆等场合吹奏。其演出内容包括古曲大乐、民间小调,以及以唢呐咔奏广东汉剧的唱腔等。
广东汉乐著名的曲子有《翡翠登潭》、《出水莲》、《怀古》等。
参考资料列表
- ^ 陶倩. 广东经典汉乐献礼龙舟文化艺术节. 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 2019-05-23 [2019-09-12].
- ^ 中國音樂詞典. 台北: 台北丹青图书公司. :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