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宗族冲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宗族冲突(宗族械斗)由于宗族之间矛盾引发的一种冲突。在中国宗族冲突多表现为局部地区,多在与村之间、几个村之间,表现为不同姓氏宗族之间的对立。宗族冲突可能导致械斗和造成流血事件,参与者人口可能数十人到几万人。宗族矛盾多发生于姓氏结构比较单一,宗族人口集中居住的边远地区。发动宗族冲突时,各宗族也多有自己的习惯,如要求一致对外,抚恤伤残者,供养死者亲属,惩办退缩者等等。

引发冲突的原因有荣誉游戏或利益等因素,如游戏娱乐之类的元宵观灯、端午赛龙舟,祭祀活动如争坟山、清明祭祖,利益纠纷如争土地、截水流等公共资源[1]等等。宗族冲突源于根深柢固的宗派思想,极小的事件可能引发宗族之间的冲突,如一个家庭内部婆媳关系的矛盾、不同姓氏的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均可引发宗族之间的冲突。

发生地各省均存在,多为南方地区,尤其以汉族为主的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地,其中湖南更为突出,湖南主要集中于邵阳郴州衡阳娄底辖域。

温州的宗族械斗

温州的宗族械斗主要集中在鳌江南岸的江南垟,包括龙港、宜山、钱库、金乡四地,最早可考的宗族械斗发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鼓励地方兴办团练,江南垟在金钱会的威胁下自发组织以杨姓为首领的团练,各大宗族纷纷效仿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战争结束后杨氏所在的鉴后垟很快与章良村章氏爆发械斗,双方对峙长达18年,此后械斗之风一直延续到1949年。1949年后政府通过大规模政治运动有效打击了械斗风气,但文革爆发后城镇政治组织彻底瘫痪,当时陈氏和杨氏为当地两大姓氏,其余姓氏多为陈杨亲家相好,于是农村自发组织形成了以陈姓为首的“江南地区和平防守联合会”和以杨氏为首的“自卫联合同盟会”,两派从1967年开始武斗,期间洗劫军用仓库并使用现代化武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当地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械斗之风仍屡禁不止,法院抓捕械斗领袖时甚至出现过劫法场的情形,仅1992年的一次械斗双方就动员了23村2000多人。根据统计,自1967年至1991年间苍南县发生械斗超过1000多起,七成以上发生在文革时期。[2][3]

潮汕的宗族械斗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槎桥村、高美村属潮汕地区,其中槎桥村是以杨家为主的1.2万人的大村,高美村则以黄家为主;两村历史上疑似因为水源和土地争夺而结下仇怨、械斗最激烈时曾使用火炮,且数百年来均未能得到调解。此类情况在潮汕地区较为普遍。[1]

两个村子长期极少通婚。但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城市化、经济协作,周边各世仇村镇相继和解;槎桥村和高美村最终在2023年国庆节当天宣布和解,结束了两村几百年的械斗历史。[1]

参见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王宇. 两个百年世仇村决定和解. 中国新闻周刊. 2023-12-14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2. ^ 刘小京. 现代宗族械斗问题研究——以苍南县江南地区为个案. 农村经济与社会. 1993, (5). 
  3. ^ 社会学研究. 略析当代浙南宗族械斗 (PDF). 社会学研究. 1993, (5) [2023-06-07]. doi:10.19934/j.cnki.shxyj.1993.05.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