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坦型动物群
奥斯坦型动物群 地层年代: | |
---|---|
类型 | 层 |
属于 | 明矾页岩组 |
岩性 | |
主要 | 页岩、石灰岩 |
地点 | |
取名自 | 奥斯坦(Orsten)[注 1] |
命名 | 克劳斯·穆勒,1975 |
地区 | Kinnekulle、厄兰岛 |
国家 | 瑞典 |
奥斯坦型动物群(英文:Orsten fauna),又称奥斯坦动物群,是发现于瑞典Kinnekulle与厄兰岛上的奥斯坦沉积层,地层年代属于寒武纪(晚苗岭世[1]至芙蓉世)的化石生物群。
奥斯坦型动物群最初是于1975年由克劳斯·穆勒与他的助手发现,化石保存了极为完整的软组织,甚至是完整立体结构未变形的幼虫阶段样本。由于这些化石受到了磷酸盐化和硅酸盐化的影响,其几丁质外壳细节与软组织的部分并不会被酸溶解,而仅有化石周遭的石灰岩结核会被溶解。因此科学家得以透过酸蚀的方法处理石灰岩,以暴露出埋藏于其中的微体化石。为了取得这些化石,超过1.5吨的奥斯坦石灰岩已被酸蚀溶解,这项工程最初是由位于德国波昂的一个专门实验室执行,近年则将该项目移至乌姆执行。酸蚀过后,包含化石的残骸会透过电子显微镜检视分析[2]。化石中磷酸钙的磷推测可能是来自于沉积物中的粪便颗粒[3]。
奥斯坦型动物群让我们得以对后生动物系统发生树与演化有更一步的理解,尤其是节肢动物,得利于其保留了相当完整的幼虫阶段化石。另外奥斯坦型动物群还包含了目前已知化石纪录中,最古老的海底小型底栖动物,其中包括了缓步动物门(即水熊虫)和不须仰赖寄主的舌形动物类物种[注 2]。
寒武纪地层主要由含石灰岩结核的明矾页岩所构成(即明矾页岩组),是来自水深约50至100米(160至330呎)的低含氧[注 3]环境的海底沉积物[2],这些沉积物富含有机碎屑,较为泥泞,表层则被絮状沉积物所覆盖。
于其他地方也有类似奥斯坦型动物群的发现,包括于美国内华达州、加拿大东部、英国、波兰、西伯利亚、中国和澳大利亚北领地等地[4]。
古生物群
以下列表系根据于C.O.R.E奥斯坦网站[2]:
动物 | |||
---|---|---|---|
中文名 | 属名 | 注释 | 图片 |
球接子属 | Agnostus | 属于球接子目 | |
寒武海蜘蛛属 | Cambropycnogon | 属于海蜘蛛目 | |
寒武厚桨虾属 | Cambropachycope | 单眼的节肢动物物种,可能属于有颚类干群 | |
哥特虾属 | Goticaris | 单眼的节肢动物物种,可能属于有颚类干群 | |
雷巴赫虾属 | Rehbachiella | 属于甲壳亚门 | |
马丁逊虫属 | Martinssonia | 属于泛甲壳动物 | |
达拉虾属 | Dala | 属于泛甲壳动物 | |
穆萨虾属 | Musacaris | 属于泛甲壳动物 | |
布雷德虾属 | Bredocaria | 属于泛甲壳动物 | |
斯卡拉虫属 | Skara | 属于泛甲壳动物 | |
Sandtorpia | 属于泛甲壳动物 | ||
亨宁斯莫恩虾属 | Henningsmoenicaris | 属于泛甲壳动物 | |
Walossekia | 属于泛甲壳动物 | ||
Aengapentastomum | 属于舌形动物类,为寄生性的甲壳亚门物种 | ||
Boeckelericambria | |||
Heymonsicambria | |||
Haffnericambria | |||
厄兰虾属 | Oelandocaris | 可能属于甲壳亚门、有颚类或大附肢纲的干群[5] | |
Hesslandona | 属于磷足类,为双瓣的节肢动物物种 | ||
Trapezilites | |||
Waldoria | |||
Veldotron | |||
Falites | |||
Vestrogothia | |||
奥斯坦小管虫属 | Orstenotubulus | 属于叶足动物 |
发现于其他地方的奥斯坦型动物群
动物 | |||
---|---|---|---|
中文名 | 属名 | 注释 | 图片 |
斯卡拉虫属 | Skara | 另外2个物种分别发现于波兰与中国 | |
Heymonsicambria | 另外1个物种发现于奥陶纪的加拿大 | ||
Vestrogothia | 另外2个物种发现于中国 | ||
Markuelia | 可能属于环神经动物,发现于澳洲 | ||
Shergoldana | |||
Orstenoloricus | 属于兜甲动物门[6],发现于澳洲,属于幼年个体 | ||
寒武虾属 | Cambrocaris | 属于甲壳动物,发现于波兰 | |
缓步动物门未定种 | Unnamed tardigrade | 发现于西伯利亚 | |
务基虾属 | Wujicaris | 属于泛甲壳动物,发现于中国 | |
彝虾属 | Yicaris | ||
大巴山虫属 | Dabashanella | 属于磷足类,化石发现于中国 | |
克劳斯穆勒虫属 | Klausmuelleria | 属于磷足类,化石发现于英国 |
注释
参考文献
- ^ Maas, A.; Mayer, G.; Kristensen, R. M.; Waloszek, D. A Cambrian micro-lobopodian and the evolution of arthropod locomotion and reproduc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 52 (24): 3385. S2CID 83993887. doi:10.1007/s11434-007-0515-3.
- ^ 2.0 2.1 2.2 C.O.R.E. Örsten site
- ^ Maeda, Haruyoshi; Tanaka, Gengo; Shimobayashi, Norimasa; Terufumi, Ohno; MATSUOKA, HIROSHIGE. Cambrian Orsten Lagerstätte from the Alum Shale Formation: fecal pellets as a probable source of phosphorous preservation. PALAIOS. 2011-03-30, 26 (3/4): 225–231. JSTOR 25835620. S2CID 131428775. doi:10.2110/palo.2010.p10-042r.
- ^ Waloszek, Dieter. 'Orsten' on World-Wide Scale. Center of 'Orsten'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19 February 2016 [29 November 2016].
- ^ Aria, Cédric; Caron, Jean-Bernard; Gaines, Robert. Zhang, Xi-Guang , 编. A large new leanchoiliid from the Burgess Shale and the influence of inapplicable states on stem arthropod phylogeny. Palaeontology. 2015, 58 (4): 629–660. S2CID 86443516. doi:10.1111/pala.12161 (英语).
- ^ Peel, John S.; Stein, Martin; Kristensen, Reinhardt Møbjerg. Life Cycle and Morphology of a Cambrian Stem-Lineage Loriciferan. PLOS ONE. 2013-08-09, 8 (8): e73583. ISSN 1932-6203. PMC 3749095 . PMID 23991198. doi:10.1371/journal.pone.0073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