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命名
在古老的时候,只有太阳、月球和数百颗恒星以及肉眼可以看见的行星有名字。但在过去的数百年,天文学上辨认出来的天体数量已经从数百颗增加至数十亿颗,而且每年还有更多的新天体不断的被发现。天文学家需要一套辨识系统,能明确且不含糊的分辨出这些天体,同时对令人感兴趣的天体给予特别的名字,而且这些名称必须是有意义的,能够呈现这些天体的特质。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是全球天文学家和其他的科学家认可,能为天体命名的唯一机构。为了能给予任何天体一个明确的名称,该学会已经建立一套命名系统,能系统化的为各种不同的天体命名与排列顺序。
在中国,部分天体有专用汉语名称,天体命名规则大致上与国际标准名称一致,详见后文。
恒星
在地球的天空中,亮度达到以裸眼就可以看见的天体只有数千个。这也就是文明古国可以命名的恒星数量。由于人类生理上的限制,肉眼可以看见的恒星数量有明确的上限,以视星等表示是到6等星,或是约1万颗的恒星。但随着望远镜聚光能力的增加,可以看见的恒星数量变得更多,所以就有更多的恒星需要命名。最早的命名系统,现在仍然很受欢迎和使用的是使用星座的名称来标示其中恒星的拜耳命名法[1]。
国际天文联合会是国际公认唯一能为天体和表面特征命名与分配名称的唯一权威机构[2],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名称的分配是非常清楚。已经有许多历史上的星表,也定期进行巡天调查,新立新的星表。所有在新近建立的星表中标示的天体,都会有一个“起始”的缩写,使其在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全域目录中能保持唯一性。在起始之后,不同的恒星目录有不同的命名约定,但现代的目录倾向于遵循一套通用规则,使资料保有一定的格式。
固有名称
在国际上,大约有300到350颗恒星有被认可的固有名称,例如Betelgeuse(参宿四)、Rigel(参宿七)和Vega(织女星)。有专有名(也称为固有名称或历史名称)的恒星往往是在天空中最突出的亮星。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资料,除了为数有限的亮星有具有历史意义的名字,大多数的专有名都承袭自阿拉伯文(参见阿拉伯星名列表),因为他们开启了现代的天文学。请参见恒星固有名称列表。
有些恒星可能有多个传统名称,像许多不同的文化,它们都有独自命名的恒星名称。例如北极星,就有许多不同的名字:Alruccabah、Angel Stern(天使斯特恩),Cynosura、Lodestar、Mismar、Navigatoria、Phoenice、Pole Star(极星)、Star of Arcady(阿卡狄星)、Tramontana和Yilduz。在人类历史上,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不同的文化给了不同的名字。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通常被称为Sun(太阳),在其它的语言也有相同意义的语词(例如,两位都说法语的天文学家,会称之为le Soleil)。然而,在科幻小说中,通常会使用拉丁文的名字:Sol。
以人名命名
- 大约有两打的恒星以人名命名,像是巴纳德星和卡普坦星,都是以受尊敬的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然而,这些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名字,而且以后不会再以人名来为恒星命名。国际天文联合会 --能够为天体命名的唯一机构-- 不会承认恒星命名公司销售恒星假名字的商业做法。国际天文联合会在网站上使用charlatanry(骗子行为)一词[3]描述这种公司。
星表
随着望远镜聚光能力的增加,可以看见的恒星数量也越来越多,也就是有更多的恒星需要给予名称。取而代之的是,它们被分配使用不同的星表来命名。旧有的星表是使用任意分配的名称与数量,或者使用基于所在的星座以简单的系统命名。这意味着使用不同的星表,同一颗恒星会有不同被指定的名称。
拜耳命名法
- 1603年,大约1,500颗最亮的恒星首度以拜耳命名法发表于《测天图》。在这份清单中,每一颗恒星的名称都是由一个小写字母后面跟随着其所属星座的拉丁文名称。这个名称使用所有格,因此结尾通常都是ri、ii、is和ae(参见88星座所有格)。此外,常用三个字母的缩写,例如仙女座的α And(壁宿二)、半人马座的α Cen(南门二)、南十字座的α Cru(十字架二)和β Cru(十字架三)、船底座的ε Car(海石一)、天蝎座的λ Sco(尾宿八)和人马座的σ Sgr(斗宿四)。在24个小写希腊字母用完后,会使用大写字母和小写的拉丁字母,例如A Cen(半人马座A)、D Cen(库楼九)、G Sco(傅说)、P Cyg(天津增九)、b Sgr(狗国四)、d Cen(库楼五)和s Car(海山一)。
- 在望远镜增加了分辨能力之后,许多过去被认为是单一天体的物件被发现是在太空中距离很近的光学恒星系统,这导致加上数字来区分以前未能解析出其位置的恒星。例如,θ Sgr稍后被标示为θ¹ Sgr(天渊增二)和θ² Sgr(狗国增二),而它们本身又各自是双星和三合星。
弗兰斯蒂德命名法
- 弗兰斯蒂德命名法以星座拉丁文的所有格和数字的组合为恒星命名,例如51 Pegasi(室宿增一)和61 Cygni(天津增廿九),大约命名了2,500颗。它们最常用在没有拜耳名称的恒星,或当拜耳名称有上标数字时;像是ρ¹ Cnc(轩辕增十九)通常就会以简单的55 Cnc为首选。
近代的星表
- 多数的现代星表是使用电脑,由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望远镜,产生结果非常大量的产物。例如Guide Star Catalog II就有超过9亿9800万颗不同天体条目的星表。这些星表中的天体通常都被以很高的分辨率数值,指出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所属的星表。这个例子像是SDSSp J153259.96-003944.1,此处起始的SDSSp指出它的原始出处是斯隆数字化巡天的星表,其它的字元是该天体的天球座标。
致密恒星
脉冲星
脉冲星的命名是由脉冲星的英文(pulsar)缩写"PSR"加上其赤经和赤纬座标组成。例如PSR B1937+21,1937是指该脉冲星位于赤经19 h37m,+21是指其赤纬为+21°,B意味着赤经和赤纬值是归算到历元1950年的值。此外,J则表示赤经赤纬值是归算到历元2000年的值。
黑洞
- 其它的黑洞,像是天鹅座 X-1 -极有可能的恒星黑洞,依据他们所属的星座和发现顺序编录。带有大量数字的是指出它们在座标上的位置,且首码会带有发现或调查它们的仪器缩写[4],例如SDSS J0100+2802(此处SDSS是斯隆数字化巡天的标准缩写)和RX J1131-1231,是钱卓X射线天文台观测的[5]。
超新星
超新星发现者向IAU的天文电报编辑中心(CBAT)提出报告,该中心会自动给此一发现统筹的临时名称。从历史上看,当超新星被确认后会属于某一"类型",CBAT也会发出通报赋予年度号-字母序号,和发现的细节。一颗超新星永久的名称是由标准前缀字元"SN"、发现年度附加一或两个拉丁字母的尾码组成。每年最前26颗超新星按照大写字母从A到Z依序排列,之后的超新星用小写字母从"aa"到"az",接续是"ba"直到"zz"。例如,著名的SN 1987A是1987年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自1885年以来,已经发现数千颗超新星[6]。近几年,有几专案保留他们发现的极远距离超新星,在他们内部进行后续的处理,并不向CBAT汇报。自2015年开始,CBAT已经缩减其发布、分配和指定超新星名称与类型的工作:在2014年9月,CBAT发布了那一年发现的100颗超新星名称和详细资料。但2015年至9月,CBAT只发布了20颗超新星在那一年的名称。CBAT已将一些服务改由天文学家电报代理。
历史上有四颗超新星只单纯的以发现的年代标示:SN 1006(有史以来最亮的恒星事件)、SN 1054(其残骸是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SN 1572(第谷新星)和SN 1604(开普勒星)。
自1885年以后,无论在一整年是否只发现一颗超新星,后缀字母都不能省略(虽然自1947年以来从未发生)。由于技术进步和观测时间的增加,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超新星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发布,在2007年更有创纪录的超过500颗。当年的最后一颗超新星是SN 2007va,指出它是第527颗 (事实上,这是破纪录的一年)[7]。然而,此后每年报告的超新星一直稳定下降[6]。
新星
新星刚被发现时会指定以"Nova"加上星座名称的所有格与发现的年号做为临时名称的格式,例如"Nova Cygni 1974"(1974天鹅座新星)和"Nova Scorpii 2010"(2010天蝎座新星)。官方的永久名称很快就会列入变星总表(GCVS),使用GCVS的变星格式命名。若同一年内在同一个星座出现两颗或以上的新星,就会在后面追加一个尾数码,像是"Nova Sagittarii 2011 #2"("2011#2人马座新星")、"Nova Sagittarii 2011 #3"("2011#3人马座新星")等等。
恒星命名公司
有几家营利性的恒星命名公司出售他们自行制做的恒星清单上的恒星,供买家选择任何名称登记在他们私设登记册中。这些公司,通常会否认,事实上与任何科学团体都没有合作关系;并且这样的礼物只有新奇和象征的性质。为恒星命名的新奇和强劲的需求,使这些公司的业务不断,甚至客户还自认为消息灵通[8]。然而,国际天文联合会 (和,因此,绝大多数的天文学家) 都不会认同这些名称是合法的。多数的天文组织 (和大多数的国际科学组织) 都表明国际天文联合会是唯一可以为天体命名的合法机构。(对这些公司很重要的认识是,事实上,一家公司有时会将同一颗星以两个以上不同的名称出售给不同的人。而顾客,当然的,不会被告知和在事后获得任何的赔偿。)
星座
历代天文学家根据感觉的样式,将天空的区域任意的分割成一个个的星座。在欧洲,开始只有形状的描述,后来才与希腊神话中诸神的故事联系起来。然而,星座的名称和数量在不同的星图中并不一样。尽管毫无科学上的根据,但对人们而言,包括天文学家,这提供了天空中有用的参考点。在1930年,由尤金·约瑟夫·德尔波特重新划分和固定了星座的边界,并且经由国际天文联合会认可,使天球上的每一个天体都只归属于特定的单一星座[9]。
在中国,星官就相当于星座(三垣、四象、和廿八宿是并存的系统),此系统早在春秋末期就已形成,《史记‧天官书》中就已经列出了89个星官、五百余颗的星,而《晋书‧天文志》中则载有283个星官、1464颗恒星。在日本亦有其自成一格的星官命名方式。
星系
如同恒星一样,绝大多数的星系都没有名字。少数的例外,像仙女座星系、涡状星系等等,其它的大多数只有星表的编号。
在19世纪,对星系的确切性质还不清楚,因此在早期的星表中只是单纯地和星云、疏散星团、球状星团和星系是在一起的:梅西耶星云星团表只收录了110个,M31是仙女座星系,M51是涡状星系。新星云星团总表(NGC,J. L. E. Dreyer 1888年)则更为庞大,总共收录了将近8,000个天体,但依然是混合了星系、星云和星团;此外还有IC星表等其他附加星系总表的衍生。
行星
天空中最亮的行星在远古时代就已经被命名。科学的名字取自罗马人用的名字:Mercury、Venus、Mars、Jupiter、和Saturn,我们自己所在的行星通常就称为Earth(然而,各国的天文文学家都会使用自己的母语。例如,法语是la Terre)。不过,在历史上人类是到最近才认知地球是一颗行星。地球既然是一颗行星,因此有时也会被按其拉丁文的科学常规名称被称为Terra。拉丁文被做为国际的科学语言的惯例是源自第一批的近代天文学家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和其它人等长期的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发现的行星也随着使用的原因。 至少有两颗新发现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 天王星:威廉·赫谢尔在1781年发现。
- 海王星:约翰·戈特弗里德·伽勒依据于尔班·勒威耶的预测在1846年发现。
这些名字都来自希腊或罗马神话,使它能与古老的行星名称匹配 -但在命名之前还是有过争议。例如,威廉·赫谢尔在1781年发现的天王星,最初被称为乔治之星以尊崇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而在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得依据希腊罗马神话将它命名为天王星之前,法国天文学家称它为赫谢尔。天王星这个名称直到1850年才被各界普遍的接受。
从1801年开始,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陆续被发现。最初的几颗(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起初也被归类为行星。而当越来越多的小行星被发现之后,它们很快就被剥夺掉行星的地位。另一方面,冥王星在1930年被发现时也被归类为行星,因为它的位置远远的超出了当时所知距离太阳最远的小行星。遵循这种模式,一些假设的天体被预先命名如下:
- 祝融星:假设存在于水星轨道内侧的行星。
- Phaeton: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的座车,被假设为存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行星,被认为是小行星的前身。
- 西密斯:公平正义 (法律裁判) 的女神,被假设为土星的卫星。
- 普西芬尼:希腊神话的阴间女王,还有一些其它的名字,留给比冥王星更远的行星。
这些名字都出自古典神话,但被视为只有从西方的观点考量这些行星。科学家在他们的社群中会使用这些名字,但一般社群也会有其自身的替代名字。国际天文联合会并不赞同天文学家在其国际的研讨会中使用母语来称呼行星。例如,木星在阿拉伯文中是المشتري Al-Mushtarīy ,或在演讲中使用中国官话称呼Neptune为Hǎiwángxīng海王星。
在冥王星发现之后的60年,已有越来越多的海王星外天体陆续被发现。根据 柯伊伯带天体(KBOs)分类的准则,冥王星被质疑若在1990年代才被发现,是否会被归类为行星。它的质量比过去所认定的小了许多,加上阋神星的发现,使它仅仅只是两颗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之一。在2006年,冥王星因此被重新分类为不同的类别,与阋神星还有一些其它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
系外行星
目前,国际天文联合会还没有商议太阳系外行星(其它恒星的行星)的命名系统。命名的程序是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公共行政委员会辖下的行星和行星的卫星命名工作小组处理。指定的科学命名原则通常包括一个与恒星对应的经常名称或专有名词或其缩写,之后跟随着一个小写字母 (从’b’开始),像是飞马座51b(51 Pegasi b)[10]。
长久以来,大写字母被国际天文联合会用在联星或多星系统的命名规则中。以大写字母A指定主星,相较于伴星它通常是系统中较大和较亮的,伴星就依续使用B、C等后续的字母。例如,天狼星,夜空中最明亮的恒星,是一对联星;肉眼能看见的是天狼星A,它的伴星天狼星B是昏暗的白矮星。因此,围绕着南门二(半人马座α)三合星B星的第一颗系外行星称为南门二Bb(半人马座αBb)。如果一颗系外行星的轨道是绕着联星系统的两颗星,例如,环绕着开普勒34 A与B的行星,它的名字就会是这样:开普勒34(AB)b (Kepler-34 b)。又例如:天鹅座 16 Bb,是在天鹅座 16B周围发现的第一颗恒星,而它本身是天鹅座 16 (HD 186408) 三合星中的一颗。偶尔,有些恒星的名称会附加上罗马数字[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例如:Sol I、Sol II、Sol III),但这除了科幻小说之外,很少会用到。
天然卫星
地球的卫星被简单的称为月球,或在不同语言中的同义词(例如,使用法语的天文学家会称之为la Lune),有时称为Luna(这是拉丁语中的"月球")。其他行星的天然卫星一般以神话人物来命名,但天王星的卫星使用莎士比亚或亚历山大·蒲柏作品中的人物来命名。
当卫星第一次被发现时,会给它们一个临时的名字,像是"S/2010 J 2"(2010年发现的第二颗木星的卫星),或是"S/2003 S 1"(2003年发现的第一颗土星卫星)。最前面的"S/"代表是卫星("satellite"), 有别于这的其它首码"D/"、"C/"、和"P/",用于彗星;"R/"用于行星或卫星的环。这些名称有时会被写成"S/2003 S1",省略掉第二个空白字元。后面接续的数值是西元年度,字母代表所属的行星(J是木星,S是土星,U是天王星,N是海王星;预期中其它的行星不会再发现卫星,火星和水星的英文首字母相同都是M,为消除歧异,会以H代表水星)。冥王星在被重归类为矮行星之前,则是以P来标示。当在小行星周围找到卫星时,使用的识别码是括弧中的数字。因此,(243) 艾女星(Ida)的卫星艾卫(Dactyl)在1993年被发现时的临时名称是"S/1993 (243) 1"。一旦确定名称之后,它的名字就成为(243) Ida I Dactyl。相似的,冥王星的第四颗卫星,在重归类为矮行星并赋予小行星的序号之后才被发现,其临时名称就是S/2011(134340)1,而不是S/2011 P 1[11]。然而,新视野号的团队,不认同矮行星的分类 [来源请求],依然使用后者。
- H = 水星(Hermes)
- V = 金星(Venus)
- E = 地球(Earth)
- M = 火星(Mars)
- J = 木星(Jupiter)
- S = 土星(Saturn)
- U = 天王星(Uranus)
- N = 海王星(Neptune)
注:水星被分配为"H"很可能是国际天文联合会指定的,但这还需要确认USG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因为这要严格地遵守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指导方针。
在几年或几个月后,当一颗新发现的卫星已经被证实和完成轨道的测定之后,一个永久的名称便会替换S/之后的临时名称。然而,在过去,一些卫星的命名却经历了令人惊讶的漫长时间。历史上一些主要的卫星如何获得它们当前的名称,请参见卫星的命名。
随着地球之外的天然卫星首度被发现,罗马编号的制度就被引进:伽利略以罗马数字Ⅰ至Ⅳ标示伽利略卫星(从木星向外编号),有部分是故意要刁难竞争的对手西门·马里乌斯,因为他提出了现在采用的名称,使用麦地奇家族成员的名字来命名,但当时未能赢得青睐。相似的编号方案,在围绕着土星和火星的卫星被发现后,也很自然地被采用。虽然,数字最初是要指定卫星在轨道上的顺序,但新卫星的发现很快就不能符合这项规划("木卫五"的轨道就比"木卫一"更接近木星)。这项规则很快就成为过去,在19世纪结束之际,除了早先历史上的例外,数字或多或少反映了卫星发现的先后顺序(请参见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
彗星
小行星
最初,小行星不仅像行星的命名并且也和行星一样配有图形:名称取自希腊或罗马神话,并且倾向使用女性的名字。在1898年发现第一颗穿越火星轨道的小行星之后,不同的选择被认为是适宜的,因此有了(433) 爱神星。这开启了命名的模式,主带的小行星使用女性的名字,而男性的名字则用在轨不寻常的小行星。
年复一年,当更多的小行星被发现之后,这种命名法显然不足以满足需要,于是有了新的制度。目前,为小行命名的主要的权责机构是小天体命名委员会(Committee for Small Body Nomenclature,CSBN)。小行星被观测到时,会先被分配一个临时序号,型式为" 2006 EL67" (第一部分是发现的年份,第二部分定义在该年度内发现的顺序,详细资讯请参考临时序号)。如果同一颗小行星有足够多的观测资料可以计算出轨道,就会获得一个永久性的编号 -它是循序的数字- 可以作为引证之用,例如(231346) 2006 EL67。
在指定分配序号之后,发现者有机会提出建议的名称,如果这个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接受了,就会替换掉临时序号。因而前述的例子,2006 EL67就会被命名成为(231346) Tao fan-lin。这个名称会在官方出版的小行星通报中公告,并且简短解释名称的意义和引述其由来。这可能是首次发现这颗小行星之后好几年后的事了。若是一度遗失的小行星可能在几十年之后再被发现才会获得最后的指定序号。如果一颗小行星在获得指定序号后十年尚未被命名,则广泛的对轨道的测定有贡献,而赋予不同临时名称的观测者给与命名的权利,或是观测者所属的天文台也可以取得命名的权利。 CSBN也可以径行对一颗小行星命名,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指定序号是数千的整数上。
近几年来,自动搜寻的高效率,使得像是LINEAR或LONEOS都已经发现数以万计新的小行星,所以CSBN限制这些大量的发现者每两个月最多只能命名两颗小行星。因此,绝大多数目前新发现的小行星都还没有正式的名称。
在IAU的规则下,名字必须是可以读得出来的,最好是一个单字或词(像是(5535) 安妮法兰克),但是还是有例外,像是(9007) 007,并且自1982年起还限制包括空格和连字符号最多只能有16个字母。伴随着变音符号的字母也可以接受,但是在日常使用的英文中通常会被省略。(4090) Říšehvězd是拥有最多变音符号(4个)的小行星名字。军事和政治领导人物除非已经过世超过100年,否则他们的名字是不适合用来命名小行星的。如今,不接受用宠物的名称来命名,但有一些是过去已经命名的,则既往不咎。已知成功的用于业务、产品或公司名称的人名,以及类似于广告、文宣等的引文,也不会被接受。
异想天开的名称可以用于相对而言较普通的小行星(像是(26858) Misterrogers),但是那些属于某些动力集团的小行星,得遵循更严格的命名方案。
- 特洛伊小行星(那些与木星有着1:1轨道共振天秤动的)使用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来命名。在拉格朗日点L4的以希腊战士的名字命名,像是(588) 阿基里斯,在L5的以特洛伊的战士命名,像是(884) Priamus。
- 木星外的小行星:超越或接近巨大行星轨道,但是不在稳定共振轨道上的小行星,以半人马的诸神命名,像是(2060) 凯龙。
- 与海王星有3:2平均运动共振的天体(即冥族小天体),以神话中冥府诸神相关联的名字命名。例如(90482) 亡神星。
- 经典柯伊伯带天体以与开天辟地、创世纪有关的神祇名称(不一定来自希腊或罗马神话)来命名。像是(50000) 创神星。
- 接近或跨越地球轨道的小行星仍然使用神话的名称,而且最好是男性的。例如(1862) 阿波罗。
天体的汉语名称
- 名称审定由中国名词委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进行。
- 如果国际上采用编号,则汉语也用编号。
- 星座:格式为“某某座”,汉语星座名大部分为国际88星座的意译名称。个别名称则是汉语另起的,如南极座(本指八分仪)、麒麟座(本指独角兽)、杜鹃座(本指大嘴鸟)。
- 恒星:原则上,如果恒星有传统中文名称,则使用传统中文名称,如“北落师门”等。但由于很多恒星的传统中文名过于罕用,也常用汉译拜耳命名法取代。若国际名采用编号,则汉语名使用相同编号。
- 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为传统名称,天王星、海王星是意译。
- 卫星:格式为“A卫B”,A为所环绕的天体的第一个字,B为国际上的卫星编号,用汉字书写,如木卫四、土卫六、冥卫一等。也有使用音译的情况,如欧罗巴,或并用,即木卫一艾奥的形式。
- 彗星:格式为“某某彗星”[12][13][14],国际上,彗星多用发现者命名,因此,汉译名称往往是“人名的汉译名+彗星”。如哈雷彗星等。如果人名为两人的,两人之间用连接号“-”连接,如海尔-波普彗星。
- 流星群:以流星群辐射点所属星座名命[15]
- 星云、星系等:如果有俗名,则往往意译为汉语,如蟹状星云、风车星系等。
- 外星表面特征:对地理通名部分(山、峰、谷、海、洋、湖等)采用意译,专名部分有的是音译(词源为人名、地名为主,如奥林帕斯山),有的是意译(词源为形容词为主,如风暴洋、静海等)。
相关条目
注释
- ^ Naming of Astronomical Objects – Stars. IAU. [2015-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 ^ About the IAU. IAU. [2015-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0).
- ^ Buying Stars and Star Names. IAU. [2015-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8).
- ^ Black Hole Encyclopedia – FAQ. StarDate. [2015-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 ^ Chandra Images by Category: Black Holes. 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 2015-08-10 [2015-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 ^ 6.0 6.1 List of Supernovae. Cbat.eps.harvard.edu. [2015-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 ^ List of Supernovae. Cbat.eps.harvard.edu. [2012-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0).
- ^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Buying Stars and Star Names". [2015-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9).
- ^ The Constellations.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5-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1).
- ^ Naming of exoplanets.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4-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9).
- ^ New Satellite of (134340) Pluto: S/2011 (134340)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lectronic Telegram No. 2769, 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
- ^ 香港天文学会《会讯》(第三十九届第四期),第25至29页
- ^ 香港太空馆《彗星》,第三版(2014年4月)第48至55页
- ^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天文馆期刊》,第六十四期(2014年5月)第8至11页
- ^ 香港天文学会《会讯》(第四十四届第二期),第8至13页
参考文献
- Dorrit Hoffleit, and Wayne H. Warren Jr., The Bright Star Catalogue, 5th Revised Ed. (Preliminary Version), Astronomical Data Center, NSSDC/ADC (1991), available online at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 Cometary designation syste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Minor Planet Circulars 23803-4
- Committee on Small Body Nomenclature
- Dictionary of nomenclature of astronomical objec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ow do planets and their moons get their nam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AU on Naming Astronomical Objec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AU specifications for nomenclatu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ames Kaler on star names
- New- And Old-Style Minor Planet Designat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the Minor Planet Center
- Who named the planets and who decides what to name the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