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天宁寺 (宁波)

坐标29°52′36″N 121°32′21″E / 29.87667°N 121.53917°E / 29.87667; 121.53917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9°52′36″N 121°32′21″E / 29.87667°N 121.53917°E / 29.87667; 121.53917

宁波天宁寺
天宁寺西塔,为仅存地面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6-0539-3-242
认定时间2006年

天宁寺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一座曾经存在的佛寺。天宁寺原名国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此后屡遭战火破坏,终被拆毁,仅存西塔又名咸通塔乌龟塔,位于今中山西路庄家巷口[1],为浙江省境内现存年代最古的唐代砖塔。1995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天宁寺东塔进行考古发掘,2003年对寺址进行考古,此后回填。2006年6月,宁波天宁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历史

关野贞拍摄的宁波天宁寺大雄宝殿及钟楼

天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时名国宁寺。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更名崇宁万寿寺,后更名天宁万寿寺。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寺院成为纪念宋徽宗的道场,并更名报恩广孝寺,旋即改为报恩光孝寺。元至大二年(1309年),寺院毁于倭寇入侵,至治元年(1321年)重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又毁,同年再度重建,信国公汤和为寺院题额。至清代,寺院屡毁屡建[3]。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毁坏佛像并掳去铜钟,后钟藏于大英博物馆[4]。1861年,寺院再度毁于太平军,三年后重建。清光绪末年,东塔倒塌。清亡后,寺院更名为天宁寺[3]。1949年后,天宁寺被拆毁,地面建筑仅存西塔[1],1995年12月修复西塔[5]

形制

20世纪初的天宁寺西塔,德国摄影师恩斯特·柏石曼拍摄

历史上的天宁寺曾由山门、大殿、钟鼓楼、千佛阁、罗汉殿、方丈殿、禅房等建筑组成,为宁波古时规模较大的佛寺之一[5]。寺院中有东西两塔,位于中轴线两侧,中心距离约70米,两塔间原有至山门的斜砖砌道路。这一双塔组合为中国早期寺前双塔的实例。寺中地面建筑现存西塔,东塔仅存塔基遗址,且已回填[6]

天宁寺西塔是天宁寺仅存的地面建筑。根据民国《鄞县通志》载,塔砖上有“咸通四年造此砖记”字样,因而推断塔建于唐咸通年间,从而此塔又称为“咸通塔”,因塔较为矮小,民间又称为“乌龟塔”[2]。天宁寺西塔为密檐式砖塔,平面呈方形,维修前残高12米,占地11平方米。下部基座已埋于地下,为须弥座,高约40厘米,下为夯实黄泥基础及砖基,未见倾斜及位移。塔内方形中空,平均壁厚为90厘米。塔身共五层,第一层较高,为3.5米,其余各层高度从1.08米至0.84米逐层递减。塔身面宽逐层递减,中段有卷杀,使塔身轮廓呈抛物线形,这种构型有利于塔身的稳定。每层间有腰檐,用砖叠涩而成,期间夹杂数条菱角牙子砖,无仿木斗拱、莲柱装饰。原出檐较远,但残损较为严重,仅三、四、五层有部分存留,其余皆毁。壁面无装饰,一层有尖券形壸门,二层及以上每层各面有佛龛。塔顶内为穹窿状,上有二孔,其一位于中心,为塔刹木柱孔。另一略偏东,为天宫。塔刹已毁,仅有部分残余[7][8]

东塔于清光绪年间倒塌,仅存塔基。根据1995年考古发掘的结果,东塔塔基及须弥座尚存,根据基座高度推知塔向西南倾斜。塔砖多已碎裂,其中一部分构成基座内壁的砖为汉、晋墓砖,内壁另有6块砖印有“咸通三年”字样[6]。据推断,东塔倒塌是受到子城护城河影响发生滑移,且康熙二十三年的火灾对塔的结构造成破坏所致[8]

保护与研究

外部图片链接
image icon 宁波天宁寺保护区划图,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3

天宁寺西塔于1981年12月被列入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9]。1995年中山路拓宽时,寺塔风化严重,曾有拆塔拓路的提议,但最终塔得到保留和加固,12月30日完成维修工程。道路拓宽时,道路红线和地下管线也绕开了西塔,同时修建了保护绿地[5]。同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天宁寺东塔塔基进行了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了塔修建的年代[6]。2003年,天宁寺遗址也进行了发掘,基本厘清了寺院中轴线以东的格局[10]。2006年6月,宁波天宁寺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保护范围包含了西塔及已发掘回填和推测的寺院遗址主体部分,府桥街、法院巷、中山西路和海曙中心小学教学楼合围的区域为建设控制地带[11]。2012年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西门口站鼓楼站区间盾构施工时,采用特殊减震工艺,避免了对寺塔的破坏[12]

图片

参考资料

  1. ^ 1.0 1.1 咸通塔.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08-23 [201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2. ^ 2.0 2.1 2.2 宁波天宁寺. 海曙区文管所. 2018-01-08 [2018-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9). 
  3. ^ 3.0 3.1 第四十六卷 宗教. 宁波市志. 中华书局. 1995: 2786. ISBN 978-7-101-01507-2. 
  4. ^ 梅子满. 当年被英兵抢去的天宁寺梵钟现藏身大英博物馆. 宁波晚报. 2010-11-04 [201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5. ^ 5.0 5.1 5.2 虞琰. 话说国保的故事——千年唐塔重生记. 宁波日报. 2007-01-04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6. ^ 6.0 6.1 6.2 周庆南. 唐国宁寺东塔塔基考古. 宁波文物古迹保护纪实. 宁波出版社. 2000 [2018-05-13]. ISBN 9-787-80602-41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7. ^ 黄定福. 咸通塔上的盛唐印记. 宁波晚报. 2012-02-26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8. ^ 8.0 8.1 黄定福. 宁波天宁寺塔唐代特征初探. 古建园林技术. 2010, (02): 67-70. 
  9. ^ 第四十一卷 文物古迹. 宁波市志. 中华书局. 1995: 2456–2457. ISBN 978-7-101-01507-2. 
  10. ^ 天宁寺遗址考古发掘.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5-05-27 [201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11. ^ 宁波天宁寺保护区划.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2018-01-23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12. ^ 王路. 天宁寺塔、永丰库遗址等“国宝”安然无恙. 宁波日报. 2012-08-24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