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野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野芋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目: 泽泻目 Alismatales
科: 天南星科 Araceae
属: Leucocasia
种:
大野芋 L. gigantea
二名法
Leucocasia gigantea
(Blume) Hook. f.

大野芋学名Leucocasia gigantea)是天南星科芋属的植物。分布于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云南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7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石灰岩地区、沟谷地带、林下湿地或石缝中。可食用,外观近似同科且有毒的姑婆芋,切勿搞混。

描述

大野芋为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长达3米,叶片和茎部均为绿色,花具有均为白色的佛焰苞及肉穗花序,花期为冬季至初夏(日本)[1]。在爪哇,大野芋的块茎有时被用作调味料[2]。干燥后,可保存数月至数年[2],使其适合用作救荒食物[3]

各地别名及用途

日本

在日本,大野芋常被称为ハスイモ(白芋)[4]莲芋,是高知县德岛县的农林产物。由于当地的大野芋是由冲绳县琉球群岛)引入,因此大野芋在当地也被称为リュウキュウ(音即琉球)[5]。在高知县西部和爱媛县南予地方的部分地区,大野芋也被称为ツイモ(tsu-imo)。当地人会取其海绵状的茎,把它部分剥皮,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黏液,撒上少许盐,挤出水分,然后用于醋物(脍)、沙拉、刺身的装饰、炖菜(煮しめ)、味噌汤[1]。在高知县,大野芋的茎会被用于制作一道称为琉球寿司(リュウキュウ寿司)的料理[6]。在冲绳,大野芋的茎则常被用作烹调杂炒及味噌汤[7]

肥后国,约为现今的九州熊本县,干掉的大野芋茎被称为“肥后芋茎”,并在历史曾被(主要为女性)用作性玩具[8]

越南

大野芋在越南被称为dọc mùng[9][10][11]。于越南南部部分省份,它亦被称为bạc hà(但在越南北部,该词意思为薄荷[12],并在当地常被用于烹调酸鱼汤(Canh chua / 羹䣷)和米粉。

泰国

泰国,大野芋(泰语:ตูน)为当地湿地的野生植物,当地人会把它生吃,用于泰式辣酱青木瓜沙拉拉帕等料理中。此外,其嫩叶和茎亦会用于烹调泰式酸咖喱(kaeng som)[13]

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它作为一种农作物或食品成分并不常见,并且有多种名称,容易与其他品种混淆。在英语中,大野芋的茎常被称作“越南大黄”(Vietnamese rhubarb)[14],但实际上并非大黄。其他别名包括“象耳”(Elephant ear[14])、“巨芋”(Giant Taro)、“印度芋头”(英语:Indian Taro[15]法语:colocase de l'Inde[16])等。

与姑婆芋的关系

大野芋在许多方面与兰屿姑婆芋(学名:Alocasia macrorrhizos)相似,而大野芋亦可能是透过芋头和兰屿姑婆芋之间的自然杂交而产生的[2]。兰屿姑婆芋在越南山区被采集为猪饲料[17]。在印度,兰屿姑婆芋有时会被长期烹煮,以用作救援食品[18]

混淆大野芋与姑婆芋(学名:Alocasia odora)是危险的。姑婆芋在日本主要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由于其叶子形状与芋头、大野芋相似,不小心误食引起食物中毒的案例不少,厚生省已警告人们不要食用姑婆芋[19][20]。然而,姑婆芋有时会在中国和越南被用作药用[21][17]

图像

参考文献

  • 昆明植物研究所. 大野芋.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 ^ 1.0 1.1 リュウキュウ(琉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株式会社 科学技术研究所
  2. ^ 2.0 2.1 2.2 The Global Diversity of Taro Ethnobotany and Conservation[失效链接] Bioversity International
  3. ^ 図解|医食同源辞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环境工学研究所 WEEF
  4. ^ Nguyen Thi Ngoc Hue 'Taro diversity and use in Vietnam' Ethnobotany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Asian taro: focus on China
  5. ^ ‘食材図典Ⅲ 地产食材编’、小学馆、2008年。
  6. ^ 第18回 高知県(その2) 高知なのにリュウキュウの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経済新闻
  7. ^ ハスイモ、大きな花咲く 梅雨の庭に白が映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琉球新闻
  8. ^ ひご‐ずいき goo辞书
  9. ^ Nguyen Thi Ngoc Hue 'Taro diversity and use in Vietnam'. Ethnobotany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Asian taro: focus on China
  10. ^ Loài Dọc mùng[永久失效链接] Tri thức việt - Vietgle.
  11. ^ MATSUDA M and NAWATA E "Taro in Northern Vietnam : Its Uses, Cultivation, and Genetic Variation" Japa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VOL.46;NO.4;PAGE.247-258(2002)
  12. ^ Cultivated Plant Collections from Market Plac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y Lien Thi Nguyen
  13. ^ タイの健康野菜. [2024-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1). 
  14. ^ 14.0 14.1 ASIAN VEGETABLE NAM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lobetrotting gourmet
  15. ^ "T̀ư đỉên Vịêt-Anh = Vietnamese-English dictionary" Đ̣ăng Ch́ân Liêu, Lê, Khả K̂é, 1990
  16. ^ "T̀ư đỉên Vịêt-Pháp = Dictionnaire Vietnamien-Français" Lê Khả Ḱê, Nguỹên Lân, 1992
  17. ^ 17.0 17.1 "ベトナム北部におけるタロイモ : その利用,栽培および遗伝的変异 Taro in Northern Vietnam : Its Uses, Cultivation, and Genetic Variation" 松田 正彦, 縄田 栄治著、热帯农业 46(4)、2002年
  18. ^ 佐々木高明‘照叶树林文化の道’NHKブックス、1982年、p43。
  19. ^ 食べられないイモ『クワズイモ』. サイエンスなび. さいたま市健康科学研究センター. 2017年6月23日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6). 
  20. ^ “クワズイモ”误食に注意呼び挂け 厚労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本経済新闻
  21. ^ Boyce, Peter C. (2008). A review of Alocasia (Araceae: Colocasieae) for Thailand including a novel species and new species records from South-West Thailan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