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卫·林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卫·林区
林区于2017年
导演
出生
David Keith Lynch

(1946-01-20) 1946年1月20日78岁)
配偶佩吉·林区(1967-1974)
玛丽·菲斯克(1977-1987)
玛丽·斯威尼(2006-2007)
Emily Stofle(2009-)
儿女珍妮花·钱伯斯·林区(1968年-)
奥斯汀·杰克·林区(1982年-)
莱利·斯威尼·林区(1992年-)
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荣誉奖
2019年
康城影展
金棕榈奖
1990年 《我心狂野
最佳导演奖
2001年 《穆赫兰大道
AFI电影奖
法兰克林·沙夫纳
1991年
凯撒电影奖
最佳外语片
1982年 《象人
2002年 《穆赫兰大道
其他奖项
土星奖终身成就奖
1993年
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
2006年
威尼斯影展未来数码电影奖
2006年《内陆帝国英语Inland Empire (film)

大卫·林区(英语:David Keith Lynch,1946年1月20日),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作曲家摄影家。其电影作品风格诡异,多带有迷幻色彩,属于超现实主义[1][2]

大卫·林区已经入围3次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本奖)[3]。大卫·林区曾荣获2次凯撒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康城影展金棕榈奖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金狮奖。法国政府授予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2002年获得骑士勋位,然后于2007年晋升军官勋位[4]。《卫报》形容大卫·林区为“当代最重要的导演”[5] 。Allmovie称他为“现代美国电影制作博学家[6]

他所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双峰镇》曾经荣获1990年电视评论协会大奖英语TCA Awards、1991年金球奖最佳男女主角奖、1991年艾美奖8项大奖和1991年美国广播协会最佳电视剧奖,并成为美国电视史上的里程碑。他的作品风格如此独特以至于常常被影评家称为“林区主义”(Lynchian)。

生平

早期

大卫·林区在1946年1月20日出生于蒙大拿州米苏拉[7]。他的父亲唐纳德·沃尔顿·林区是美国农业部科学家,母亲埃德温娜·林区是英语老师,其祖父母在19世纪移民到美国[8]。林区由长老宗教徒扶养长大[9][10]。林区全家曾多次搬家,住过爱达荷州华盛顿州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林区很适应这种生活,容易结识新朋友。

除了上学以外,他也加入美国童子军,之后升到鹰级童军。1961年,他与其他童子军参加总统约翰·F·肯尼迪白宫就职典礼[11]

之后大卫·林区决定搬到费城,就读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他喜欢这所学校,声称“费城有伟大而严肃的画家,每个人彼此提供灵感,这是一段美丽的时光。”[12] 在1967年,大卫·林区与佩吉结婚,育有一个女儿珍妮花。为了进行艺术研究,他也从事雕版印刷工作[13]

制作短片

大卫·林区在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制做第一部短片《六个苍白的人影》(1967年)。他与艺术家布鲁斯·萨缪尔森讨论动画制作理念,之后林区决定独自完成,购买最廉价的16毫米摄影镜头。他花费200美元制作《六个苍白的人影[14]

利用剩余资金,林区决定尝试制作动画与真人混合短片《字母》(1968年),该片由林区妻子佩吉主演。为了添加声音效果,林区使用录音机记录女儿珍妮的哭声,创造一种扭曲的声音。

大卫·林区得知新成立的美国电影协会将补助电影制作人制作自己的电影后,林区决定创作短片《祖母》[15]。美国电影协会同意资助大卫·林区,提供5,000美元预算,之后又追加2,200美元。电影评论家米歇尔·勒布朗和科林·奥德尔后来说,“这部电影是真正的怪胎,但包含很多大卫·林区以后出现的主题和理念,表现出对于这种媒体的非凡控制力。”[16]

洛杉矶时期

1971年,林区与妻子和女儿搬到洛杉矶,他开始于AFI Conservotary(美国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1974年,他完成首部剧情长片《橡皮头[17]。尽管这部电影计划约有42分钟之久,其剧本却只有21页,有些电影学院的老师认为不会有对话和剧情这么少的电影会成功。然而,他们同意不干扰林区创作电影。《橡皮头》于1972年开始拍摄,场景是废弃的马厩,包括西席·斯贝西克杰克·菲斯克等人都参与制作。制作《橡皮头》期间,林区和妻子佩吉友好地分居、离婚,所以他开始住全职集。1977年,林区与玛丽·菲斯克再婚[18]

经过5年的制作,《橡皮头》于1976年终于完成。林区随后试图参加康城影展,但是一些评论者喜欢《橡皮头》,其他人则对《橡皮头》没有好感,所以《橡皮头》没有被选中。纽约电影节也拒绝《橡皮头》上映,虽然《橡皮头》在洛杉矶电影节拨放。戏院商Ben Barenholtz非常支持《橡皮头》,帮助《橡皮头》在1977年于美国各地播映,《橡皮头》后来成为流行午夜电影,被形容为70年代的最重要的午夜电影之一[19],与《遁地鼠》(El Topo)、《粉红色火烈鸟》、《洛基恐怖秀》、《活死人之夜》齐名[20]

大卫·林区在《橡皮头》获得成功后,林区选择拍摄《象人[21]。《象人》剧本由克里斯·德沃拉和Eric Bergren根据约瑟夫·梅里克真实故事改编,全片以黑白片方式呈现,被称为大卫·林区最传统的作品之一[22]。《象人》由约翰·赫特以及安东尼·鹤坚斯主演,获得巨大商业成功与8项奥斯卡奖提名,包括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23]

电影制片人乔治·卢卡斯是《橡皮头》的粉丝,提供林区执导《星际大战》三部曲的机会。但是林区拒绝,认为卢卡斯应该自己执导电影来反映自己的想法。不久之后,迪诺·德·劳伦提斯德提斯娱乐集团(De Laurentiis Entertainment Group)要求他将弗兰克·赫伯特科幻小说沙丘系列小说》(1965年)改编为电影[24] 。大卫·林区同意执导电影,然后着手编写剧本。虽然德·劳伦蒂斯希望《沙丘魔堡》会是像《星际大战》那样成功,但是《沙丘魔堡》(1984年)耗资4500万美元制作,但票房仅为2740万美元。

1983年,他开始连环画《The Angriest Dog in the World》的创作,它从1983年至1992年在《乡村之声》、《Creative Loafing》和其他小型报纸连载[25]。正是在这个时期,林区也对摄影产生兴趣,并前往英格兰北部拍摄工业景观[26]

从《沙丘魔堡》完成后,林区仍然不得不替为德提斯完成另外两部作品。林区自1973年以来就酝酿一个构想,最终成为电影《蓝丝绒》。《蓝丝绒》背景是美国虚构小镇兰伯顿,主角大学生杰弗里·博蒙特发现一只被切断的耳朵。他随后与朋友桑迪发现一个犯罪集团,首脑弗兰克·布斯绑架歌手Dorothy Vallens丈夫与小孩。

林区决定使用1950年代流行歌曲,包括洛伊·奥比森《In Dreams》和鲍比·文顿《蓝丝绒》。安杰洛·贝德拉曼堤(Angelo Badalamenti)制作大部分林区电影音乐[27] 。迪诺·德·劳伦提斯喜爱这部电影,但是大多数主流观众讨厌这部电影。林区以这部影片获得第二次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入围。伍迪·艾伦说,蓝丝绒是当年他最喜欢的电影[28]

在1980年代末,林区开始制作电视及电影作品,于1989年为法国电视台执导《The Cowboy and the Frenchman》。大约在这个时候,他认识电视制片人马克·弗罗斯特,他们决定开始制作玛丽莲·梦露传记,根据安东尼·萨默斯的著作《女神:玛丽莲·梦露秘密生活》。尽管该作品从来没有完成,他们决定制作喜剧剧本《One Saliva Bubble》。当他们在咖啡馆聊天时,林区产生某种想法,最终成为电视连续剧《双峰镇》(1990-1991年)[29]

1990年是大卫·林区的巅峰年之一:他以《我心狂野》荣获康城影展金棕榈奖[30],电视剧《双峰镇》于世界各地红极一时。

《我心狂野》之后,林区决定重新制作《双峰镇》,这一次马克·弗罗斯特没有参与,但表示:“我很喜欢故事的想法”。《双峰镇:与火同行》(1992年)在美国仅获得商业上失败,然而在日本大受欢迎,一些批评家称赞它是大卫·林区的杰作[31]。林区本人表示这部电影关于“孤独、羞耻、内疚、乱伦受害者。”

在电视剧发展失利后,林区重新制作剧情片。他与Barry Gifford编写《妖夜荒踪》剧本,该电影评价不一。1999年,大卫·林区与玛丽·斯威尼和约翰·罗奇合作,完成《斯特雷特的故事》该片由真实故事改编,描写1994年,73岁的艾伦·史崔特从艾奥瓦州劳伦斯开着一辆割草机花了六周时间到240哩(390公里)外的威斯康星州锡安山看望中风的哥哥。林区说:我钦佩史崔特,形容他为占士·甸[32]。《斯特雷特的故事》与他的早期电影相异,不含性爱或暴力剧情[33]

2000年,大卫·林区完成《穆赫兰大道》,这部电影是非线性叙事超现实主义的故事,由好莱坞明星娜奥米·瓦尔兹劳拉·哈林和贾斯汀·瑟鲁主演。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不俗,大卫·林区于2001年康城影展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新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此外,林区获得第三次奥斯卡为最佳导演奖提名[34]。同年作品《吃下我的恐惧》(Eat My Fear)被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国际奔牛艺术节拒绝展出。

2006年,大卫·林区电影《内陆帝国》首映。这部电影有三个小时之久,是林区最长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与《穆赫兰大道》一样,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叙事结构,由劳拉·邓恩、哈利·斯坦顿、贾斯汀·瑟鲁、娜奥米·瓦尔兹和劳拉·哈林主演。

2009年,大卫·林区制作纪录片网络系列《访谈计划》,由奥斯汀·林区和朋友杰森·S执导[35]

2011年,大卫·林区与知名潮流品牌Supreme推出联名系列商品。

2012年11月,林区在出席波兰Camerimage时透露自己正在计划新作品。林区说“有些事情正在进行,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36]2013年1月,劳拉·邓恩证实她和林区正在计划新作品[37][38],《纽约时报》后来报导林区正在撰写剧本[39]

电影作品

年度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备注
1967年 病的交叉效应英语Six Men Getting Sick (Six Times) Six Figures Getting Sick
1968年 《字母惊魂记》 The Alphabet
1970年 《我种出我外婆》 The Grandmother
1974年 《断肢女孩的来信》 The Amputee
1977年 橡皮头 Eraserhead
1980年 象人 The Elephant Man 第3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提名第53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提名第53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提名金球奖最佳导演
提名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
提名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剧本
1984年 沙丘魔堡 Dune
1986年 蓝丝绒 Blue Velvet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提名第59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提名金球奖最佳剧本
1990年 我心狂野 Wild At Heart 第43届康城影展金棕榈大奖
1992年 双峰镇:与火同行 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
1997年 惊狂 Lost Highway
1999年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英语The Straight Story The Straight Story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影片
第12届欧洲电影奖国际银幕奖
2001年 穆赫兰大道 Mulholland Drive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
第54届康城影展最佳导演奖
法国《电影笔记》2001年度十佳影片
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奖
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提名金球奖最佳导演
提名金球奖最佳剧本
2006年 内陆帝国英语Inland Empire (film) Inland Empire
2014年 双峰镇:遗失的片段英语Twin Peaks: The Missing Pieces Twin Peaks: The Missing Pieces

其他作品

年度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备注
1990年 心碎的梦想 Industrial Symphony No. 1:The Dream of the Broken Hearted 音乐剧
1990年 双峰镇 Twin Peaks 电视剧
1990年 美国史 American Chronicles
1992年 在空中 On the Air 电视剧
1994年 迷离情骸 Nadja
2002年 暗房间 Darkend Room
2002年 兔子 Rabbits
2017年 双峰镇 Twin Peaks 电视剧

参考资料

  1.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245.
  2. ^ Pauline Kael, quoted in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xi.
  3. ^ charitybuzz. Have 3-Time Academy Award-Nominated Filmmaker David Lynch Review Your Screenplay in LA. charitybuzz. Charitybuzz Inc. 2012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4. ^ The Police Knighted In France: Filmmaker David Lynch Promoted to Officer in France's Legion of Honor. CBS News Online. 2007-10-01 [201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5). 
  5. ^ 40 best directors. London: The Guardian Online. 2007 [201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7). 
  6. ^ Ankeny, Jason. David Lynch: Biography. Allmovie. [201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6). 
  7.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1.
  8. ^ David Lynch: "Den Här Världen Är Full Av Hat Och Ånge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瑞典文)
  9. ^ Williams, Alex. David Lynch's Shockingly Peaceful Inner Life. New York Times. 2007-12-31 [2010-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0). 
  10. ^ Sadighian, David. David Lynch thinks we're all lightbulbs. What?. Yale Daily News. 2005-10-01 [201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11.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05.
  12.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p. 36–37.
  13.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43.
  14.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p. 37–38.
  15.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42.
  16. ^ Le Blanc and Odell 2000. p. 18.
  17.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p. 58–59.
  18.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p. 60, 80, 110.
  19.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54.
  20.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Midnight Movies: From the Margin to the Mainstream》的资料(英文)
  21.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p. 90–92.
  22. ^ Le Blanc and Odell 2000. pp. 29–30.
  23.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104.
  24.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113.
  25.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109.
  26.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p. 109–111.
  27.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p. 130–132.
  28. ^ Peary, Danny. Cult Movies 3.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1988: 38–42. ISBN 0-671-64810-1. 
  29.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157.
  30.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191.
  31. ^ Kermode, Mark. David Lynch. The Guardian (London). 2007-02-08 [200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1). 
  32.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p. 247, 252.
  33. ^ Lynch and Rodley 2005. p. 260.
  34. ^ Academy Award Database: Lynch, David.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1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3). 
  35. ^ Hart, Hugh. David Lynch's Interview Project Probes American Dreams. Wired. 2009-05-30 [201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6). 
  36. ^ Rosser, Michael. David Lynch hints at new film | Diary Blog. Screen International. Top Right Group. 2012-11-26 [201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9). 
  37. ^ Blake, Meredith. Laura Dern's Enlightened approach. Los Angeles Times (Tribune Company). 2013-01-15 [201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1). 
  38. ^ Weston, Hilary. David Lynch and Laura Dern Have a Mysterious Project in the Works – Movies. BlackBook. VIBE Media. 2013-01-16 [2013-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3). 
  39. ^ Hoffman, Claire. David Lynch Is Back ... as a Guru of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3-02-22 [201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出版书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