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丘园 (彰化县)
大丘园,原写为大坵园(台湾话:Tuā-khu-hn̂g),是台湾彰化县二水乡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乡中部偏东南地带。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大园村、修仁村不含西部边界地带。[1][2]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大丘园地区为一街庄,称为“大坵园庄”,隶属于东螺东堡。该庄东北与松柏坑庄为邻,东及东南与鼻仔头庄为邻,南边隔浊水溪与林内庄、新庄仔庄为界,西边及西北边为二八水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彰化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二八水区”,隶属于彰化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二八水区改隶属于台中厅。1920年(大正九年),该庄改制并雅化为“大丘园”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员林郡二水庄[3]。
战后二水庄改制为二水乡,隶属于台中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二水乡改隶属彰化县。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大坵园,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北修仁(埤仔头)、南修仁(番仔寮)等聚落。[2]
交通
台铁纵贯线是台湾西部南北铁路干线,大致以西北—东南走向经过大丘园地区中部。境内未设端,西北侧最近的是二水车站,属二等站,停靠部分自强号列车,及全部的莒光号、区间车、区间快车;南侧最近的林内车站,属三等站,停靠少部分莒光号、区间快车,及全部区间车。由此等车站可前往台铁沿线各站。[1][4]
台铁集集线是二水经名间通往集集的支线铁路,大致以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经过本地区,并位于纵贯线东北侧。境内未设站,西北侧最近的是二水车站,东南侧最近的是本地区东南部边界外不远处的源泉车站。该线仅行驶区间车。[1][4]
县道137号(员集路二段)是彰化至二水源泉的道路,主要沿八卦台地西侧山麓地带而行,大致以西北—东南走向转横向再转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经过本地区中部偏东北,并位于台铁集集线北侧。由该道路向西北可前往二水市区东北郊、田中、社头、员林、大村、花坛、彰化等地,向东南东转东可前往鼻子头并止于县道152号路口。[1][4]
县道141号(南通路二段)是员林至林内的道路,大致以西北西—东南东走向转西北—东南走向再转西北西—东南东走向与县道152号共线经过本地区中部偏西南地带。由该道路向西北西转北北西再转北经员集路四段陆桥、铁路陆桥下后转北北西可前往田中、社头、员林并止于省道台1线路口,向东南东转南南西独行后可前往林内并止于省道台3线路口。[1][4]
县道152号(南通路二段)是大城乡公馆至名间的道路,在本地区路段与县道141号共线。由该道路向西北西转北北西再转西北经二水市区西南侧后转西南西再转西北可前往溪州、埤头南部、竹塘、大城等地,向东南东独行后转东北可前往名间并止于省道台3线路口。[1][4][5]
乡道彰114-1线(修仁路)是修仁至源泉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中部偏南番仔寮聚落南侧的县道141号、县道152号共线路口。由此向东北蜿蜒而行,过纵贯线铁路平交道后转东南东再转东北东,过集集线铁路平交道后出境,可前往鼻子头西部源泉聚落的乡道彰114线路口。[1][2]
学校
- 源泉国小(西北大半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