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发展公司
土地发展公司(英语:L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简称土发公司,1988年—2001年4月30日)是市区重建局的前身,根据《土地发展公司条例》于1988年成立,是香港一间公营机构,专责市区重建,避免香港市区环境进一步恶化,以及改善旧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土发公司的财政是自负盈亏的。2001年由新成立的市区重建局取代。
角色
土地发展公司的身处角色,是要让合资格的租客,不会因市区重建而致无家可归,所以斥资三亿五千万元购买和兴建住宅楼宇,安置合资格租客。凡是香港合法居民,在宣布重建当日前在受影响楼宇内居住的租客,而本身无其他住宅物业或其他居所者,就可将有关物业,以不交吉方式出售给土发公司或获配安置。[1]
重建计划亦可为社区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例如为长者、青少年、儿童及有需要人士提供各类型社区设施,因为重建旧区除了重建住宅和商业设施外,亦牵涉整个旧区的重新规划,包括重置原有的政府机构、社区设施、完善交通配套和增加绿化休憩地带等,这也是1980年代港府构思成立土发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扭转以往由私人发展商主导,欠缺社区整体规划的重建项目带来的弊端。[2]
重建成效
最初,土地发展公司早年的运作颇为成功。在1999年前,土发公司共落实推行了30个重建计划;其中16个已完成,4个已展开建筑工程,进行收购或在积极筹划中重建计划则有10个;另外,尚有25个项目处于规划阶段。
可惜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土发公司收购土地以进行市区重建进展因需要冗长的时间与业主/业权人商讨赔偿事宜而非常缓慢,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资源以安置受重建影响的住宅租户,亦无机构愿意替土发公司安置受影响的租户或业主。更甚的是,当时的法例规定土发公司必须采取“一切合理步骤以获取物业”,并须向业主提出“公平合理”的条款,以致征集土地的程序需时甚久。以上种种原因妨碍了土发公司1996年公布的26个重建计划市区重建项目受到拖延,令重建遥遥无期。[3]
土发董事局成员涂谨申则批评,土发公司的“自负盈亏”模式的重建计划已不可行,应尽快推出应变措施;同时,他曾向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提议用“补地价”的形式收购被重建的旧式物业,再加上政府注资再重建。
政府最终在2001年注资成立作为法定机构的市区重建局,取代土发公司,加强统筹旧区重建的工作,包括透过“楼换楼”等补偿方式加快收购业权的进度。[4]
土发公司成立后至解散期间,只有数个项目如租庇利街项目(即今日的中环中心)、“雀仔街”的贩商1997年搬迁到花墟道一带的园圃街雀鸟花园(即今日的朗豪坊)和永乐街项目(即今日的新纪元广场)最为成功,其他如尖沙咀河内道市区重建项目和旺角六街市区重建项目的收购进度却未如理想(最后只有尖沙咀河内道K11市区重建项目能成功收购重建)。再者,土发于1998年推出另外25个市区重建项目,但进展仍然因财政问题而缓慢,最后被市区重建局所取代。
展览中心
土发公司在1999年搬了新办公室后,在中环中心39楼的总部,设立了“土发公司展览中心”,展览中心共分为五个展区,每个展区均以不同的主题及形式带出旧区的生活实况,以致人口老化等问题。包括以模型砌出皇后街旧楼林立的环境、仿照旧楼“笼屋”内的恶劣环境重现眼前、讲述土地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市区重建研究和以剧场形式,配以录影片带出市区重建能如何为旧区居民改善环境,并裨益社区。土发公司认为,只有将笼屋的居住环境活现眼前,才能让参观者清楚知道,在香港繁荣背后,仍然存在居住问题,对那些生活无忧的下一代来说,是很好的教材。[5]
参考来源
- ^ 土地发展公司重建旧区 新移民得益,天天日报 (1999-06-26)
- ^ 快閃香港:政府成立土地發展公司(下). 香港电台. 2020-10-28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粤语).
- ^ 土发公司重建计划部分遥遥无期 居民申诉未受利先吃苦,天天日报 (1999-07-12)
- ^ 快閃香港:政府成立土地發展公司(上). 香港电台. 2020-10-27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粤语).
- ^ 土发展览中心 模拟旧区环境 “笼屋”生活 中环重现,香港经济日报 ( 199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