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圣港灯塔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七股区国圣港顶头额汕上 |
---|---|
坐标 | 23°06′03″N 120°02′10″E / 23.10072°N 120.036°E |
初建年份 | 1957年(民国46年) |
启用年份 | 1957年(民国46年) |
构造 | 黑白横纹方锥形木条板钢架塔 |
塔高 | 32.7米 |
焦距 | 34.2米 |
初始灯器 | 5等旋转透镜电灯 |
目前灯器 | 4等旋转透镜电灯 |
光度 | 28,000支坎德拉 |
光程 | 16.6浬 |
灯号频率 | 白联闪光每15秒连闪2次 明1.5秒,暗3.0秒 明1.5秒,暗9.0秒 |
管理机构 | 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 |
[编辑维基数据] |
国圣港灯塔,当地居民又称为七股灯塔[1],是台湾本岛最西端的灯塔,位于台湾台南市七股区的顶额沙洲上。
地理
现在的国圣港灯塔建于顶头额汕堤防内侧。顶额沙洲位在曾文溪口的北岸,北端为防风林,东侧则为曾文海埔地[2]。曾文溪以北的海埔新生地由于土地贫脊不利于农耕,在清末日治时期发展成全台湾盐田面积最广的区域,也就成为老一代人口中的“盐分地带”。除此之外,这些滨海区域自古以来居民就常以出海捕鱼维生[1]。
历史
台南县长杨宝发表示国圣港是郑成功最初登陆台湾的地点,原名国姓,但因地政人员谐音登记错误而标示成国圣,致郑成功最初登陆台湾的地点逐渐被淡忘[3]。为维护曾文溪出海口附近海域航行船只的安全,日治时期曾在顶额沙洲上建有曾文灯塔,二战时期被盟军炸毁。民国时期,由于嘉南地区沿海地带渔民人口不断增加,海关为了安全起见1957年选择在国圣港网子寮的沙洲上兴筑灯塔,为一座高20.7米的方形木板条钢构白色灯塔。国圣港灯塔最终逃不掉与塭港堆灯塔同样建于沙洲上的命运,国圣港灯塔因海上沙洲的不定性,沙洲长期被海浪侵蚀流失,整座灯塔几乎沦于汪洋中。1969年被卫欧拉台风摧毁没入海中。1970年6月海关决定另在附近的顶头额汕建灯塔,沿用至今[1][2]。
在顶额州海埔新生地新建的灯塔为方锥形黑白相间的钢架灯塔,所在地杳无人烟,后修防波土堤加以维护避免重复倒塌的覆辙。因附近的海沙与浓雾湿度均高,导致铁制灯塔锈蚀严重,须经常抽换支撑用的铁架[3]。
因国圣港灯塔长年受海风侵袭而有结构安全疑虑,交通部航港局于2022年9月5日开始进行灯塔整建,预计于同年10月底完工。[4]
结构
1957年原设于国圣港网子寮沙洲上的灯塔,塔身为白色方形木板条结构,高度20.7米,装五等电灯每15秒闪光2次,光力2,500坎德拉,光程13.5浬,并建有宿派人驻守[5]。1968年重建于顶额沙洲上的灯塔,塔身为黑白相间方锥形钢架结构,塔高32.7米,用四等电灯,光力28,000支坎德拉,光程16.6浬,塔基距海岸留有一段距离,后来加筑防波土堤保护[3]。
参见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沈文台. 台灣燈塔圖鑑. 猫头鹰出版社. 2005. ISBN 986-7415-78-7.
- ^ 2.0 2.1 李素芳. 台灣的燈塔. 远足文化. 2002. ISBN 957-28031-2-3.
- ^ 3.0 3.1 3.2 叶伦会. 海洋領航者 台灣燈塔展. 高雄市: 高雄市史博馆. 2000. ISBN 957-02-7455-7.
- ^ 航港局啟動國聖港燈塔整建工程 打造臺南七股私房景點. 中华日报. 2022-09-05 [202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 ^ 臺灣之燈塔. 台北市: 财政部关税总局海务处. 2012. ISBN 978-986-03-2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