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喇叭形玉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典藏之国宝喇叭形玉环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典藏之国宝喇叭形玉环(©Pbdragonwang)

喇叭形玉环,是作为手环的一种环形玉饰,属于单凸领环。由块状玉材一体成形琢磨而成,其断面略呈“L”形,环身的一面向外扩张,如同喇叭形状,扩张处的弧度极为滑顺。是东南亚新石器时代中期成人女性之陪葬品。为单凸领环,环身一面扩张如喇叭口状,主要分布于台湾及中南半岛以南台湾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遗址曾出土数件此类玉器,其中又以卑南遗址出土最多,计有8件[1][2]

特征

喇叭形玉环器属于单凸领环之一,为有领玉环之形制之一种。

有领玉环有多种称谓,有领璧、高领璧、凸领璧、凸唇璧、凸缘璧、带肩环、突棱璧、T字形环、玉钏、凸好郭器[3]等。在考古与研究领域,已普遍使用“有领玉环”称呼之。而有领玉环又分为双凸与单凸两类,单凸其断面为L形,亦有部分学者仍称为T形。[4]

台湾单凸领环有如双凸领环截半之垂直角度“L”形纵断面型,也有圆弧化“丿”变化趋于喇叭形者。圆弧化的喇叭形玉环似乎表现出不同于“L”形纵断面型的“凸领环”形制规整风格,有可能受中南半岛的贝环风格影响。[4]

台湾目前发现之喇叭型玉环,主要以台湾玉制成,少数为其他石质。通体磨制精细,环内径近正圆,且未见“旋截”[5]的痕迹。[6]

器物功用

卑南遗址出土的手环中,以板岩石环数量最多,其佩戴数量多为1至7件式的组合,佩戴在单手或双手手腕上;而喇叭形玉环的佩戴则是单独1件佩戴于单体葬的女性成人之左手臂上,方向是喇叭开口面朝上,大约可推至接近手肘关节处。喇叭形玉环经常会搭配管珠项链或铃形玉珠头饰作为陪葬,因铃形玉珠既珍贵且稀少,推测同时配戴喇叭形玉环及铃形玉珠的墓主,应该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2][7][8]

来源探讨

于同时期或稍早的台湾周边地区,中国华南、西南一带较流行的是双凸领环及单凸领环,其材质有玉质也有青铜质,又以双凸领环居多。而台湾至今尚未发现双凸领环,亦没有青铜材质制作的,因此,有学者认为台湾有的单凸领环以及外形经过转化的喇叭形玉环,似乎不是直接来自中国西南、华南,而可能是受到中南半岛地区其他风格传布的影响[9]

分布与典藏

喇叭形玉环于卑南遗址出土最多,于1980年代抢救发掘时期台东县政府采集标本至少2件、国立台湾大学采集标本6件。除卑南遗址外,全台至少有4处史前遗址出土,包括南投县覆鼎金考古遗址出土1件、宜兰县丸山遗址出土1件、云林县古坑大坪顶遗址第I地点文化层出土1件以及台南市北三舍遗址大湖文化乌山头期地层出土1残件。其中覆鼎金考古遗址出土于绳纹陶文化层上部,其年代可能较早或者约略与其他遗址相当[10],其余年代较卑南遗址稍晚,形制有所变化,器形似有小型化之趋势[11]

喇叭形玉环主要分布在台湾及中南半岛以南,在同时代或稍早的东亚史前时代中,分布范围较双凸领环小,两者仅于东南亚等部分地区重叠,单凸领环数量明显稀少。台湾亦尚未发现双凸领环出土。[4]

喇叭型玉环制品稀少,保存完整者仅见台东卑南考古遗址、宜兰丸山考古遗址以及云林古坑大坪顶考古遗址。台南北三舍遗址大湖文化乌山头期地层曾出土一残件。[4] 而覆鼎金考所见之喇叭型玉环,得以做为台湾东部、西部交通及交换体系之证明,此址另发现少量属于与东部区域交换或交易之玉器、玉料,另亦可见玉器处理之切锯刀。[12]

目前被台湾各级政府列为重要文物者有:

国宝喇叭型玉环
1980年代自卑南遗址石板棺出土,依台湾“古物分级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 4 条第 1 项指定为国宝。外环径 9.38 公分、内环径 5.88 公分、环高 3.09 公分、重量105.9公克。玉件绿而通透,带少量铬铁黑斑。此为卑南遗址出土喇叭形玉环中,器形完整且品质最精良者,现存于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13]
卑南文化喇叭形玉环二件
1980年代出土,依台湾“古物分级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 3 条第 1 项指定为重要古物。第一件外环径 9.99 公分、内环径 5.65 公分、环高 2.85 公分,重量99.5公克。玉件呈浅黄绿色,质佳、磨制精良;第二件外环径 9.94 公分、内环径 5.67 公分、环高 2.46 公分,重量87.3公克。玉件呈黄绿色,器身带断裂修复痕及小穿孔,出土于墓葬人骨之左手臂,喇叭口朝上。皆现存于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14]
覆鼎金考古遗址喇叭型玉环
2021年出土。内环径6公分,环高1.2公分,重量87.2公克。本体全件细磨制,可能曾有抛光处理,现已有所白化。[12],于2022年指定为一般古物[15]

参考来源

  1. ^ 叶美珍. 〈史前珍瑤──談卑南遺址4組國寶玉器(上)〉. 《发现》史前馆电子报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13-02-01, (244)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2). 
  2. ^ 2.0 2.1 夏丽芳. 〈喇叭型玉環〉. 《发现》史前馆电子报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03-05-01, (10)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3. ^ 历史文物陈列馆. 文物放大鏡──玉有領壁.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4. ^ 4.0 4.1 4.2 4.3 叶, 美珍. 史前館國寶故事系列1:喇叭形玉環與雙凸領環的世界. 史前馆电子报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15-07-01, (302)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5. ^ 吴巧文. 要怎麼在堅硬的玉石器上穿孔呢?. 考古资料数位典藏创新计划.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19-05-16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中文(台湾)). 
  6. ^ 夏, 丽芳. 喇叭型玉環. 史前馆电子报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03-05-01, (10)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7. ^ 连照美. 邓聪 , 编. 〈臺灣卑南玉器研究〉. 《东亚玉器》 (香港: 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 1998, (第一册): 351-367. 
  8. ^ 叶美珍、李坤修. 〈史前館國寶故事系列2:談喇叭形玉環與鈴形玉珠之佩戴方式─來自卑南文化公園PNPAB7的啟發〉. 《发现》史前馆电子报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15-10-01, (308)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7). 
  9. ^ 叶美珍. 〈史前館國寶故事系列1:喇叭形玉環與雙凸領環的世界〉. 《发现》史前馆电子报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15-07-01, (302)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10. ^ 国立成功大学考古学研究所. 《南投縣覆鼎金疑似考古遺址試掘及調查研究計畫結案成果報告》 (PDF). 南投县政府文化局. 2021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23). 
  11. ^ 叶美珍. 〈史前館國寶故事系列1:喇叭形玉環與雙凸領環的世界〉. 《发现》史前馆电子报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15-07-01, (302)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12. ^ 12.0 12.1 覆鼎金考古遺址. 国家文化资产网. 文化部. 2021-11-12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13. ^ 國寶指定公告表 (PDF). 行政院公报. 2012-11-12, 18 (217): 42910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03). 
  14. ^ 重要古物指定公告表 (PDF). 行政院公报. 2014-04-24, 20 (217): 15018-15019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1-03). 
  15. ^ 喇叭型玉環. 国家文化资产网.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