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
藏传佛教 |
---|
唐卡(藏语:ཐང་ཀ་,威利转写:thang-ka)在藏语意为“松树”,是一种画在布幔、纸上的画像。唐卡兴起于吐蕃时期,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
规格
唐卡的幅面大小悬殊,小则边长不到一尺,寺庙雪顿节晒佛用的一般幅面很大,如布达拉宫的无量寿佛国唐卡,长55.8米,宽46.8米。一般唐卡长约75厘米,宽约50厘米。
材料
依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
- 国唐(丝质类唐卡):用丝绸等拼贴缝合、编织等方式制作,又可分为刺绣、缂丝、织锦、缎贴、堆绣5种。
-
大宝法王一世都松钦巴大师刺绣唐卡
- 止唐(绘画类唐卡):用颜料画在布上,表现形式有金唐、赤唐、黑唐等多种,有的还有珠宝镶嵌其间。画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矿物质颜料和金箔,不但色彩艳丽而且可以保持几百年依然鲜艳如初。
内容
唐卡的题材广泛,有佛教内容的佛本尊像、护法神像、祖师像等,也有历史、民俗的内容,几乎包罗了西藏生活的所有内容,有“西藏的百科全书”之称。
唐卡绘画的流派
西藏因为政治背景,佛教可分前弘期(8-9世纪)和后弘期(11世纪以后),前者因为灭佛,当时的作品几乎很少流传下来(据学人考据目前已经发现几处壁画遗址)。目前一般所说的唐卡都是指后弘期以后的作品。
根据历史背景与时代风格,可将后弘期以后到现下的唐卡风格略分为“外来影响期”(11-15世纪)、“本土画派兴盛期”(16-18世纪早期)、“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等三个时期。
外来影响期
11-15世纪的画风主要受到外来影响,可以称之为外来影响期。 后弘期是从藏西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开始,其兴建寺庙的工匠大多来自东北印度(帕拉)或喀什米尔地区,目前在阿里地区发现的唐卡作品明显具有帕拉或中亚风味。 13、14世纪后藏地区的萨迦派因为得到元朝皇帝的支持,寺庙委托创作了许多精美的唐卡和铜像,这些作品大多出自尼瓦人之手,这类作品可以统称为尼瓦作品或尼泊尔风格作品。15世纪噶举派得到明朝皇室的支持,噶举派的大宝法王以及几个比较重要的领袖都得到皇室的册封。元末明初,帕竹噶举在藏中地区建立帕竹政权,由于与汉地往来密切,汉地画风也传入西藏,并造成唐卡风格革命性的变化。
本土画派兴盛期
16世纪早期,西藏发展出属于西藏特有的本土画派,因此16-18世纪早期可以称之为“本土画派兴盛期”。
勉塘画派
15世纪中叶以后,西藏画家在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画风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出属于西藏特有的本土画派。第一个被公认而且影响后世巨大的画派是由活跃15世纪下半的勉塘巴·勉拉顿珠所开启的勉塘画派(menbris,或称门塘画派)。勉拉顿珠是非常有才华的画师,他学过印度、尼泊尔和中国等当时流行的各种绘画技法,并且都能按照该画派的特点画出精美绝伦的作品。他的儿子、侄子以及后继的门徒在16、17世纪将勉派发扬光大,使该派成为西藏流传最广的画派。勉拉顿珠本人的作品现下已经很难辨识,根据一些文献的描述,该派早期作品的特色是在尼泊尔构图的架构下加上较简略的汉式山水背景,17世纪以后该派产生许多分支,并衍生许多新派,保持其道统的画家被称为旧勉派,但其风格并不是那么明确。
钦则画派
与勉拉顿珠同时代还有另外一位绘画大师钦则钦莫(mkhyen rtse chen mo),他和勉拉曾师事同一位画师,所处的时代环境也差不多,当时正是多种外来画风薰染下正要冒出本土画风的时期。他和勉拉一样都技法高超,而且也开始开创自己的风格。和勉拉相比,他的布局和用色都较保守,但色彩浓郁,富有浓浓的宗教感,特别是忿怒相特别威猛有力,而勉派的善相比较优美,构图比较有层次。继承钦则画风的画家称为钦则画派(mkhyen bris),此派在17世纪时盛极一时,18世纪中叶以后没落,但其忿怒相的画法被后来的大多数画派所吸收,流传至今。
新勉派
17世纪中叶,后藏的秋英嘉措将旧勉派进行改革,创立新勉派(menbris sama,简称勉萨men sa)。此画派将旧勉派的背景加入少许透视概念,色彩调得更加清亮,并且运用更多的描金线法,使画面看起来更华丽、活泼。此派原本只流行于后藏地区,后来普及到整个藏区,成为18-19世纪藏中及后藏地区的新主流,该区格鲁派的大寺庙目前都保存大量此派的作品。
噶玛嘎画派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藏东和康区兴起称为噶玛嘎的新画派(karma gar bris),此画派由于早期的画师与噶举派的寺庙往来较密切,所以经常被误认为噶玛噶举画派(噶举是四大教派中的白教)。此画派的创建者一般公推是活跃于16-17世纪间的南喀札西,此画派在旧勉派的基础上,更强调汉式风格中的留白与淡雅,画风流露一种非常有魅力的文人气质,受到当时较重视文学艺术的活佛们的喜爱,于是形成时尚,成为17-18世纪间的新主流。该画派在18世纪以后发展出许多新支派,18世纪以前的风格被称为古典噶玛嘎画派。
司徒画派
位于康区德格县的八邦寺寺庙创建者司徒班钦·却吉迥乃(1700-1774)是噶玛噶举派三大转世活佛中的一位重要活佛(其他2位是噶玛巴和夏玛巴),他是当时最有学问的活佛之一,本身也是一位大画家,他的转世系统即当今的泰锡度仁波切(泰锡度即大司徒的谐音)。他的技法承袭自噶玛嘎画派,但他的画风比起之前的噶玛嘎作品更加淡雅,人物花鸟更加细致,并且非常重视主尊头光与背光的透明感。
噶雪画派
18世纪中叶有几位出自昌都噶雪(gahe)地区的优秀画家,如却札西和噶玛札西等,他们和八邦寺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画风可以说是在勉派的上色法上,加入司徒画派的构图与气质。此画派一直流行于川、藏边界地区至今。
觉囊画派
通常画派和教派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觉囊派是个特殊案例。觉囊派原本是个大教派,但因主张“他空见”而为达赖五世所排斥。17世纪的佛学大师多罗那他乃觉囊派的住持,他为后藏的主寺画了许多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独树一格,后来多罗那他被达赖派遣到外蒙古传法,其转世札那巴匝改信格鲁派,觉囊派在后藏的地位跟着式微,其画风在藏区也跟着式微。青海、四川边区至今仍然保存了几个觉囊派小寺庙,此地区的唐卡作品至今仍保存了该派的独特风格。觉囊画风用色比较善用大色块,线条较粗犷,具有浓烈的宗教感染力。
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
由于交通逐渐发达,加上寺庙兴建时会同时聘请多种不同画派的画家,不同画派间相互交流,造成18世纪中叶以后就很难见到属于纯正画派的作品,特别是19世纪以后。19世纪以后到现下,每位画家都自称是学习某某画派,但实际上其作品多少都掺和了其他画派的技法或特色。虽然如此,百年期间的众多作品还是隐约形成各自的风格,这些作品的风格很难以道统画派来判定,但却有明显可以分辨的地方色彩,因此称18中期-20世纪为画派混淆与地方风格期。下面介绍几种地方风格较为明显的作品:
- 昌都风格:
藏东昌都地区自古人文会粹,画家辈出,古典噶玛嘎画派大多数画家都是出自此地区。18世纪末该地区流行一种地方风格,其技法主要是承袭新勉派,人物及花草用大量的金线勾勒,但背景颜色为墨绿色,水准较高的作品会有一种苍劲而庄严的感觉,但较差的作品会给人沈闷感。
- 德格风格:
18世纪康区德格土司的权势盛极一时,他资助兴建著名的德格印经院,以及多座隶属不同教派的大寺庙,如宁玛派的佐钦寺、噶举派的八邦寺和萨迦派的更庆寺等。当时德格的文化水准相当高,在贵族的资助下,当地画师也画出相当多高水准的作品,其画风构图采噶玛嘎画派、主尊采司徒画法,背景和云朵的上彩模式则采勉派,作品高贵之中带点文人气。
- 阿坝画风:
四川西北部的阿坝地区自古偏穷,佛教非常普及,但较少鼎盛的大寺庙,其艺术创作自古也不怎么出色。但正因为穷,该地区寺庙请不起大画师画卡,大多数的作品都是由僧人亲手绘制,其技法明显比专业画师拙劣,但因为对宗教内容的娴熟,其主尊的表现经常有出人意表之处。总体来说,该地区作品颜料较差,蓝绿色都喜欢带灰色,技法掺和旧勉派和钦则画派,具有强烈的民俗画风格。
- 理塘(香格理拉)画风:
四川西南方向从理塘、稻城一路到云南丽江,从16世纪以后就非常笃信藏传佛教,此一地区景色优美,被认为是古代所称的香格理拉。该区主要信仰格鲁派和噶玛噶举派,因此所见到的唐卡题材多数和此二教派有关。格鲁派唐卡技法主要承袭新勉派,而噶举派唐卡则多承袭噶玛嘎画派,不过作品都会混杂其他技法,线条较粗犷,人物或主尊的神态较为憨浓。
- 白玉画风:
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境内有许多著名寺庙,其中以宁玛派的白玉寺与噶陀寺最为出名,此二寺分别是宁玛派六大传承主寺中的二寺。由于此二寺都非常重视伏藏传承,因此画有许多非常罕见的无上瑜伽续本尊和护法。其风格是常用浅绿色丘陵和淡蓝色的天空作背景,林木岩石的画法简略,上色笔触较粗,但最大特点是忿怒相主尊非常威猛有力,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 青海画风:
青海是个广大辽阔的草原区,伊斯兰教是该区主要信仰,但从西宁塔尔寺到四川和西藏边界一带都是佛教区。由于塔尔寺是格鲁派教主宗喀巴大师的出生地,该寺在17世纪以后成为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因此该寺也拥有许多精美的佛教艺术品。塔尔寺18世纪以前的作品主要承袭札什伦布寺风格,唐卡主要是新勉派。19世纪以后因各地来此朝圣的信徒热络,塔尔寺附近几个乡镇遂发展成大量制作普及性唐卡的基地,其中最著名有塔尔寺附近和热贡地区,青海唐卡主要特色是背景喜欢用翠绿色,常画有青海湖,莲花座像牡丹花,大量使用金线勾勒。热贡作品构图和用色都非常热闹。
- 蒙古画风:
蒙古地方包括内蒙古和外蒙古等广大地区,自古信仰萨满教,但16-17世纪以后全面改信藏传佛教。该区佛教艺术发展较晚,佛像工艺方面内蒙古在17世纪早期即相当精良,其作品一般被认定为汉藏风格;外蒙古18世纪初的札那巴匝作品相当精美,目前在国际上相当受重视。唐卡多数年份较晚,技法以新勉派为主,但主尊的描写较呆板,背景也缺乏景深或透光感,用色华俏而杂,具有较强的北方民俗画味道,艺术性相对较弱,不过因为和北京的地缘关系,欧美或一般古董爱好人士最早接触的唐卡反而是蒙古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