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 | |
---|---|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 Columbia University | |
旧称 | 国际事务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
类型 | 研究所学院、国际事务学院 |
建立日期 | 1946年 |
母校 | 哥伦比亚大学 |
隶属 | 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 全球公共政策网络 |
领导 | |
院长 | Keren Yarhi-Milo |
人数统计 | |
学生总数 | 约1000人人 |
校园 | |
地址 | 美国纽约州纽约 |
地理坐标 | 40°48'27"N, 73°57'35"W |
其它资讯 | |
网站 | www |
国际暨公共事务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 简称SIPA) 是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下属的学院,以国际关系学、区域研究、公共政策与管理教育闻名。
历史
SIPA创办于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当时名为国际事务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仅提供国际事务硕士学位,以训练未来的外交、国防官员为宗旨。日后因应国内公共政策教育需求的增长,乃于1977年增设公共行政硕士学位,并在四年后正式更名为国际公共事务学院[1]。
SIPA目前仍以硕士学生为主,每年招生名额约五百多人,其中近半为国际学生,每年并录取少量的博士生。
特色
SIPA目前设有十间包括俄罗斯、东亚、中东等在内的区域研究所以及十二间议题研究中心[2]。在众多优秀的公共政策学院中尤以全面的区域研究能力、联合国研究以及发展问题等长处著称,在全美公共政策学院中常年排名前五[3]。
座落于纽约市曼哈顿晨边高地区的SIPA由于地利之便,跟联合国总部有着密切无比的合作关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在SIPA任职研究员。此外联合国亦有多名现任或卸任的副秘书长或助理秘书长级别官员在SIPA任教,如Michael W. Doyle(前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战略规划助理秘书长,现任联合国民主基金会会长)、杰佛瑞·萨克斯 (前联合国千年计划主任)、Elisabeth A Lindenmay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前联合国秘书处副主任)等。
.每年九月联合国召开联合国大会时,SIPA皆会组织一系列“世界领导人论坛”,邀请多国总统、总理等在校内进行演说和问答[4]。
由于与联合国和华尔街比邻的缘故,SIPA毕业生有相当比例在毕业后投入联合国属下机构以及到华尔街从事金融、咨询等工作。
学术
国际公共事务学院目前提供七种学位,包括国际事务硕士、公共行政硕士、经济政策管理硕士、环境科学与政策硕士、公共行政硕士主管进修班、发展实践硕士和可持续发展学博士学位[5]。
该学院也是全球公共政策网络 (Global Public Policy Network) 的一员,和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德国柏林赫尔梯行政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和巴西圣保罗商学院等六校设有双学位合作项目[6]。
学院绝大多数的学生为两年制的硕士班学生。硕士生们需要在六个主修和六个副修范围内各选一项方能毕业。这些项目包括:
主修:国际安全政策、国际金融经济政策、人权、经济政治发展政策、能源与环境政策、和都市与社会政策。
副修:区域研究 (可从非洲、东亚、中东欧、西欧、拉美、中东、俄国、南亚和美国中择一)、高级政策与经济分析、应用科学、国际冲突化解、国际媒体与倡导、国际组织以及管理。
选修:联合国研究、人道主义事务研究与性别政策。
在学院本身的课程之外,学生亦可到哥伦比亚大学全球知名的新闻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系所修课。[7]
社团生活
国际公共事务学院有着各式各样的媒体、社交、运动与学术社团,包括全由学生一手包办的全美历史第二悠久的国际关系学术期刊“国际事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学术社团中,与亚洲关系较密切的有台湾研究社 (Taiwan Focus)、日本交流论坛 (NBK)、韩国研究社 (Korea Focus)、大中华创议社 (Greater China Initiative)、东南亚学生会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itiative)等[8]。
评价
SIPA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哥伦比亚大学本身的实力使得它成为许多学子的选择。它较常为人诟病的一点在于其较大的招生数量(每年五百余人)。例如在第一学期,两个主要学位的所有学生都要各上一门共同必修课(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或 Politics of Policymaking),导致每周一次要与一百多人同地上课的情形。不过亦有支持者认为在硕士阶段课业外活动与专心学术同样重要,因此 SIPA较多的学生数反而提供了更多的交朋友、拓展人际网络的机会。
参考资料
- ^ 國際公共關係學院 - SIPA at a Glance.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1).
- ^ 國際公共關係學院 - Institutes and Centers.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7).
- ^ Foreign Policy Magazine Feb 13, 2007.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8).
- ^ 哥大世界領導人論壇歷年演講人名單.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7).
- ^ 國際公共關係學院 - Degree Programs.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3).
- ^ 國際公共關係學院 - GPPN.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7).
- ^ 存档副本.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6).
- ^ 國際公共關係學院 -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