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楣
周家楣(1835年—1887年),字小棠[1]、一字云生[2],江苏省常州府宜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生平
咸丰九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元年,任礼部主事、员外郎、礼部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元年,任太仆寺少卿[3]。次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大理寺卿。光绪四年,改任顺天府府尹,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光绪七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署都察院左副都御[3]。光绪八年,再任顺天府府尹、考试孝廉方正阅卷官、顺天乡试汉监临官、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乡试覆试阅卷官、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4][5]。光绪九年,任殿试读卷官[6],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考试汉荫生阅卷官。光绪十年,任通政使司通政使[7]。光绪十一年,考试试差阅卷官、考试汉荫生阅卷官,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3]、吏部左侍郎[3]。1881.12.18-1884.9.3,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正二品)。光绪十二年病休,次年去世。
家族
祖父周静齐,秀才。
父亲周爱棠,直隶州学正。母亲潘太夫人,皇清诰封一品太夫人。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 ^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史馆传稿 ,701005914号
- ^ 词林辑略 ,7卷 ,405
- ^ 3.0 3.1 3.2 3.3 3.4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包 ,702001205-1号
- ^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 ,156卷 ,197-2
- ^ 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42):“周家楣,字小棠,江苏宜兴人。咸丰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礼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其时教祸棘,四川总督骆秉章夙持正,外人以将军崇实易与,遇事辄就决之,数兴大狱,至杀平民二百人,勿之问。家楣上书执政,极言其害,请教案归总督裁决,卒如所言。各国相继换约,交涉益剧,枋事者多依违。家楣苦心经画,凡议觐礼、遣使臣、护侨民,皆委曲历久而后定。洎日本窥台湾,海防亟,迺为策先谋足以制日者。于是大学士文祥举立海军、造船舰、筑炮台、制枪械、采煤铁、招侨商,及用人、筹饷诸端,折衷众说,属草议上之。累迁郎中,擢五品京堂。光绪改元,除太仆寺少卿,典四川乡试。越二载,迁顺天府府尹,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遭忧去。服阕,署左副都御史,直总署如故。八年,再授顺天府府尹。时吏治日弛,家楣自初莅即奏增经费,劾污吏,练捕盗营,亲决狱讼,设通州、良乡官车局、近畿教养义塾、善堂、留养局,增贡院号舍,扩金台书院,制孔庙祭器、乐器。及再任,益有兴革,郡中一切皆治办。”
- ^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 ,162卷 ,279-2
- ^ 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 ,197卷 ,795-2
- ^ 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42):“九年,霪雨河溢,州邑吁菑,亟疏请帑,复募集银百余万。会关东大熟,劝募杂粮,亦获数万石,恤饥困。明年春,大举工赈,濬京南凤河,京东北运河,武清、宝坻两减河、宛平庞谷庄百二十村沟洫。通州、涿州、霸州、保定堤坝决口,分助直、鲁工赈皆钜万。佥谓京畿救荒之政,为百年所未有云。家楣方负时望,累兼署礼、户、兵三部侍郎,上意骎向用。既而恭亲王奕䜣罢政,朝局一变。法越事起,朝士激昂多主战。家楣以法彊盛,不可轻敌,迺自具疏,略谓:“法人肆扰海疆,台湾亟于战御,饷械阻绝。敌以兵船十数游弋海口,伺隙抵巇,各国且潜济之。台湾虽胜,与内地隔。越南得手,得一地留一师,亦恐分兵致弱。今调停之说,发之自彼,权之在我,不得不别具深谋,欲擒先纵。至中国实能自强,转无战之可言。此大局之枢纽也。”疏上,自知其言不协时,曰:“吾终不以附和误国。”给事中孔宪瑴劾张荫桓泄漏机密,语连家楣及吴廷芬等,乃罢直总署,转通政使。十三年,卒。顺天士民感其遗惠,请建通州专祠,诏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