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名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名讳是对本名的另一称呼。不少文化中都有本名与灵魂相连的宗教思想,因此对本名用字有一定的要求和禁忌,日常使用中也有特别注意之处,在英语中称为“True name”。在中国日本东亚汉字文化圈中,传统有避免直呼长辈君主等贵人本名的习惯,这个习惯被称为避讳。在秦朝以前,“讳”只用来称呼死人;从秦朝开始则是生人和死人都会使用,而在日本更转化为专指人的本名。而除了以“讳”来称呼别人以外,还会使用“表字”。

古时如果以讳来称呼人,被视为是极无礼的事,只有帝王君主、与极亲近的长辈,可以直称其讳。僧侣受戒时所取的法名并以佛门弟子的身份取的新名都算是讳(法讳),不过佛家中人,避讳的情况并不太多。

在日本有向僧侣或葬礼中死者授与戒名的仪式。因此在现在和讳和已经被混同,在现代日本语中亦被当成为同义词使用。

汉字文化圈

以中国开始的东亚汉字文化圈中,为了避讳而使用了许多称呼。

对成人以表字来代替名讳。

朝鲜半岛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文人、知识人的称呼。

  • 苏轼(讳)-苏东坡(号)
  • 孙文(讳)-孙逸仙(号)

在朝鲜半岛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 李珥(讳)-李栗谷(号)
  • 许楚姬(讳)-许兰雪轩(号)

越南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 阮廌(讳)-阮抑斋(号)
  • 阮攸(讳)-阮清轩(号)

日本江户时代非常盛行使用。

在死后因为功绩而被赐予爵位的情况下,为以来代替讳。

在朝鲜半岛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在日本的江户时代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官名

对有官职的人物会以官名代替讳来使用。

  • 嵇康(讳)-嵇中散(官名)
  • 王羲之(讳)-王右军(官名)
  • 杜甫(讳)-杜工部(官名)

刺史等地方官会以统治的地方名来称呼其人。

  • 刘备(讳)-刘豫州(官名)
  • 柳宗元(讳)-柳柳州(官名)

在日本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 伴善男(讳)-伴大纳言(官名)

唐名等中国风的官名来称呼的情况亦相当多。

还有如果拥有受领名的话,都会以统治的国名来称呼其人。

但是在中世纪以后的日本,因为武士阶级的人都会在没有任官的情况下以百官名和受领名自称,在这些情况下,到底是实际的官职还是单纯的自称已经不能分辨。例如织田信长被朝廷任命为右大臣,于是会有织田“右府”(右大臣的唐名)的称呼。但是广为人知的织田“上总介”完全是自称的。而左卫门右卫门兵卫等官名亦被频繁地使用着,因此这些官名就被当作平民的名字使用。

排行

亦会有以排行来代替讳的情况。

  • 李白(讳)-李十二(排行)
  • 白居易(讳)-白二十二(排行)

在朝鲜半岛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 金昌洙(讳)-金九(排行)

在日本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不过日本是以排行来作为假名(通称)的命名方法之一。

本籍

亦有以本籍的地名来代替讳来使用的情况。

通字(系字)

通字或称系字,是指同一家族的成员使用相同的字命名,可分为辈字祧字

辈字

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琉球有在同一宗族中同辈的人共用讳中特定字的习惯,这个字被称为“辈字”。

中国在南北朝时代以后,名字出现了使用两个字的情况,而在这两个字中的其中一个字会由兄弟、堂兄弟等同族男子共用,来用作确认一族中的辈份,而且可以是使用相同部首的文字为辈字,也有些家族要求女子也依辈字命名。后来朝鲜半岛、越南、琉球也有这种命名方式,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初期亦有这种习惯。后来在日本,讳的一字被当作通字并广泛用在一族中使用。为了与世代相传的系字区分,把辈字称为“列系字”,世代相传的系字则称为行系字。但“行系字”一词在中文里意义与辈字相同。

有些宗族、家族在两代之间亦可以有取用特定辈字的规则,例如前代是用“水”系文字的话,根据五行学说中水生木的原理,下一代就会使用“木”系文字。有些宗族甚至有辈字诗,规定多代所用的辈字,例如孔子后裔就依辈字诗命名。琉球人名中的辈字只用于士族男性的唐名,并不用于名乘童名

祧字

祧字是世代相传的系字,指同一家族或宗族中的子孙继承父祖辈名字中所用的字。日本在平安时代中期开始,辈字演变为讳的一字被当作通字并广泛用在一族中使用。为了与世代相传的系字区分,把辈字称为“列系字”,祧字则称为行系字。虽然同属汉字文化圈,但中国、朝鲜传统中对于“某人物的讳被使用同一汉字是对这个人物的不敬”的观念并不见于日本、越南、琉球,甚至是相反。

在日本对于平安时代中期,汉字名字使用两个字的情况变得普遍,在后来的日本,“通字”、“系字”都被家族代代继承,先祖的名字中的特定文字会被当作讳。在平安后期以后的皇室中,历代天皇大半会以讳字“仁”来改名。此外例子还有伊势平氏以“盛”字命名,房总平氏上总氏千叶氏相马氏三浦氏)-“常”、“胤”字命名,秩父平氏畠山氏河越氏江户氏)以“重”字命名等。还有日本人为了让后代有活跃事绩的祖先的能力,会给下一代改与祖先完全一样的名字。例如朝仓孝景伊达政宗毛利元春等。

琉球的祧字称为名乘头,是士族名乘的第一个字,例如“朝”字是第二尚氏王朝王室尚氏及其分支向氏专用的名乘头。一些同姓但不用宗的宗族亦以名乘头区分,如首里士族有两个不同宗的毛姓氏族,一个以“盛”字为名乘头,另一个以“安”字为名乘头。

虽然中国、朝鲜取名的传统上避免与先祖使用同样的字,但也有例外。如中国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个儿子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都有“之”字,据陈寅恪考证“之”字是天师教信徒的标志,而汪婕指出这是因为当时的习俗是“二名不偏讳”,与天师教信仰无关[1]。而现代北朝鲜的祖孙三代国家领导人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都有使用通字的情况。关于这种反朝鲜传统的命名方法的原因引起了许多猜想,没有确实说法。

偏讳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偏諱
假名へんき/かたいみな
平文式罗马字Henki / Kataimina

在古代日本有避开贵人二字名中通字的习惯,这种避讳方式被称为“偏讳”。偏讳不只是要避讳,亦有贵人会向臣下赏赐偏讳的例子,在镰仓时代江户时代非常盛行。

汉字文化圈以外

参考文献

  1. ^ 汪婕 《对魏晋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怪现象之思考》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第6期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