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诗社
创世纪诗社是1954年于高雄左营军区成立的现代诗社,同年10月发行《创世纪》诗刊(后更名《创世纪诗杂志》),由当时在高雄海军服务的三位青年军官张默、洛夫、痖弦共同集资创办[1],三人号称“创世纪铁三角”。
“创世纪诗社”与纪弦“现代派”、“蓝星诗社”在1950年代鼎足而三, 因发迹于军中,早期社员与组织具有鲜明的军中色彩[2]。历经时代更迭,创世纪诗社与成立于1964年的笠诗社,是少数至今仍在运作的台湾重要诗社。
《创世纪诗刊》的出现,团结了一批台湾诗坛的现代诗人,形成了诗歌流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刊》是今日《创世纪诗杂志》的前身,《创世纪诗杂志》由“创世纪诗杂志社”发行。
创世纪诗社曾经是台湾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现代诗歌文学团体,在1960年代成为台湾诗坛超现实主义的集聚地。
诗社发展
1954年8月,在高雄左营炮兵队服务的张默,于高雄大业书店翻阅张秀亚散文集《三色堇》时,看到“创世记”三字甚为喜爱,遂兴起创办诗刊的念头,翌日随即到海军所属印刷厂估价,并联系凤山海军陆战队的洛夫,议定于10月出版,并于军中小报《战士报.副刊》发布创刊及邀稿讯息[3]。1955年第2期起,痖弦加入编辑行列,三人主编《创世纪》诗刊30年。
张默、洛夫、痖弦三人主编《创世纪》诗刊时期,略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代“新民族诗型”;1960年代“超现实主义”,以及1970年代“反乡土”纯粹时期[4]。
1954年10月到1958年4月,《创世纪》诗刊采32开,共出刊10期。此时期推出“新民族诗型”,主张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东方味[1][3],兼顾“横的移植”与“纵的继承”[4]。
1959年4月第11期扩版为20开本。此时纪弦所主导的《现代诗》逐潮消沈,《创世纪》转向现代主义,开始宣扬“超现实主义”[4],加强诗论、译述,网罗《现代诗》、《蓝星》诗人,不再鼓吹“新民族诗型”,提出诗的“世界性”、“超现实性”、“独创性”与“纯粹性”。[1]
1969年1月出刊第29期后暂时休刊,1972年9月复刊号第30期,诗社迁址台北,扩大为同仁诗志。此时期的背景是:政治上,台湾退出联合国与保钓运动;文坛则以关杰明、唐文标所掀起的“现代诗论战”(又称“关唐事件”)引发对现代诗创作风格的讨论。1972年张默重提新民族诗型,1974年8月洛夫针对现代诗论战以〈斥“工农兵文艺”〉反对写实主义立场,重申现代主义美学观点[4]。
1985年4月第66期起,《创世纪》改由沈志方、侯吉谅、江中明等人主持编务。1980年代中后期恰逢解严前后,两岸开放探亲,文化交流也至此频繁,《创世纪》将触角延伸到两岸诗及诗论比较。1990年代后,回应解严后台湾社会多元的民主社会现状,以及跨世纪、跨媒介时代特征,创世纪诗社亦开启各种与国际、本土的对话,刊出“散文诗”、“旅游诗”、“诗写九二一台湾大地震”及“台湾早期等人略论”等特辑[1]。
出版
- 《创世纪诗选(1954-1984)》(痖弦等编)
- 《创世纪四十年诗选(1954-1994)》(洛夫、沈志方编)
- 《创世纪诗选第二集(1984-1994)》(辛郁等编)
- 《他们怎么玩诗?——创世纪五十周年精选(1994-2004)》
- 《创世纪.创世纪1954-2008图像册》(张默等九人合编,2008)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张默等九人合编. 《創世紀.創世紀1954-2008圖像冊》. 台北市: 创世纪诗杂志社. 2008: A6. ISBN 978-957-28519-5-1.
- ^ 蔡明谚. 《創世紀》. 台湾大百科全书. 文化部. 200910-28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 ^ 3.0 3.1 解, 昆桦. 臺灣現代詩典律的建構與推移:以創世紀詩社與笠詩社為觀察核心. 台北县中和市: 鹰汉文化. 2004: 39. ISBN 986-7650-27-1.
- ^ 4.0 4.1 4.2 4.3 印卡. 走過反共時代、超現實主義與現代詩論戰:影響文壇65年的《創世紀》詩刊.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 2019-08-01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