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星 (音乐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星(1962年),中阮演奏家、作曲家,上海半度音乐制作公司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中阮研究生导师。作品以中国民乐和Newage音乐为主。其创作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是中阮乐曲的代表作。

生平

生于黑龙江,12岁师从月琴大师冯少先学习月琴,16岁考进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乐器系,因他一首创作曲《沙漠之夜》压倒了作曲系学生的作品胜出,于是转往民族理论作曲系,与阎惠昌同窗。但因和声、曲式等理论科目上考试不及格而退回,1982年以月琴系毕业。

毕业后于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工作,1985年起成为自由作曲家至今。

第一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1987)

当刘星在北京弹奏吉他演唱为自己积攒生活费,同时开始编写中阮练习曲和教学,他喜欢上了这件乐器,并开始构思《云南回忆》一曲的写作。有一次,他把自己无意间琢磨出的几个片段弹给指挥家阎惠昌听,对方大为赞赏,建议他写成三个乐章的中阮协奏曲。

他的创作随笔提到:

实际上,这是他献给他云南太太陈文的作品,当时他听了不少关于云南的故事,作品完成后,便以《云南回忆》命名并将乐曲献给他的太太。

这首协奏曲最终于1986年写成,成为第一首以中阮为主奏乐器的协奏曲。1987年,于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中作世界首演,由柳琴、中阮大师张鑫华独奏,由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演出。乐曲发表后,轰动海内外中乐乐坛,成功将“阮”这种中国乐器由中乐的伴奏乐器一跃而成一个有个性的独奏乐器。

1988年该曲在香港电台播出时,职业乐评人梁宝耳认为,“在《云南回忆》中完全听不到‘例行公事式的乐句,但整首作品流露出中国音乐的韵味’ ;‘所用和声新颖而不新奇……更不以制造怪诞抢耳音响为目的’ ;“曲式及乐句、乐段之组合十分符合美学原理,对照中有均衡,均衡中有变化’ ;‘主题乐句十分有个性,证明作曲者有运用乐音组成有格局之旋律之才华,是一位伟大作曲家之标志’;作者是‘作曲技术主人而非技术奴隶,刘星将来必成为国际之作曲大师’ 。”[1]

乐曲后来经过多次修改,再经过刘星亲游云南汲取灵感,最后于1997年定稿,同年他应当时已出任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的指挥家阎惠昌邀请,亲自来港担任独奏,与他合作演绎这首成名作品。

自此,此曲成为学习中阮者的必弹曲目。

第二中阮协奏曲(2004)

2001年,香港月琴、中阮演奏家雷群安委约刘星为她的独奏音乐会写一部中阮协­奏曲,而他当时已有写作第二部中阮协奏曲的心愿,所以一拍即合。然后用时三年,于2004年­底完成,原曲是为西洋管弦乐团而作。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音乐会没有举行,作品亦尘封差不多十年之久。

及至2012年,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邀请他为2014“乐旅中国”音乐会(第42届香港艺术节节目)委约创作作品,于是他将此首作品修改­为民族乐队与中阮的协奏曲,耗时一年才完成改编。

作品最终于2014年2月22日,于香港大会堂音乐厅的香港中乐团“乐旅中国V­III”音乐会(第42届香港艺术节)中作世界首演,由阎惠昌指挥[2][3],首演的独奏者为刘星的学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中阮硕士研究生的新加坡青年中阮演奏家陈素敏(Tan Su-Min, Clara)[4]

据陈素敏指出,相对于《云南回忆》,除了风格不同之外,技巧难度也有很大的提升。《云南回忆》的第三乐章的快速技巧可以说是全曲中较有挑战性的部分,而《第二中阮协奏曲》的每一个乐章都有自己独特的难点和炫技的段落。此外,每个乐章的炫技段落基本上是越来越难,挑战性一个比一个高。刘星则认为,指出一个优秀的演奏家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包括心态、勤奋、天赋。在物质至上的大环境下,心态尤为重要。心态就是方向,如果方向不对,在各种力量驱使下就会偏离得越来越远。刘星认为陈素敏心态、勤奋、天赋三者俱备,是难能可贵之才,所以把《第二中阮协奏曲》的首演重任交给她。[2]

该曲于香港中乐团随后举行的“我的乐旅中国最爱作品”投票中获最高票数当选[5],香港中乐团因而决定在2015年第43届香港艺术节的节目《乐旅中国IX》中,邀请陈素敏再次莅临香港,与香港中乐团合作演奏该首作品[6]

主要作品

  • 《第二民族交响乐》(1984)
  • 《动物组曲》(1986)
  •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1987)
  • 《二胡协奏曲》(1991)
  • 《第三交响乐》(1997)
  • 《第二中阮协奏曲》(2004)

专辑

  • 《一意孤行》(1992)
  • 《湖》(1995)
  • 《树》(1996)
  • 《闲云孤鹤》(1998)
  • 《孤芳自赏》(1999)
  • 《大洋洲》(2004)
  • 《广陵散》(2009)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