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作业成本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作业成本法 ,又称作业基础成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缩写ABC),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资源和企业产品之间加入核算单位——作业(Activities),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需要耗费"作业",而作业消耗企业资源,所消耗的企业资源构成成本。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构造一个把间接费用合理正确地分摊于企业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本标的的途径,同时为现有产品定价、新产品定价、降低成本,乃至于营运管理(如:品质、产能、作业、流程...等)提供可靠的决策资讯,提升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品质。

传统两段式之成本分摊方法,假设服务部门成本与产品无关,先将服务部门成本分摊至生产部门,最终再累积至产品。作业基础成本制以成本归属为核心建立作业成本库(activity cost pool),第一阶段将制造费用累积至作业,第二阶段依据产品消耗作业之程度,分摊至最终产品。[1]:368作业基础成本制先将产品之制造过程区分为一系列之作业,并将制造费用累积至各作业,建立各项作业成本库,并依据成本动因建立各项作业成本分摊率,产品则根据作业之消耗量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分摊置产品。[1]:371

企业或组织之所以需要采行ABC,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1. 产业竞争激烈:产业竞争激烈,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若成本计算不精确,不仅导致定价决策错误,亦可能逐步丧失竞争优势。
  2. 成本扭曲问题日趋严重(交叉补贴英语cross subsidization):通常传统标准成本制定之过程当中,并未考虑大、小订单间之差异,以及经济制造量等因素,在现今特殊订单及产品差异化的趋势之下,倘若不妥善考虑订单间之差异,则不可避免地产生交叉补贴之现象,久而久之就造成核心能力之丧失。
  3. 传统成本会计无法提供攸关成本与管理之资讯:传统成本会计所提供之财务报表,大多为管理阶层所设计,无法适当地与作业层级主管、人员之管理需求相结合,则导致作业主管无法依据财务报表分析作出适当之管理决策。
  4. 制造费用结构改变:如前所述,目前之制造环境,已由传统之人力密集制造方式,逐渐步入自动化之制造方式,制造费用结构亦有显著之改变,不仅制造费用分摊方式应随之改变,同时应将产能成本之因素考虑在内,以便更精确的反映出管理所需求之资讯。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 1.0 1.1 郑丁旺、汪央若、张锡惠著. 成本與管理會計上冊第六版. ISBN 978-986-608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