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伊利斯股票指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利斯股票指数,香港股票市场首个股票指数,于1946年由伊利斯(F.M.Ellis)构想和编制的股票市场指标,于1947年至1949年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比1960年代的恒生指数早近20年。

历史

1946年中,香港重光后不足一年,香港的经济数据已接近1939年同期的水平,使当时任职于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会员经纪——伊利斯萌生一个研究制定香港的股票指数的念头。

经过半年考察,伊利斯将一批在香港市值大、资产多、经营状况良好、派息稳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成份股(具体公司名称及数目不详),只知在1946年的平安夜把指数基点定为100。1947年开市第一天(1月2日)指数开始逐日计算并向同会的会员发布。但伊利斯于1949年9月6日猝逝,而伊利斯指数在9月7日收报124.83点[1],及后停止编制及报价而遭淡忘。

伊利斯指数走势

以下是伊利斯指数3年间最高点及最低点的纪录:

  • 1947年 155.82 123.88
  • 1948年 148.68 134.05
  • 1949年 138.37 123.32

走势

1947年伊利斯指数正式面世当日就急升23.88点至123.88点,期间因国共内战爆发,通货膨胀使工商业家把资产吐现,并撤出中国,使大量资金涌到香港,可惜资金到香港后,一时间没有出路,便转向投资地产及证券,使伊利斯指数高见155.82 点,然而,随着国军部队的败退,使一直高企的指数跌了一跌。

1948年持续因国共内战使流入香港的资金更多,但因投资者担忧战火会燃及香港,使指数最高与最低约相差10点,指数报最高148.68点,最低报134.05点。走势牛皮向淡,证明投资者心态既不盲目乐观,又不彻底悲观,多持观望态度,静待局势转变。

1949年由于中华民国政府败绩已呈,流入香港的资金达到高潮,1949年8月11日流入港澳的黄金达合共2万两,一周以来合共五、六万两之多。但投资者已对股票及地产已有戒心,加上当时谣传解放军会用武力占领香港,使指数全年最高只报138.37点,最低123.32点。香港股市进入了熊市,并持续低迷了两年。

相关记载

对于伊利斯指数的升幅跌势,1950年的香港《经济年报》有一段有关股市的记述:

“作为香港金融性商品投机第二大的市场——股票市场,过去一年来的趋势,却与黄金市场同一命运,走着不断向下的斜路。”

“1949年一年来的股票交易(迄至12月份头3周止),交投共约380多万股,总值5800多万港币,比对去年1.48亿,萎缩了近70%。每月平均交易480余万,比对去年每月平均1300万元 ,亦即等于去年生意的三分之一。”

1981年《香港经济年鉴》载:1948年证券市场股票成交额为1.59亿港元,1949年为0.88亿港元,1950年为0.60亿港元。

参见

参考文献

  1. ^ 东方之珠的三斤钉:25个奠基香港的历史故事 2022.
  • 《广州百年大事记》
  • 《香港经济年鉴》
  • 《经济年报》
  • 港识多史. 《東方之珠的三斤釘:25個奠基香港的歷史故事》. 亮光文化. 2022. ISBN 978988871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