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约瑟夫·匹希斯
亨利约瑟夫·匹希斯(法语:Henri-Joseph Paixhans 法语发音:[pɛksɑ̃] ),1783年1月22日出生于法国梅斯,1854年8月22日于茹伊奥阿尔谢逝世[1]。曾在19世纪初担任法国炮兵军官。
匹希斯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并参予了拿破仑战争,在1830年到1848年期间曾担任众议院摩泽尔河的代表议员[1],1848年升任少将(法语:Général de Division)。
1823年,匹希斯发明了世界首座具有平射弹道的匹希斯炮 (英语:Paixhans guns,法国海军则称为:canon-obusiers,意为加农炮)。匹希斯炮也是世界第一个使用非全金属实心炮弹的火炮,这种火炮宣告了木制战船的终结,引发了装甲船的出现。除了匹希斯炮外,匹希斯还发明了"怪物迫击炮"(英语:Monster Mortar),使用500公斤重的炮弹,在1832年法国对荷兰的安特威普围攻战起了可怕的功效。此外,他也是一名海军理论家,匹希斯认为一个装备着精良装备的船队足以击败当时规模最大的海军部队,这也使得他成为海军绿水学派的先驱。
维克多·雨果曾写下:
- "Terre! l'obus est Dieu, Paixhans est son prophète."[2]
- (大地啊!那炮弹即是神,而匹希斯则是祂的先知)
匹希斯舰炮
匹希斯首先发明了一种延迟机制,让炮弹安全的从火炮中击出,并保持平射弹道。 他将设计1822年7月11日提交给海事部长,并立即向铸造厂订购了两个原型。1824年1月和9月至10月,使用旧式的双层甲版木造战船和事佬号(法语:Le Pacifiqueateur)作为目标,进行了两系列测试。这些测试显示了爆炸性弹丸对木质船体船舶的破坏性影响,尤其是这种炮弹会让木质战船陷入火海。[3]
第一座匹希斯炮在公元1841年完成。炮管约重一万磅,能在两英里内准确命中目标。公元1840年左右,法国、英国、俄罗斯和美国都开始研发这种新型的海军舰炮。[4][5]
在公元1849年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一次在埃肯弗德附近的作战中,这类型的火炮在作战中被使用,并证实了他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公元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的锡诺普海战。
影响
铁甲船
木造船在匹希斯炮面前变得相当脆弱,而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即是铁甲船出现的原因。第一艘铁甲船是法国光荣号(法语:La Gloire),使用木制船身,但在外层使用钢铁包覆。随后的是英国勇士号铁甲船,该舰使用金属船身、木制构造。
进一步的研发
匹希斯炮在美国约翰·A·道格伦的手中被更进一步的改良,他曾写下:“至今为止,匹希斯炮让海军的人员感到满意,并被海军广泛使用,但过度要求爆炸威力的结果,导致他牺牲了火炮的射程和精准度。将我的设计和匹希斯炮相比,严格来讲匹希斯炮的炮弹功用还是局限在旧时代炮弹的用法,并不是为了用在精确的射击,更不强调在长距离上的穿甲能力。它们是旧型火炮的一种混合型辅助武器,因此法国的使用规模令人感到不快。我的想法是:‘这种火炮应该要能够在需要时,在远处发射精准的炮弹,并将整艘船的火炮都改用这样子的舰炮。’”——海军上将约翰·A·道格伦。[6](原文详见条文末端^ )
漂浮炮台
由亨利·杜皮·戴罗梅(法语:Henri Dupuy de Lôme)设计的一种漂浮炮台—匹希斯级,共有四艘在公元1861年和1862年服役。这种船本来是设计使用于交趾支那,皆为木造。
著作
下列为匹希斯的著作:
- Considérations sur l'état actuel de l'artillerie des places (1815)
- Nouvelle force maritime (Paris 1822), OL 有关他设想的一个使用装甲和爆炸性炮弹的舰队
- Force et faiblesse militaires de la France (1830)
- Constitution militaire de la France (Paris 1849) OL
- Retraite de Moscou (Metz 1868) OL
他国授勋
资料来源:法国国防军史档案馆,文件编号:7YD1182
- 利奥波德勋章(比利时)(1833年)
- 南十字勋章(1834年)
- 救世主勋章(1845年)
- 皇家六翼天使勋章(瑞典)
- 荷兰之狮
注释及参考文献
注脚
- ^ 1.0 1.1 法国外籍军团博物馆档案编: LH/2037/76,Base Leono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維克多·雨果靈台集中的一首詩:C'est à coups de canon qu'on rend le peuple heureu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 ^ Annales maritimes et coloniales. 巴黎. 1815: 508-520.
- ^ Konstam, Angus. Big Guns: Artillery on the Battlefield,第92頁. Casemate. 2017: 160. ISBN 978-1612004884.
- ^ Weigley, Russell Frank. The American Way of War: A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Military Strategy and Policy,第63頁. 1960. ISBN 978-0-253-28029-9.
- ^ Peterson, Clarence Stewart; Dahlgren, John Adolphus Bernard. Admiral John A. Dahlgren: Father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rdance. 1945: 92.
参考文献
- Étienne Taillemite,Henri-Joseph Paixhans et sa nouvelle force marti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nstitut de stratégie comparée.
- Dictionnaire des parlementaires français,1891.
- Lawrence Sondhaus: Navies of Europe. 1815-2002. Longman, Edinburgh 2002, ISBN 0-582-50613-1.
原文
^ Paixhans had so far satisfied naval men of the power of shell guns as to obtain their admission on shipboard; but by unduly developing the explosive element, he had sacrificed accuracy and rang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ystem of Paixhans and my own was simply that Paixhans guns were strictly shell guns, and were not designed for shot, nor for great penetration or accuracy at long ranges. They were, therefore, auxiliary to, or associates of, the shot-guns. This made a mixed armament, was objectionable as such, and never was adopted to any extent in France... My idea was, to have a gun that should generally throw shells far and accurately, with the capacity to fire solid shot when needed. Also to compose the whole battery entirely of such guns.-Admiral John A. Dahlg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