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盖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7月24日) |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盖(巴利语:nīvaraṇāni,梵语:nivāraṇa),佛教术语,是烦恼的异名之一。主要分为五个种类,即五盖(巴利语:pañca nīvaraṇāni,梵语:pañca nivāraṇa),即一贪欲,二瞋恚,三睡眠,四掉悔,五怀疑共五者,又被称为五障、和五退法。
概论
盖是烦恼的一种,因为能够使心里烦恼,障碍智慧,让禅定无法发起,无法得到解脱涅槃,因此得名[1][2]。
通常分为五类,即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五者。修行四念处、七觉支,可以除灭五盖[3]。
定义
所谓五盖,即是指:[4]
- 贪欲盖,执著五欲的境界,因而遮盖心性。
- 瞋恚盖,于违逆的境界而忿怒,因而遮盖心性。
- 睡眠盖,心志昏暗、色身沉重,不堪正常的使用,因而遮盖心性。
- 掉悔盖,又译掉戏盖,“掉”意谓心念躁动;“悔”意谓于所作的事而心生忧恼,因而遮盖心性。
- 怀疑盖,于所习之法犹豫而不能决断,因而遮盖心性。
五禅支
五盖的出现,意味着心缺少喜、乐、定、寻与伺。这五个善心所是初禅的五支(五禅支)。
佛教鼓励以五种修行方法来对治五盖:
相关概念
注释
- ^ 《杂阿含经》卷26〈707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障、五盖,烦恼于心,能羸智慧,障阂之分,非明、非正觉,不转趣涅槃。何等为五?谓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如此五盖,为覆为盖,烦恼于心,令智慧羸,为障阂分,非明、非等觉,不转趣涅槃。’”
- ^ 《摩诃止观》卷4:“五盖者,所谓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通称盖者,盖覆缠绵,心神昏暗,定慧不发,故名为盖。”
- ^ 《长阿含经》卷12:“诸贤。若比丘在学地欲上,求安隐处,未除五盖。云何为五?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戯盖,疑盖。彼学比丘方欲上求,求安隐处。未灭五盖,于四念处不能精勤,于七觉意不能勤修。欲得上人法,贤圣智慧增盛,求欲知、欲见者,无有是处。”(CBETA, T01, no. 1, p. 75, b4-9)
-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八:“复有五法。谓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戏盖.疑盖。”
- ^ 《佛光大辞典》【盖】